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家每戶最少也有三四個孩子,養(yǎng)孩子的標準就是讓孩子餓不死就行。但是現(xiàn)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養(yǎng)孩子的標準不斷升高,除了保證孩子吃飽穿好之外,更加重視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不僅要讓孩子上好學校,家長還要花費錢給孩子上補習班和興趣班,為了孩子長久的發(fā)展,有的家長還要給孩子買各種保險。再加上日常生活開銷,養(yǎng)孩子的確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這也是很多家庭對于二胎望而止步的原因所在。
龐大的開銷,讓不少家長在面對孩子對自己要錢時,都會下意識地說一些傷害孩子自尊的話,雖然是下意識的語言,卻給不少孩子留下了陰影。
娜娜今年七歲了,是街坊鄰居都稱贊的乖孩子,因為她不僅學習好,而且從不亂花錢。在很多媽媽都吐槽自己孩子買玩具太花錢時,娜娜自然而然地成了眾多孩子中的學習楷模,但娜娜性格十分內向,從不愛說話。其實她以前也是一個活潑樂觀的孩子,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她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經(jīng)常因為錢的事情吵架。
有一天,她碰到一個特別漂亮的洋娃娃,再三思考下,她還是向自己媽媽開了口。沒想到自己媽媽十分生氣地說:“你每天都要花那么多錢,家里已經(jīng)沒有錢給你買玩具了!”娜娜十分委屈,那個漂亮的洋娃娃是她第一個想買的玩具。從那以后,娜娜便開始有了自卑的心理,她覺得自己家境不好,而自己是爸媽經(jīng)常吵架的原因所在,所以她便不再問媽媽要錢了。這種自卑的心理從小陪著她長大,就連以后參加工作,這種自卑心也對她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們在問大人要錢時也是十分害怕被拒絕,害怕家長說出與其比較重的話。所以這三句話在孩子問你要錢時千萬不要說!
第一句:“你怎么又要錢?”
這句話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說,因為孩子日常開銷十分大,家長不免覺得孩子總是在花錢。所以在孩子問自己要錢時就會下意識這樣回答,其實這樣會讓孩子有一種被嫌棄了的錯覺,長久下來,孩子會產(chǎn)生自我懷疑。
第二句:“家里沒錢了,不買把!”
這句話對孩子的殺傷力更大,一部分孩子會有種自己家很窮的錯覺,從而在一些穿著打扮好的孩子面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做什么事都沒有底氣,很容易就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從而影響孩子的健康發(fā)育。
第三句:“不給!”或者“沒有!”
有的家長會干脆了當?shù)鼐芙^孩子,這樣孩子會有種自己的想法不被重視,長久下來會變得叛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想法能夠得到家人的尊重時,孩子才能更好地去思考。
其實,比起不讓孩子亂花錢,幫孩子建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才是父母最應該重視的事情。只有建立了正確的金錢觀,孩子才能明白什么時候應該花錢,什么時候應該不亂花錢,所以每個家長一定要改掉自己的習慣。
當孩子問你要錢時,在拒絕前不妨問一句“要錢干什么呀?”如果孩子提的要求合理,比如說只是想吃個棒棒糖的話,那么家長自然不要吝嗇,傷孩子的心。如果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那么家長自然可以拒絕,但是要給出孩子拒絕的理由,讓孩子明白亂花錢是不正確的,但一定要注意語言的表達。
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有一個正確的金錢觀都十分重要,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在日常小事上,讓孩子明白金錢的正確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