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老矣,尚能杰克蘇否?
不知是何處刮來的一股妖風,近來硬糖君發現,陳建斌、張國立、張嘉譯、張涵予、吳秀波……一大波實力派叔爺輩男演員,忽然一股腦跑去演偶像劇。而與這些60后、70后大叔們搭戲的,還都是80后、90后小花。
放開那女孩!佛祖在看著你們!
本來呢,一樹梨花壓海棠,當然感覺是大叔占便宜啦。像劉詩詩吳奇隆啦、楊冪劉愷威啦、奶茶妹妹劉強東啦、翁帆楊振寧啦……
但不知為啥,大爺們忽然涌入偶像劇圈,一個個演起了大叔*蘿莉的霸總劇情,硬糖君瞧著卻是怪心酸的。
為了適應時代的新需求,為了所謂抓住年輕人的心,為了不掉隊、不過氣、不被徹底遺忘,即便是已經無數次證明自己的大叔們,仍然要努力轉型,用那早被歲月摧殘的顏值,別別扭扭的演起偶像劇男主。人生沒有盡頭的挑戰和努力,真是讓人沮喪啊。
話說,這股大叔*蘿莉的電視劇風潮,是不是“京東愛情故事”帶動的???畢竟藝術來源于生活嘛,既然那么多女性真情實感的表示出對奶茶妹妹的艷羨之情,文藝工作者自然要投其所好,向我們投來一大波大叔嘍。
這下好了,你們不是總嫌棄偶像劇沒演技、霸道總裁是面癱嗎,現在演技派來“拯救”偶像劇了!
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關于如何區分大叔和大爺,目前比較公認的標準,還是顏值。
光看年齡,當年《步步驚心》中劉詩詩搭吳奇隆,也是相差了17歲。但這對cp還是相當吸粉,兩人甚至最終修成正果。
吳奇隆高齡演偶像劇而不違和,一方面是顏值還在。另一方面因為他一直是偶像劇男主的人設,縱使年齡大些,嫩豆腐變了豆腐干,那也還是豆制品嘛。
而這一波投身偶像劇的大叔則不同。他們大多以正劇形象,甚至父輩形象深入人心,對于自己的顏值和身材,有些也是肉眼可見的疏于管理……
先說陳建斌老師。按說陳建斌老師是和嬛嬛談過戀愛的人,但放在偶像劇里,還是怎么看怎么別扭。
電視劇《愛我就別想太多》中,陳建斌飾演的億萬身家董事長,與李一桐飾演的年輕設計師夏可可展開一段忘年戀。
陳建斌1970年出生,李一桐百科資料顯示1990年出生,不過網傳她實際是1988年出生??傊畠扇四挲g至少相差18歲。
該劇已經在5月開機,劇情介紹是這樣的,妥妥的歡喜冤家偶像劇,還有點狗血。
不過比起陳建斌,“父女感”最強的cp居然來自張嘉譯。當年的宋思明呢!無語問蒼天。
電視劇《我的!體育老師》由張嘉譯與王曉晨主演,講述一個90后嫁給了和80后離婚的70后體育老師,給00后和10后當后媽的故事。
張嘉譯1970年出生,王曉晨1988年出生,兩人相差18歲。這宣傳海報完全是父親送女兒出嫁啊,還很溫馨呢:
自從《蝸居》中的宋思明*海藻cp后,張嘉譯就走上了老少配之路。除正在拍攝的《我的!體育老師》外,他此前主演的《一仆二主》,與1986年出生的江疏影搭戲,兩人相差16歲。安分守己的中年司機同時受到女老板和都市白領的追求,滿足了多少男性觀眾的幻想啊。
讓硬糖君沒想到的是,原來硬漢涵予叔也演過“老少配”。在電視劇《我愛的是你愛我》中,1964年出生的張涵予的人設是“情圣”,與1984年出生的王珞丹和李呈媛、1981年出生的朱丹上演了一場四角戀。張涵予比王珞丹大20歲。
而在張涵予正在拍攝的新戲《天下長安》中,目測是張涵予和1983年的姚星彤演一對,兩人相差19歲。
而老少配之最還屬我們國立大叔!在電視劇《老公的春天》中,張國立飾演的家庭煮夫“宮喜”,離婚后被蘿莉倒追,這蘿莉就是張歆藝,現實中比張國立小26歲,還是他兒子張默的大學同學。此劇原本還有一個更接地氣的名字:《男人四十一枝花》。
以往,黃曉明、鐘漢良、劉愷威等堅持奮戰在偶像劇前線的中年男星,雖然顏值尚在,也難免被嘲笑不思進取,不知轉型。如今大叔們也來搶占偶像劇市場,不知看客們又作何想呢?
