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成東
- 公眾號|東哥解讀電商(ID: dgjdds)
12月18日,騰訊京東8.63億美元戰略入股唯品會,從此中國電商格局只分“阿里”和“騰訊系電商”。阿里騰訊兩家代表的電商公司占據中國電商的90%以上市場份額,非騰訊系的亞馬遜中國、當當等只占剩下的不到10%!
最終,騰訊和京東戰略入股唯品會,既符合三方利益,也有迫不得已的一面,還有阿里助攻的一面。
?騰訊和京東買入12.5%股份,但沈亞依然主導唯品會
2017年12月18日消息,騰訊和京東8.63億美元戰略入股唯品會,持股10%。該價格相當于在上個交易日(201712/15)唯品會ADS的收盤價的基礎上溢價54.6%;交易完成后,騰訊和京東將分別持有唯品會7%和5.5%的股份,其中包括京東之前在二級市買入2.5%的唯品會股份。
- 控制權:新增發的股份將有2年鎖定期,在鎖定期內,騰訊將獲得1席唯品會董事會席位,京東將獲得唯品會董事會觀察員身份。2年鎖定期結束后,只要騰訊擁有唯品會12%的股份或跟唯品會另行約定的股份比例,京東擁有唯品會8%的股份或跟唯品會另行約定的股份比例,就繼續保持各自董事會和觀察員席位;
唯品會仍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而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仍位居第一大股東;按照唯品會的 AB 股規則,沈亞所持股票屬于 B 類普通股,其 1 股擁有 10 票的投票權,而除沈亞之外的其他股東所持股票屬于 A 類普通股,其 1 股只有 1 票的投票權。所以沈亞依然有60%以上的投票權,對唯品會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據我所知此前,唯品會就一直都有在和騰訊、京東接觸,之所以沒有談攏,核心的還是控制權問題。從財務上,沈亞團隊早就財務自由了。沈亞考慮的是如何把唯品會做大,而不是套現走人。所以任何有關唯品會品牌未來會消失的觀點,就是無稽之談。
- 流量合作:騰訊將給唯品會微信錢包入口,提供微信平臺流量合作。京東將為唯品會在京東app首頁和微信朋友圈京東入口首頁提供入口,并將幫助唯品會在京東平臺上完成一定GMV銷售目標。
有投資機構朋友問我,怎么看未來可能給唯品會帶來的業績影響?我預計未來五年每年至少會帶來20—30%的額外增長。根據騰訊入股京東的經驗,京東新用戶20%來自騰訊入口,并貢獻10%的交易額(整體交易額占比)。
?溢價55%貴了嗎?不貴,實際估值可能是120億美元
至于唯品會是否值得溢價54.6%,也就是市值86.3億美元。其實并不貴,唯品會市值最高的時候是2015年,已經超過了120億美金。兩年過后,唯品會的收入利潤都翻倍了。另外唯品會物流和金融兩大業務,業務也初見雛形,也都是10億美金以上的故事。真的,一點都不貴。
讓我比較意外的是京東這一次是真金白銀的投資,按照以往京東戰略投資摳門的記錄,都是資源換股份,比如2015年先后用流量資源方式入股途牛網和易車網。比如2015年1月,京東將以認購新股的形式向易車投資共計約11.5億美元,其中包括4億美元現金及價值約7.5億美元的獨家資源,后者指的是京東為易車獨家開放網頁和移動端應用上的新車和二手車頻道,以及其他電商方面的支持。還有5月京東投資3.5億美元用以認購途牛股份,其中包括2.5億美元現金以及向途牛提供1億美元資源及運營支持。
所以此次騰訊和京東戰略入股唯品會,唯品會的估值絕對不止86.3億美元。綜合騰訊和京東入口流量資源折價,此次唯品會的實際估值應該加50%至120億美元,和我7月份分析唯品會的價值在110億美元以上判斷基本一致。
?促成合作,阿里貢獻了50%功勞
