雛鷹馭風
文武將軍彭仲韜在洛寧
1938年夏秋之交,洛寧中學開學時,省教育廳突然宣布,解除曲乃生、韓達生、王子珍、周聲遠等的校長和教師職務,委派老社會油條雷焱當校長。學生中派出張耀彤(現名張若平)為首的幾位代表與政府和教育局交涉,要求恢復曲、韓、王、周等人的職務。當局不但不接受,反而說洛寧中學不遵守國家法紀,有違背蔣委員長“安定后方,一致抗日”的訓諭,幾經交涉,終未見效。全體學生舉行罷課、游行示威。高喊“不要雷焱當校長”“我們要抗日救國”“抗日無罪、救國有功”“擁護蔣委員長抗戰到底”等口號。縣政府、教育局派人前去干預,學生們以童子軍棍和其他棍棒當武器,對校門實行封鎖,晝夜巡邏,把雷炎趕了出去,把官方派員拒于學校大門之外。彭仲韜和馬洪亮已經畢業,此時也應召進入校園,主要任務是把學生斗爭情況,及時向韓老師、曲校長作以匯報。韓達生老師的家在學校北邊焦據華同志院內的北房,相距甚近,隨時可以通報消息。韓老師指示學生,不要打罵官方派員,也不要拒之門外,讓其進校,以理相爭。經過幾天談判,他們仍堅持既定安排,并威脅說:如不服從上峰決定,就解散洛寧中學。這更激起了學生們的義憤,再次冒雨上街游行,高喊:“驅逐雷三火”“歡迎曲校長主持校政”“我們要到前線去抗日”“反對腐敗官僚”“打倒反對抗日的準漢奸”。國民黨政府隨即使用了他們慣用的殺手锏,派洛寧縣自衛隊,強行沖入學校內,對手無寸鐵的學生大打出手,混戰一場。接著,兩個軍人架著一名學生,從東、西、南三個城門把學生強行拉出了縣城。同時,把張耀彤、張靈芝、楊自強、焦振華、喬明偉等5名學生代表逮捕入獄。后經“抗日游擊隊隊長”李桂五出面擔保,才予以釋放。
根據韓達生、曲書城、賀崇升的指示,彭仲韜和馬洪亮、張振華等同志,分散到第一、第四高級小學和濟汴中學學生中進行串聯活動。第一小學師生首先響應,高英文同學等率隊聲援。接著,第四小學也動了起來。濟汴中學部分學生,對政府的野蠻行為極為不滿,同情被毆打、被驅趕的縣中同學。家在城里的學生設法潛回城內,訴說他們的苦衷,動員家長出來支持。不久,市民和商戶也開始公開地行動起來支援學生。捐款、捐糧、捐席子、捐木材,很快在西城門外搭起了帳篷,支起了鍋灶,準備堅持長期斗爭。國民黨政府黔驢技窮,宣布參加學潮的學生一律開除學籍。另貼出招生廣告,重新招生。并拋出誘餌說:凡悔過自新者,既往不咎,歡迎返校,妄圖分化瓦解學生隊伍。此時,個別學生有些動搖,表現曖昧。根據中共洛寧縣委指示,一邊組織積極分子對有顧慮的同學逐個進行思想工作,以堅定其信心;一邊提出兩個口號,以鼓舞學生的斗志:一是抗日無罪,繼續到陜州、洛陽請愿,控告政府當局的暴行。二是保證有學校可上,請同學們放心。學生們情緒更加高漲,群情激昂,紛紛議論,到陜州去,到洛陽去!誰要再進縣中的門,誰就是叛徒!學生隊伍高舉請愿大旗,組織嚴密,井然有序,浩浩蕩蕩,沿洛潼公路向東而行。韓達生在同學們出發時親臨講話,鼓舞士氣,曲乃生、王子珍暗中相隨指導。學生們雖長途跋涉,往返數百里,但始終情緒飽滿,斗志昂揚。彭仲韜和馬洪亮聽從組織安排,沒有隨行。天下老鴉一般黑,專署和省政府的督學先生們,拒絕了學生的請求。從洛陽請愿回來,師生們集會,再一次發表《告全縣民眾書》。通過決議:“全體師生一齊離校,教師堅決不做奴化教師,學生誓死不受奴化教育!”中共洛寧縣委為了讓被開除的學生有書可讀,就在磨頭村籌建了“私立開封現代中學分校”。在李俊甫(磨頭人,美國康奈爾大學化學博士,時在家住)、張守禮(磨頭人)等開明士紳的大力幫助下,僅月余時間,學校即開了學。由王子珍任校長。周筱沛于洛陽八中被解除校長職務后,在李俊甫家住,也到該校任教。教學內容與縣中學相同。以原縣中的100多名學生為主,又吸收了部分新生。未待畢業,國民黨政府就勒令解散,并逮捕了王子珍老師。又設計誘捕曲乃生校長,未果。學生們分散各地,參加農村各項斗爭。關注洛寧城事公眾號
閱讀下期精彩內容
作者簡介:楊小滬,男,洛寧縣景陽鎮人,1947年生,中教一級教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