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成東、楊琰
- 公眾號|東哥解讀電商(ID: dgjdds)
與此同時,2021年后疫情時代,眾多商超巨頭業績表現不佳,“社區團購或將讓三成超市倒閉”的觀點,引發行業頗多討論。
發展短短幾年的社區團購究竟是線下超市等傳統業態的補充,還是替代者呢?
? 社區團購替代線下超市?
在剛剛過去的2021一季度,多家線下大賣場的營收、凈利潤、毛利率等主要財務指標,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甚至如永輝這樣的頭部企業,也出現了營收、凈利潤的雙雙下滑。
而一些超市的負責人將業績下滑歸咎于2020年興起的社區團購業態?!笆艿缴鐓^團購的沖擊,超市業態到了生死存亡的至暗時刻。” 步步高董事長王填的話,顯示了傳統零售行業對社區團購業態的焦慮。
對此,海豚社采訪了資深業內人士表示:“此種觀點并不客觀,超市業績下滑與社區團購關系不大?!?/span>
首先,從短期來看,一些線下大賣場2021年業績同比下滑明顯,第一個原因是,去年同期,業績較往年偏高,同比基數明顯偏高。
眾所周知,2020年1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居民居家隔離,生鮮產品需求增加,菜市場、社區菜店都關門歇業,而保持營業的超市享受了“疫情紅利”。因此,2021年Q1,受到疫情穩定及營收基期值過高的雙重影響,大型超市營收出現了同比下滑。
如永輝、家家悅2020年Q1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1.57%、38.96%,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9.47%、24.86%。2021年4月,永輝市值亦摸高到歷年高點,達到千億。永輝的高市值,顯示了疫情常態化形勢下,市場對生鮮業態的格外青睞。
第二個原因,是新租賃準則影響利潤計算。按照財政部要求,全部境內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執行新租賃準則。在新租賃準則下,承租人的費用分攤方式由直線法變為與融資租賃一致的 “前大后小”模式。A股上市超市企業大量采用經營租賃模式,導致2021年Q1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受到顯著影響。以永輝為例,截至2021年Q1,公司超市業態門店共有1017 家,其中1005 家為租賃物業,面積占比達98%。其2021年Q1營收為263.34億,較上年同期下降9.99%,但其2021年Q1的財務費用相比去年同期增加3個億(新會計準則中的 “非豁免租賃合同確認的利息支出增加所致”),成為其凈利潤僅為2331萬,較上年同期下降98.51%的主要誘因。
長期來看,查看歷史數據,近5年來,大賣場行業的頭部企業,增速都已經放緩。
看2006~2019年的歷史數據,從營業收入成長性、門店數量的對比看,大潤發、家樂福的發展態勢是向下,沃爾瑪中國是趨于平穩,只有永輝超市在同行業中保持了良好了擴張、成長態勢。
實際上,2021年因業績大幅下挫而備受關注的永輝,在過去5年內的開店數量遠超同業友商,亦被評價為“激進擴張”。2021年永輝的業績下滑,更像是前期激進擴張之后,進入了消化和回調周期。
頭部大賣場企業的增速放緩,亦體現出全行業的發展趨勢。
查看近5年的數據,傳統超市行業就進入平穩發展期,行業增速放緩已成趨勢。▼
2018年,中國超市行業市場規模4.6萬億,2019年市場規模達到4.7萬億元。在2019年中國的食品、日用品8.6萬億元市場中,線下超市的占比為54.5%;電商相關渠道的銷售規模約2萬億元,占比約24.3%;其余21.2%的市場份額為菜市場、單體小店等非連鎖經營渠道。
業內人士表示,2020年興起的社區團購,全行業GMV不足1000億,對比線下超市逼近5萬億的市場規模,甚至說社區團購能替代線下超市的觀點,未免聳人聽聞。
海豚社綜合市場觀點認為,線下超市這些年來的增速放緩,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大型賣場已經難以滿足新消費需求。當下的社會,工作節奏加快、家庭結構小型化、人口老齡化,消費者購買日常消費品逐漸追求“便利化”,大型超市已經連續幾年客流下降。
其二,是大賣場的轉型效果不佳。大型賣場的盈利模式長期依賴渠道費用,零售價格偏高,競爭力下降。且大型賣場的社區化、數字化轉型效果大多不及預期,如永輝2020年mini店減少了373家。
其三,是多種業態形成沖擊。近年來,順應便利消費趨勢的小型超市、便利店及社區生鮮店快速發展,占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底,百果園和錢大媽的門店數已分別達到4600家和2900家,且在選址上對超市形成四面包圍的態勢,對大型商超造成了嚴重沖擊。我們認為,雖然社區團購的低價競爭與快速擴展也對大型超市造成了一定影響,但由于社區團購的整體規模小于便利店行業,且下沉市場占比較高,客群與大型連鎖超市的重合度低于社區生鮮超市,對大型連鎖超市的影響應小于社區生鮮超市及便利店。
零售和電商行業普遍認可,線下超市是一個穩定的業態,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確實有線上渠道興起的沖擊。但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是,自2012年移動互聯網興起至今,線下超市雖然增速放緩,但也還在保持增長,說明線下購物依然是用戶的剛需,很難被線上業務完全替代。
