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正在進入2.0時代!
經過4年發展,私域已從野蠻生長來到精細化運營,又從精細化運營來到了現在的私域2.0全域化運營。
在騰訊前段時間的一個會議上,騰訊智慧零售副總裁陳菲就提出,線上線下融合、品牌與渠道融合、公私域的反哺和拉動,是私域2.0時代的三大特征,這代表著全域經營的深化探索。
熱風集團用戶運營部副總監姚凱告訴見實,每個品牌能夠覆蓋的全域范圍有限,應該根據品牌自身條件來合理選擇平臺組合。讓私域流量從線下門店和公域電商中來,再回到線下門店和公域電商平臺中去是熱風最理想的全域狀態。
在見實聊過的連鎖門店團隊中,熱風是為數不多能把線下門店和私域完美打通的團隊,一方面,與門店接近100%的打通,95%的私域流量均來自線下;另一方面,私域反哺線下,一年幫門店增收10億元。熱風的全域經營經驗值得業界借鑒思考。
深聊中,姚凱提到,自1996年品牌創立以來,創始人就一直堅持門店自營的模式,上千家直營門店讓熱風前期推行企微的過程尤其順利,當然深度的融合也離不開持續的社群精細化運營,如,他總結了熱風社群落地運營六大記憶點等。
過去四年晃晃一瞬。2019年剛好也是熱風正式入局私域的時間,在私域1.0的周期內,熱風做了哪些關鍵決策?當大家明確了全域已是基礎必備的情況下,熱風又將如何迎接新的四年?
7月26日,我們將邀請姚凱來到全域線上峰會的現場,一起探討如何在全域布局中深度打通線上線下流量。歡迎點擊下方,提前預約線上大直播!對了,私域2.0系列課程也已上線,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訂閱,前言少敘,現在讓我們回答對話現場,聽聽熱風的全域打法與策略,如下,Enjoy:
見實,將在07月26日 09:00 直播已預約
【全域向前】2022見實年度線上行業峰會
視頻號
95%的私域流量均來自線下門店
見實:熱風現在整體業務構成如何?以及整體私域規模如何?
姚凱:熱風的業務分成三塊,一是,線下銷售中心,統籌管理上百家直營門店;二是,電商銷售板塊,包括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等,每個平臺均有幾百萬粉絲量;三是,私域板塊,企微好友已經突破了千萬量級,公眾號也接近1500萬粉絲,全域會員注冊量約在3800萬。
在“線下門店+線上私域”的聯動模式下,這三大業務板塊并不是孤立的。一方面,私域95%的流量來自線下門店,接近100%的打通;另一方面,線上私域為線下門店帶去大量到店用戶,被觸達的用戶更偏向于到線下購買,通過線上1V1聊天,朋友圈運營與社群運營,一年為門店帶來超10億元的增收,不過,小程序商城年營收也已超過2億元,今年預計再增長20%。
見實:線上電商部門沒和私域打通嗎?當時為什么先選擇和門店打通?
姚凱:相較于起步更早的電商部門,私域還屬于新興業務模式,反觀傳統電商的業務閉環早已固定成型,且是一個獨立的事業部,所以同屬線上運營的電商部門和私域部門還是比較難打通的。對于熱風而言,先全面打通“門店+私域”是前期最理想的全域結構。
首要因素是,通過電商部門包裹卡的加粉率低且投入大,反觀門店的加粉效率明顯更高;其次,電商平臺和私域平臺本身就相互封堵,所以真正打通是有難度的,與其強行打通,不如各自發展;最后,熱風全國有近千家門店,幾十億的規模,體量其實已經非常大了,如果能將進店用戶做到精細化運營,并且借助私域能力做好門店周圍3公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不過,數據顯示,熱風線下門店會員和純電商會員的重疊度僅有10%,剩余90%的電商顧客是純電商顧客,這意味著線下門店包括線上私域仍有巨大的新客增長空間。
見實:疫情對線下的影響大嗎?過去幾年線上私域的增勢如何?是否能緩解一些線下壓力?
姚凱:2020年7月我才被調到總部來負責全國的私域業務,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廣州區擔任區總,粗略統計了下,2019年時熱風私域營收約在5000萬;到了2020年,能做到7000多萬;去年實收1.5個億,基本上以每年營收翻倍的速度增長,線上經營漸漸成為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不過,疫情對線下的影響還是巨大的,門店客流銳減,前面提到,私域95%的新客流量來自線下,所以源頭縮水,私域也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見實:剛才提到95%的私域流量均來自線下門店,這么深度的打通是怎么做到的?
