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學老師,看孩子的表現就知道他的家庭情況大概是怎么樣的,班里就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剛帶他的時候孩子非常實在,性格也比較開朗,突然有段時間變得不愛說話,甚至做事非常極端,班里有個同學不小心把他書本碰到地上,他直接用腳踹那名同學,甚至還破口大罵,還好被我看到并阻止了。這個情況還算是比較小點的,上次在教室外看到幾個同學在和他開玩笑,他直接拿凳子準備砸他們……類似這種事情發生過多次,這時就覺得孩子不對勁,很有可能是家庭出現什么變故導致了,經了解才知道他的父母離婚了,現在歸孩子的父親撫養。”
父母離婚,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許會變得更堅強,因為他們必須要學會承擔更多的責任;也許孩子的性格會有缺陷,比如:做事極端、自卑、孤僻等。家長離婚后更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
父母離婚怎么跟孩子溝通才能避免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一、多和孩子交流
離婚后家長不能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就疏于對孩子的關注,本身孩子因為不能同時得到父母的愛,心里已經沒有安全感了,家長再疏忽對孩子的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肯定會受到影響。
溫馨提醒:不論家長有多忙都應該抽空陪孩子聊聊,就算只有一個小時,也要和孩子一起享受親子時間。不要覺得和孩子沒話說就不說話,可以問一問孩子生活中的瑣碎事,也可以適當地和孩子說一說自己的無奈,這樣孩子或多或少會理解父母的難處。撫養孩子的一方最好不要總在孩子面前埋怨對方(爸爸或媽媽),沒有撫養孩子的一方也要經常抽空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就算爸爸媽媽分開了,他們照樣也是愛我的。
二、鼓勵孩子融入學校生活
離異家庭的孩子總會收到很多關注,比如:來自親朋好友異樣的眼光,或者是老師同學,他們心里都會感到很自卑,在別人的眼里被冠上“可憐”等字樣,也許這些眼光在孩子心里認為是“異樣”的,也許是來自他人的關心和包容呢?
孩子不僅需要在家庭中感受到溫暖,同時也需要得到學校的肯定。家長要鼓勵孩子積極地融入學校生活、多交朋友、加入一些有意思的社團,對孩子的課外活動不要限制的太死,這樣孩子就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快樂和溫暖,性格也會活潑開朗許多。
三、不要過分遷就孩子
離婚后大部分父母總覺得自己虧欠孩子很多。所以家長會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的教育方法對孩子來說并無益處,父母委屈自己遷就孩子,容易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沒有同情心、責任感、以及感恩的心。如果這樣,孩子又怎么能在社會上走的更遠?
四、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
單親爸爸或媽媽容易將孩子當成生活的全部,總會不自覺的幫孩子擋住一切困難,往往會忽視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家長最好就不要插手。如果把孩子當成生活的全部,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負擔,結果也會事與愿違。
單親家庭的家長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應有的要求和底線,保證自己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以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親子氛圍,平時多和孩子交談,并鼓勵孩子積極融入校園的生活,不要將孩子當成自己生活唯一的支柱,更不能無底線的溺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