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哥解讀電商】阿里巴巴公布了2016年財年第四財季(2016年1~3月)業績,營收超預期,盤前大漲5%。營收同比增長39%至242億元人民幣,超出平均預期232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同比下滑1%至76.35億人民幣,經調整EPS 3.02元人民幣,低于投資人預期的3.52元人民幣。既然大漲,至少在投資人眼里是一份好的財報。
阿里零售業務整體GMV超過了3萬億,活躍用戶超過4億,尤其移動端增長迅速,移動端季度收入同比勁增149%至130.84億元人民幣,占中國零售業務收入的比例升至71%,而去年同期占比為40%。積極層面的因素就不分析了,因為阿里巴巴已經做了詳細的報道披露。
和大多數人一樣,財報公布后,一系列早已準備好利好新聞稿撲面而來。但如果注意觀察,和以往不一樣的最新的新聞稿基本完全忽略了GMV的報道。因為以往的文章風格是,阿里巴巴一個季度漲出了一個京東來,把京東遠遠的拋在了身后。
如果說阿里巴巴的收入與GMV強關聯,那么現在的阿里巴巴的零售業務增長是什么情況。
在2016財年阿里巴巴整體的交易額3.09萬億同比增長為26.5%,差不多是在上一個財年基礎上對折了,尤其是淘寶增長下滑速度非常快。另外天貓同比增長也下降到了43.4%。如果是看2016年1-3月份數據,天貓下降速度更是驚人,2930億同比增長僅34%。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過去四年天貓的同比增長速度都是快于京東的。其實是比較好理解的,當淘寶沒有更多流量的時候,依靠淘寶哺育的天貓增速放緩也是必然的了。
阿里交易額的增長又與活躍用戶增長情況高度關聯,2016年活躍用戶數4.23億,同比增長只有20.9%。隨著基數越來越大,網購人口紅利接近尾聲,同比增長速度放緩就成為了必然的趨勢。整個中國網購速度都在放緩,并非阿里巴巴一家的情況。具體可見公縱號5月3日文章《李成東:電商中概股預警,維持高速增長艱難》。文章中具體闡述了包括C2C轉B2C化,政府監管行業規范化,等八大電商趨勢!
但有人說GMV增長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收入和利潤增長情況。阿里收入增長依然保持較高的速度,難道不是嗎?阿里的零售業務收入增長來自廣告和傭金,收入的增長速度遠超過交易額的增長,這意味著淘寶流量越來越貴,越來越多的流量導入給天貓平臺。伴隨著政府監管,規范行業,職業打假,平臺打擊懲罰刷單行為,賣家商戶的日子將越來越難過。
另外據說為了強化天貓超市的競爭力,除了加大在倉儲物流配送的投入之外,天貓正在模仿京東嘗試小范圍自采自銷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這意味著原來100億的交易額,只有5億的收入,而做了采銷則變成了100億的收入。這也是解釋收入為什么更快的原因,在財報高管會議上建議投資人可以確認一下情況,阿里是否會強化做重自營的趨勢。
通過財報,有人看到了好的一面,而東哥看到的是電商行業的陣陣寒意。winter is coming,網購紅利已到末期,請自帶棉被干糧,準備長期過冬了。
歡迎直接評論、回復與東哥互動!關注東哥,下一期話題,關注跨境電商政策影響。
【關于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