姚凱:順利打通的關鍵在于“門店多且全直營”,熱風在全國已累計1000家直營店,直營的好處是便于總部自上而下統籌管理。線下1000家直營門店的房租和人工投入帶來的營收貢獻、品牌價值貢獻以及私域的賦能遠遠高于電商平臺的廣告投流效果。
在實際運營鏈路設計中,如果有100個客流進門,10個顧客下單,那門店私域的任務就是把這10個顧客加上企微好友。如果是非會員,就讓顧客先添加值班店長企微好友,再引導注冊會員,并通過日常運營引導入群,不定期領取私域福利;如果是老會員,在添加企微好友時,就強調服務屬性,并設置一個利益點,通過私域返店福利券,引導老會員也添加企微好友。
見實:門店會一直堅持直營嗎?從什么時候開始制定該策略的?
姚凱:門店直營的策略是老板自創立之處就定下的,熱風的經營目標是要成為一家百年企業,所以自1996年創辦以來就一直堅持以直營為主。不過,市場千變萬化,直營策略也并非一成不變,目前,我們也愿意嘗試聯營等新的門店模式。
打造全域融合的6大社群記憶點
見實:熱風目前的社群規模有多大?社群日常運營中有哪些關鍵策略?
姚凱:目前的社群數量大約在1萬左右,總的在群人數約為100萬,占私域總體量的10%,日常社群運營的策略有六點,總結起來就是社群六大記憶點:
記憶點一,社群日簽,通過簽到打卡培養用戶進群習慣,打造品牌專屬的社群記憶點,所有小程序的授權用戶都可以參與,這也是絕大多數商家都會配置的基礎群運營動作,在熱風社群的日簽群體中,連續簽到30天的會員有幾萬人,連續簽到365天以上的會員也有幾百人。
7月份開始,在日簽的基礎上又加了“瘋狂抽獎機”功能,日簽除了可以領積分外,還可以獲得一次抽獎機會,可以抽到新款衣服,或優惠券權益,只要每天來簽到,每個月就有30多次抽獎機會,此舉可有效激活了群員。
記憶點二,周三會員日,活動期間會推出各種營銷組合,包括簽到兌換優惠券、簽到領積分、加錢換購、周三專屬折扣福利、爆款秒殺等等,會員用戶每周都能享受相應的優惠福利。環比周一周二,過完周三會員日后,整體小程序的銷售是翻倍的。
記憶點三,新款首發活動,熱風每個季度會有4~6波的新款上市,圍繞這些新款去打造不同波段的社群記憶點,如,一些IP新款上市時會打造一些活動,當天的群sop、朋友圈sop都會圍繞著IP首發來做,目前,整體訪問量和日常訪問持平,有時會略高一些,但是增長沒那么明顯。
記憶點四,晚10點夜市,夜市可以說是熱風獨創的一種社群玩法,商場門店一般是10點下班停業,通過在社群里打造夜市,是一個比較強的記憶點,每晚夜市都以不同品類展出,今天鞋,明天服飾,后天童裝,大后天配件,每周都會定SOP,整個夜市會從晚上22點持續到次日上午10點,這種場景化運營方式貢獻了多半的社群UV。
記憶點五,時尚穿搭種草,通過專業的穿搭內容極大提升了用戶的社群留存率,顧客不僅能在社群中購物,還能學到穿搭,這是熱風社群日常內容運營的一部分,當然還包括更多和IP內容相關的話題討論,這些都會呈現在每天的群運營SOP中。
記憶點六,社群積分計劃,積分可以分兩種,一種是會員積分,另外一種是社群積分,前面提到的1萬多個群是門店福利群,熱風還有400多個專屬的小程序商城群,將群積分和小程序商城牢牢綁定,只要留在社群里,每天就有50積分,簽到還能多10積分,社群積分也能直接兌換優惠券。
目前,每個月群里打卡的人數也有幾萬人,未來可能會在全國推廣,不過,接下來要做的還是將群積分的玩法再豐富一下,比如加入裂變和競選的玩法等。
見實:如何衡量一個社群的價值?
