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資本的立場上,他們一要追求盈利,二要追求持續的盈利,所以不可能放著液晶面板這個既成熟又規模化的產品線快速結束生命。這也就注定,液晶顯示面板不會很快淘汰,OLED顯示面板也難以快速放量上漲。更重要的是,兩者絕不是當年平板對CRT的替代關系,而是并存的協同關系。
孔余||撰稿
在任何開放競爭的市場化產業背后,都隱藏著一只無形卻龐大的商業資本之手,在關鍵時刻都會加速或滯后產業發展的進程。聚焦到當前的電視機產業,所采用的大屏顯示面板領域,則可以清楚看到,資本的手很多很長,而且力量很大。
目前,電視顯示面板產業主要有兩大陣營:一派是LCD顯示,主要是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以及韓國三地,聚集了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友達、群創、三星、LGD;另一派則是OLED顯示,目前主要以LGD為主,三星則準備發力,而京東方、華星光電則還在投入布局階段,市場化的商業落地尚需時日。當然,在中小尺寸OLED顯示面板上,已經形成中韓兩國對壘的陣營。
單從兩大陣營的企業數量和產能來看,就可以清楚看到:LCD顯示與OLED顯示,如今就是10:1的商業競爭關系;液晶顯示陣營的企業數量,已經不用多說,基本上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占據著市場9成的份額;在OLED顯示陣營,目前就是LGD一家獨撐大局,其它企業則目前或觀望或探索其它路徑。比如,三星在布局量子點OLED面板,而華星光電則在探索印刷式OLED面板。目前這一品類的市場占比還不到一成。
拋開當前液晶電視和OLED電視的市場份額差,即便讓所有的彩電企業,都開始推廣OLED電視,則馬上就面臨著上游面板供應量的最大瓶頸。2019年,LGD對于OLED面板的全球供應量,最高預計也只有380萬片,但中國市場上OLED電視的銷量10萬臺都沒有。也就是說,對于全球產業來說,不只是下游的彩電企業會面臨著在OLED面板上被LGD“夾脖子”制約的情況;同時,商業資本還會擔心被一家企業綁架的尷尬局面,更不能縱容。
近年來,在液晶顯示和OLED顯示兩大陣營背后的企業數量差、市場份額差,以及用戶接受度差異背后,正是資本意義和力量的體現。一方面,液晶面板背后,大量資本持續投入多年,剛剛開始進入一輪有效的產出收益期,顯然不愿意邊際效益被OLED面板搶奪;另一方面,OLED目前還面臨著不同技術流派的爭奪和較量,資本還在觀望誰最終能成為主流。
所以資本不會輕易押寶LGD的OLED面板持續做大。雖然,最近有消息稱,LGD位于廣東的OLED面板8.5代線將于8月底投產,但這也不能從根本上緩解OLED面板產業鏈供應問題,反而會推動液晶面板的技術創新和迭代。
目前,中國大陸在建中的LCD液晶面板產線,累計投資達到2846億元。全球LCD液晶面板廠商產能規劃統計,中國大陸新增LCD產能占全球新增產能一半以上,到2020年全球液晶面板產能的40%以上將來自于中國。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清楚發現,資本市場對于液晶面板的投資至今還是方興未艾,背后更裹挾著地方經濟和勞動就業等一系列利益。
同樣,LCD上游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各種基礎材料,如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液晶、驅動 IC 和偏光片等;中游是面板組裝,包括控制集成電路、電源管理、液晶面板(陣列、成盒、模組)等部件的集成;以及下游是智能手機、電腦、電視和平板等終端。這更是一個龐大的產業經濟鏈條。如果說,拿OLED淘汰LCD面板,顯然不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事情。
所以,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厘頭的愛。特別是對于半導體顯示,這樣一個受到商業大資本驅動的全球化新興產業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商業資本一直以來不只是逐利,還要追求利益的持續化與最大化,如果站在這個角度觀察全球彩電產業的顯示技術之爭,可以清楚看到:液晶顯示不會那么快走向終結和消亡,同樣OLED顯示也不會很快就引爆和普及。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