“超市行業實際上就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飲食解決方案。未來實體店可以從極度新鮮、多樣化入手。”零售業專家、上海尚益咨詢總經理胡春才認為,盡管電商在效率方面很有優勢,但電商再怎么沖擊,中國實體零售絕對不會被淘汰。實體零售,應該避免和電商去比拼標準化,而是應該盡可能地演繹出差異化。
? 社區團購逐鹿下沉市場,或將和其他業態長期共存
海豚社認為,雖然社區團購的低價競爭與快速擴展也對大型超市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是影響遠遠小于社區生鮮超市及便利店。
“社區團購業務,是線下超市的有機補充,而非替代?!睂τ谏鐓^團購業態的未來,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如是說。
首先,社區團購業務和傳統大賣場企業定位的市場區域和客戶群體就不同。
社區團購業務,主要定位在3線以下市場,即小鎮和廣大農村。
海豚社向業內人士了解到,興盛優選60%的訂單,來自3線以下城市。而美團優選公布的數據顯示,業務已覆蓋2600余個市縣,以及數萬個村鎮,繼續下沉,才是下一步的重點。
而大型線下超市則集中在三線及三線以上的城市市場。
數據顯示,沃爾瑪、永輝超市、華潤萬家、家樂福、樂天瑪特、卜蜂蓮花、麥德龍這七大超市,門店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212個城市。
按地區來看,華東地區占據首位。按城市級別來看,七大超市47%的門店集中布局在二線城市。
以永輝超市為例, 永輝的核心區域市場,一直都是福建(總部)、川渝、安徽的二、三線城市,以及北京四環外。
大賣場難進縣城,這是零售行業的共識。
除了少部分人口高容積率,或是經濟強勁的縣城以外,全國絕大多數的縣城市場,不適合大賣場的經營。
一個人口在60萬以下的縣級市,其人口分布和消費能力,很難支撐起一個大賣場的生存。而大部分人口超100萬的縣級市中,雖然人口數量不少,但是,鄉鎮的人口才是主流,缺乏人口密集的繁華市中心,這就讓大賣場無法立足。
縣城市場的客群購買深度,購買單價,以及造成的供應鏈半徑放大,都限制了大賣場的入駐——大賣場的供應鏈體系也是圍繞大城市打造的。
東哥認為:“大賣場難進縣城,社區團購在下沉市場就有了用武之地,因為下沉市場用戶有消費升級的需求亟待滿足?!?/span>
長期以來,在大賣場很難進入的下沉市場中,消費品價格昂貴,而且品質不佳,消費者深受其苦。
業內專家和分析師普遍認為,社區團購商業模式能夠成立,就是讓團長們收集用戶的需求,以“預購”模式,實現了以銷定采,提升了供給效率,也能夠真正給下沉市場用戶帶來了質優價廉、豐富的商品。
這種改變在偏遠地區尤其明顯。有一個典型的例子,青海高原貴德縣的社區團購團長張志芳,1996年起在當地開小賣鋪,她告訴海豚社,從經銷商進的貨大多臨近過期,特別是啤酒、酸奶,一段時間賣不出去,過期酸奶只能用來喂雞、喂羊。她坦言,美團優選等團購平臺送來的商品日期很新鮮,產自海南的熱帶水果也尤其受村民歡迎。
國信證券報告分析:整體來看,零售涉及消費者運營、商品組織和商品交付三個主要環節,其中消費者運營貫穿整個過程。
具體到社區團購,消費者運營在初期主要由團長負責,利用熟人關系快速觸達消費者。但是,隨著前期流量引入,商品組織和交付就成為重點。這里就涉及,從選品采購,到物流倉配的供應鏈體系。這是零售企業的核心壁壘,也是社區團購平臺能夠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至今的企業,都打磨出了一套自己的供應鏈體系。
崛起于廣州的錢大媽,主打“不賣隔夜肉”,背后的供應鏈是重金打造的。錢大媽供應鏈管理中心負責人楊康對外表示,食材從供應到銷售整個鏈條,完成的是12個小時。但是因為異地自建供應鏈困難,錢大媽花了整整5年時間,才把門店從廣東開到了重慶。
興盛優選則建立了“中心鏈—網格站—門店”三級物流配送體系。興盛優選總裁周穎潔解釋道,與興盛優選合作的供應商,只需把產品配送至興盛優選的倉庫,分揀、配送的工作全部由興盛的員工完成。
2020年冬天,剛剛拿到8140萬美金融資的十薈團,把資金用于全國倉配建設和供應鏈能力提升,進一步提高末端履約的效率和體驗。美團也在財報中多次強調,會在供應鏈、倉儲物流等核心能力上長期投入。
除了高效率的物流配送,比起傳統電商,社區團購供應鏈最大特征,就是需求端被引導,以需求定供給+少SKU,提升周轉效率。
當前,大多數社區團購平臺均是實現次日配,今天下單的商品,明天配送到用戶手上。
所以,社區團購的商品每天都會進行一定的輪換,目前,主流平臺每期的商品上架數量一般在100-150個SKU,而根據商品不同的定位,輪換節奏也有所區別。比如,爆品、引流品能做到一天一次替換,基本品2~3天一次替換。平臺會結合物流配送周期,做好銷量預估,以及每周商品的大致規劃。
在SKU數量方面,引流品、爆品占10%左右,主推品30%,基本品60%左右。
社區團購發展到現在,各平臺的競爭,早已不在流量端,已經回歸零售的本質,到了供應鏈以及商品運營上面。能夠踏實練好零售內功的企業,才能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如果一家社區團購平臺缺乏供應鏈的能力,依舊只能做做“倒買倒賣”生意的企業,把城市一端的菜賣到另一端,恐怕很快就會被擠出市場。
無論如何,社區團購平臺重金加碼供應鏈,讓這個業態的競爭回歸零售的本質,真正得到實惠的,是消費者。
“在互聯網時代下,社區團購其實是商業模式上的一種延伸,對實體超市一個很好的補充,這符合當前商業發展的趨勢?!北本╇娚虆f會智能零售專委會秘書長魏波如是說。
海豚社認為,未來,社區團購會和其他模式,比如大賣場、便利店、生鮮電商等等,在不同的市場發揮各自的價值,并長期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