有句話說的好,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據我所知,唯品會接觸騰訊和京東早就很多年了,類似傳言也很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唯品會上市前,尋求騰訊的戰略入股,當時騰訊的投資同事負責溝通過,但最早并未達成投資。這兩年阿里和騰訊掐架,騰訊戰略入股京東以后,對京東業績構成顯著影響,唯品會尋求流量方面的戰略投資方也就不奇怪。但斷斷續續談了兩三年,傳聞很多,就不見實錘。此次騰訊+京東戰略入股唯品會,其中的功勞至少阿里占50%。
7月份的時候一個投資的朋友與我溝通過成立專項基金投資唯品會,然后撮合騰訊+京東戰略入股唯品會。當時,我簡單的做了幾頁競爭環境分析,用于游說騰訊、京東和唯品會等幾方。
之前為什么談不攏?沈亞和劉強東都屬于強勢,做業務類型的。京東不答應,騰訊也不好投資京東的競爭對手唯品會(服飾品類沖突)。阿里今年618之后加強了服飾品類“二選一”
的策略,保護自己核心品類。京東服飾品類業績受到沖擊,京東著急了,必須要聯合唯品會對抗阿里。
其次唯品會也在接觸阿里,阿里也是極有可能投資唯品會的,這樣徹底就斷絕了京東在服飾品類上的威脅。騰訊投資唯品會的理由更簡單,阿里和騰訊已經在各個業務線開打,但未能觸及到阿里核心業務品類,唯品會是最佳的選擇。
當唯品會,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當阿里、騰訊和京東都需要的時候,唯品會當然可以從容的選擇,并且為自己爭取到最好的價碼。對唯品會,之所以選擇騰訊和京東,因為騰訊的流量更大,而阿里也不大可能給唯品會帶流量,又加上阿里屬于強控制類型戰略投資,最終的選擇就很容易理解了。
總之,今年阿里的二選一政策,以及可能的戰略入股,加速了騰訊和京東戰略入股唯品會的行動。
所以騰訊和京東戰略入股唯品會,其實也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戰略合作不局限于服飾,還有物流和金融
此次騰訊和京東戰略入股唯品會,毋庸置疑是一個三贏的局面。唯品會得到了流量,京東得到了服飾供應鏈資源,騰訊拿下了阿里最致命環節的投資。從受益程度來說,顯然唯品會要大得多。
首先是長期低迷的股價會大幅上漲,唯品會市值峰值的時候超過120億美元,未來可能會再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京東服飾也會受益于投資,繼而推動業績,京東股價也會漲,但肯定不會像唯品會這么大。這個事,肯定是讓所有唯品會股東高興的事情。
其次阻礙唯品會增長最大的因素是新用戶增長乏力,而這一次獲得騰訊和京東雙流量加持,接下來唯品會用戶會引來新的一波高速增長。這并非沒有依據,京東總的活躍用戶是2.66億,按照京東新增用戶的20%來自騰訊,騰訊過去三年給京東帶來的累計新用戶超過4000萬以上,而唯品會總的年活躍用戶不過6000萬。此次京東為唯品會提供頻道人口,比騰訊的流量還更加精準。未來三年,新的流量入口資源會至少給唯品會帶來20-30%以上的增長。
其三合作絕對不可能只局限在服飾百貨品類上,比如京東自營的服飾特賣業務,交給唯品會做。而京東的3C數碼家電業務的供應鏈資源與唯品會共享。
最后唯品會的業務除了電商之外,也在金融和物流領域有很深入的布局,因此也不排除和騰訊、京東還有更多的跨業務合作。
?中國電商格局,阿里和騰訊系
預計2017年唯品會的收入在750億左右,交易額在1300億上下,所以從規模上遠談不上影響電商格局。唯品會一直作為電商的第三極單獨存在,在高度競爭環境之下,最終選擇了站隊,擁抱騰訊的大腿。
雖然阿里的云業務表現很好,新零售業務也如火如荼,但電商收入依然是占阿里的75%以上,占利潤的絕大部分。騰訊系的電商,已經在各個品類對阿里構成威脅,尤其是騰訊戰略入股唯品會后。
有基金的朋友問東哥后續,騰訊和京東會給到唯品會多少實質支持?我的答案是150%的支持,就如騰訊對京東的支持一樣,基于共同的利益。
作者李成東,前騰訊京東戰略分析, 東哥投后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