姚凱:我一般會通過三層指標去看社群,第一層衡量指標是社群發言人數和發言次數,即,群的基礎活躍度;第二層是鏈接或者小程序的點擊量,社群的價值不僅在活躍,更重要的是觸達后的轉化,很多用戶是不發言只潛水,但如果他對小程序文案感興趣就可以直接點擊查看,這也是活躍的間接體現;第三層是通過社群場景觸達后的轉化率,或許他們也不發言,但也會進入小程序下單。
社群定位不同,價值評估的側重點也不同,如果群的定位是賣貨,那第二層和第三層的點擊和轉化指標則更能體現社群價值;如果社群定位是售后服務和IP互動,那第一層指標的發言人數和消息條數更重要。
見實:你更關注哪些群運營指標?
姚凱:最開始私域的作用是用在品牌宣傳上,到了一定階段后,銷售轉化就成為核心的部門KPI,這時在制定私域觸達頻率和內容素材就要和轉化掛鉤了,現在的社群運營更關注小程序的PV和UV、社群的轉化率與客單價等數據,根據這些數據的變化,不斷優化和調整文案、封面、推送品類、價格、觸達形式、觸達頻率以來提升用戶點擊率和轉化率。
如果單看消息數和發言人數,熱風社群活躍度或許并不高,但社群單月卻可以貢獻幾百萬的銷售,每天通過社群觸達帶來的小程序商城UV訪問量有幾萬人,這足以證明當前的社群的觸達效果是可行的。
見實:在實際的私域運營中,還有哪些值得留意的運營策略?
姚凱:在實際運營中,門店成員的變動會帶來一定的用戶流失,尤其是服飾行業,導購銷售員的變動較大,培訓和管理交接成本也比較高。因此,在設計加粉流程時,我們只給店長和值班組長配置企業微信,并統一使用“熱小風”的品牌人設,好的門店企微好友數能超過4萬,另外,在人員變更時,我們給收到變更提醒的用戶打8折,同時搭配新的服務話術,來降低人員流動帶來的用戶流失。
最理想的全域經營狀態
見實:談到全域布局,就不得不談到微信私域、支付寶私域和淘寶、天貓、抖音等公域電商平臺之間的打通,你是如何理解這些平臺的?
姚凱:剛剛已經詳細展開了微信社群的玩法,整個微信私域是一個完整的生態,包括搜一搜、小程序、視頻號、社群、公眾號等等都是可以相互打通的,要想盤活整個私域生態難度極高,品牌只能先做好局部,如熱風就先跑通了“門店+社群+公眾號+小程序”的私域閉環。從客單價上看,微信用戶的客單價平均在兩三千或幾萬,購買力比較強,一些昂貴的非標產品,都能在不同的品牌私域中買到,如玉器、真絲等。
再看支付寶的私域生態,阿里為了把支付寶月活做起來,之前發了大量的現金補貼,顧客掃碼就能獲得紅包補貼,前期確實牢牢抓住了一大批B端客戶,覆蓋了大量公司和街邊店,但當沒有大額補貼時,消費者依舊又回到了微信支付上,支付寶目前的理財屬性更強,而微信的社交屬性更強,后者受眾面明顯更廣更高頻,當平臺的整體打開率不足時,更別談私域的活躍度了。
其他平臺,抖音、淘寶、天貓這類電商平臺,本質上是要靠廣告投放拉動的,流量成本逐年攀升,但在銷售能力表現上,這些電商平臺依舊是線上賣貨的主力軍;若要談用戶留存,那最好的平臺依舊是微信。
見實:那你認為熱風最理想的全域狀態是怎樣的?
姚凱:熱風最佳的全域狀態是“私域流量從線下門店和公域電商中來,再回到線下門店和公域電商平臺中去”,至于私域是否與公域電商平臺之間是否打通其實并不重要,每個品牌能夠覆蓋的全域范圍有限,應該根據品牌自身條件來合理選擇平臺組合。
熱風的門店多開在商場中,它可能會輻射周邊的寫字樓、居民區、住宅居民等約20萬人,私域的作用就是把這20萬人里的6萬人,通過1V1好友,朋友圈、社群、公眾號觸達,再從私域到公域,幫助公域平臺打榜,如引導他們到抖音、淘寶天貓等平臺下單,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全域運營模型。
見實:在全域經營方面,還會做哪些嘗試?
姚凱:目前仍然是以線下為主,但其實下半年可能會慢慢轉向全域布局,而且線下已經做到一定規模,比較穩定成熟了,這時就得開始考慮如何開啟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了,因此,我們也在考慮是否要把步子邁得再大一點,嘗試做一些聯營,下半年可能也會做測試。
同樣,下半年我們也計劃把淘寶、京東、抖音、拼多多和唯品會5個主流電商平臺做一些全域拉通,通過更加系統化的包裹卡引流方式為微信私域導流,預計年底會開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