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說起“金屋藏嬌”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在平時和朋友間開玩笑的時候時常會聽到,但實際上這個詞背后還有一個典故,說的正是漢武帝劉徹和他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的故事。在漢武帝小時候,館陶公主抱著他問:“把阿嬌嫁給你好嗎?”當時只有4歲的劉徹很開心地說:“好啊,如果阿嬌做妻子,我就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
如果說這個故事最后的結局是美滿的,那么這個詞或許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諷刺意味,但是現實的結局往往不盡人意。后來劉徹登基成了皇帝,而阿嬌也登上了皇后之位,只是在此之后阿嬌始終無后,而且恃寵而驕,最終因為施巫蠱之術謀害衛子夫而被漢武帝廢黜,被貶居長門宮,此后在郁郁中走向人生的終結。
李白曾寫過一首詩來剖析阿嬌一生不幸的源頭,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首詩:
《妾薄命》
唐-李白
漢帝寵阿嬌,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這首詩前四句是寫漢武帝寵愛阿嬌時的情形,從中不難看出阿嬌受寵時的如日中天,可謂是集所有寵愛于一身。但是世間萬物盛極必衰,漢武帝對阿嬌的寵愛也不能免俗。緊接著描寫的便是突如其來的變故,寵到盡頭愛已慢慢淡去,阿嬌的善妒也讓兩人之間的情誼日漸生疏,最終阿嬌被貶居長門宮,雖然距離漢武帝并不遠,但漢武帝卻再不愿意去她那里。接下來三句則是對兩人感情的形容的概括,如同落地的雨和潑出去的水,已經難以挽回,兩人的感情已然漸行漸遠。“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通過形象的比喻描寫出了阿嬌的今昔對比,以此引出了詩人的中心論點“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這既是勸誡也是諷刺,以色事人終究不能長久,而阿嬌的不幸恰恰便是來源于此。
李白這首詩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我看來用“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來總結阿嬌的一生未免有失偏僻。阿嬌生來便是萬人之上的千金之體,一路走來萬分順遂,長大后自然而然成為皇后更是榮耀到了極點,對于她來說,所有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這樣開掛的人生自然難免驕縱,她不需要避讓更談不上寬容。就這樣的性格來說,他如果是找個家世不如自己的男子,女高男低度過一生其實未嘗不會幸福,但是驕縱的她卻交給了這世間最尊貴之人,她所有驕縱的資本在他面前不值一提,而她卻想要對方全部的愛,所以結局其實早已注定。
太白言“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但是對于阿嬌而言,她其實并不懂這些,沒人跟她說這些,因為她從始至終做的都只是自己,她的順遂讓她長大了依舊天真,而這份天真也讓她變得殘忍。所以,阿嬌一生的不幸源頭真的是“以色事他人”嗎?在我看來并不是,她一生不幸的源頭只是因為她從未長大,在現實中依舊幻想著屬于她的理想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