偶像劇or家庭劇?
不過,相較于韓劇里的大叔,中國式“大叔配蘿莉”,更多還是大爺跟小年輕的狗血生活劇。談戀愛,更談家長里短。你儂我儂之際,更少不了雞飛狗跳。
《愛我就別想太多》中,李洪海隱瞞富豪身份與夏可可交往,婚后李洪海才發覺夏可可早已知曉自己的身家,繼而憤怒地提出離婚,但是為了公司上市,還是選擇維持“假夫妻”身份。
比起灰姑娘式的小言劇情,國產“老少配”更傾向于多傳達一些現實。比如為什么年輕貌美的女生偏偏喜歡中年男性,究竟是愛,還是現實因素?“有錢的中年男性被稱為大叔,沒錢的最多只能被稱為師傅”,大叔在顏值之外,還多了一項經濟指標。
大叔演的是偶像劇,大爺演的是家庭劇。《大丈夫》中,王志文與李小冉,現實中相差10歲,劇中設定相差近20歲。女方父親反對結婚,打人、藏戶口本阻礙登記,每件都是反對女兒嫁老男人的父親能做出來的事。而男主為了縮小外表年齡差,跑去打美容針,結果引發過敏,也頗能令有點年紀的人共鳴。
國產劇設置大叔配蘿莉,與偶像劇“老少配”的“甜寵模式”不同,似乎更多是為了表現家庭沖突、代際問題。
《老公的春天》同樣以“蘿莉愛大叔”的情感故事為載體,表現“大叔控”、“恐婚族”、“家庭煮夫”、“輕熟女”、“強勢女”等都市人關注的熱門話題。
偶像劇看臉,滿足幻想,家庭劇看生活的妥協與理解。只是本來吸引年輕受眾的“大叔蘿莉戀愛”噱頭,到頭來還是那一套接地氣的家庭矛盾,未免有些四不像,同時也太煞風景了,能讓年輕觀眾有動力持續追劇嗎?
偶像化、年輕化市場,大叔們向何處安身?
雖然這些大叔蘿莉劇畫面辣眼,讓硬糖君感到十分絕望。但硬糖君也深深抱有理解之同情:大叔們也很絕望啊!
硬糖君就聽說,某40+一線男藝人,還是硬糖君老媽特別喜歡的。為了抓住年輕人市場,很是花了一番力氣,終于和某一線小花搭了一部偶像劇。
電視劇市場本就是女性市場,這幾年更是越來越年輕化。各種聲音時時提醒著你:抓不住90后的心,就沒有未來可言。
年輕人是娛樂產業的光熱電,大叔們對年輕市場心向往之,轉型就勢在必行。即使被蓋章演技派,中生代男演員的網絡熱度、市場號召力、商業價值,遠遠不如引發粉絲大戰天天上熱搜的的小鮮肉。空有幾句“老戲骨”的表揚,沒人拱你上熱搜,沒有數據亮眼的百度指數,這是大叔們的寂寞。
市場上還有多少可供戲骨大叔們演繹的大劇、正劇?舉目望去,大投資大IP,幾乎都是偶像劇、古裝劇。一波小鮮肉襲來,大叔們被迫漲了一輩,難道甘心從此演爸爸?
“演起來會有尷尬,但我和任何年齡段女星演感情戲都尷尬,演了這么多年,到現在還這樣。我想讓任何男人在鏡頭前與不是你女朋友、你老婆的女人談感情,都尷尬,即便是演員。”張國立如是評述老少戀。
而對于片方而言,大叔也算是性價比之選。如今的偶像劇,雖說是給女生看的,但女主比男主還能扛收視,流量小花+戲骨大叔,算是面子里子都有了。更何況小鮮肉價錢高、檔期緊,相比之下,大叔們經濟實惠,還人人都認識。
于是,這些畫面辣眼、甚至讓人想報警的“父女戀”偶像劇便應運而生。歸根結底是市場一窩蜂的拍同一種片、信奉同一種價值,既是片方對自身創作能力的不自信,也是一種偷懶耍滑。
當然,硬糖君也不是說老少戀不好,像下面這種,我就很愛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