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非著名資淺HR磚家,我真的沒有那么多神乎其技的細節和亂七八糟的技巧,比如看眼睛,看臀部,看手相、面相甚至前額…
這些玩意太“高深”,我反正是hold不住,也不建議大家用這些東西來評判人、識別人。
不談太多理論(不然可以談一整天),這里只提三點:
01
不圖小利者,必有大謀。
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貪婪且愛享受現在,這并沒有什么可恥的,你也是、我也是,大家都是。
但是,有遠大志向的人,知道并且能夠為了更大的利益和更長遠的利益舍棄暫時的小利益。
還記得鴻門宴里頭范增勸項羽干掉劉邦的話嗎?
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一個貪圖錢財、貪戀美色的人,竟然可以財物一點都不要,婦女一點都不寵幸,志向一定不小。
不圖小利,必有大謀,能夠戰勝自己本能的人,實在是相當可怕。
也正因為如此,歷史上很多實力不凡、功勛卓著的大臣突然之間變得貪戀錢財、沉溺美色,其實就是怕皇上起疑心和猜忌招來殺身大禍。
時至今日,你看現在大學生的各種校園貸,本質上是缺乏自我約束,貪圖小利、提前消費,透支了超出自身能力范圍的欲望,這種行為無異于慢性自殺,然后就是利滾利,再然后就是新債還舊債,最后甚至走向絕路。
嗯,女生還有一條路,尤其是稍微長得不那么難看的,大家懂得,一張網可能早已經在她身后鋪好了,男生基本無路可走。
所以,看一個人能走多遠就看他對自己有多狠,目標和志向如何,最關鍵的是,能否自我約束和激勵,抵制小利的誘惑。
02
不輕易“合群”者,必然有其獨到或過人之處。
“合群”本是好事,尤其是在這個講究團隊合作的今天。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呀。
為了合群而合群,根本沒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是要不得的,這種人一般也是庸才。
注意,不輕易“合群”并不是性格奇葩不合群(他們不是不能合群),而是不會人云亦云、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經得起檢驗的觀點,不會輕易因為外部的環境和壓力而輕易放棄自己的主見和行動。
不輕易“合群”本身就體現了:a.聰慧、明智,敢于和善于思考,不斷去質疑、假設和驗證;b.勇氣和堅持,不怕與人不同,不懼外在壓力。
所以,不輕易“合群”者,必然有其獨到或過人之處。
03
滿口仁義道德者,一定要小心
學經濟學的都知道,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自利人”。
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承認,其實這都是客觀事實。
這個事實其實從年幼的孩子(他們更接近人的本性,較少受環境“污染”嘛)身上就可以很好地觀察到,比如,你逗小孩子,要去搶他手里的零食,他多半是不答應,甚至會哭喊,一般是不會給你吃的。如果給的話,一定是之前有人這樣逗過,然后父母教他學會分享。
這是人的天性,并沒有什么可隱匿或羞恥的。
當然,我也一直強調“利益”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廣義的概念,并不僅僅是物質或功利層面的利益,同樣也有其他精神或心理層面的利益。
《素書》當中有段話,“德,通‘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也”。
好的品德,應當是綜合與平衡各方利益,這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利益。
所以,合作共事的時候,能開誠布公談好利益分配的人是靠得住的,這種人也比較能贏得別人長遠的合作。
反之,滿口仁義道德,尤其是用來教訓別人的,動不動就喊別人無私奉獻的人,最TM惡心,其實這種人更多地是想著別人奉獻,自己趁機占便宜。
遇到這種人,一定要小心。
反正我要是碰到天天講無私奉獻,卻絕口不提員工收益或公司薪酬的,我肯定會想著法兒另謀高就,這種人能力和品行都不到位,注定發展不長遠。你看那些真正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的公司,無一例外都很重視薪酬激勵,而不是空談道德和奉獻。
總結一下,高潛力人才三大核心特征:內驅力、思考力與影響力。
內驅力是起點和基礎,一個人的動機、意志和忍耐性是核心與關鍵;
思考力是提升和改善,能夠很好地對外部事務和環境進行分析,洞察和利用規律;
影響力是突破與升華,讓自己不在單打獨斗,而是帶著其他人一起戰斗。
以上,僅僅是從人才和職業發展的角度來分析,提煉的幾個關鍵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