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我們嚴格控制飲食中油鹽糖,那么底要不要給寶寶開始吃油?應該吃多少油?什么樣的油適合寶寶?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有這樣的困惑。
其實低鹽、少糖不管是對大人還是寶寶都是同樣適用的,但少油就未必是適合寶寶的做法。如果把大人的用油標準直接套給寶寶,就可能陷入很多誤區,搞不好還會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
比如說有些朋友一聽到脂肪就害怕,以為寶寶就應該像大人一樣,要盡可能地遠離油脂;也有的朋友覺得既然橄欖油好,就干脆給寶寶做菜都用上了橄欖油。
但實際上,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
對脂肪的需求,寶寶跟大人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為什么這些做法是錯的,同時也要講講寶寶應該怎樣正確地使用食用油。
食用油的主要成份幾乎都是脂肪。脂肪除了為寶寶提供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還是身體很多重要器官發育的原材料。
相同份量的脂肪能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兩倍,如果寶寶攝入的脂肪不夠,那么就需要吃下更多的淀粉或糖才能獲得足夠的能量,這不僅加重了寶寶腸胃的負擔,過多的糖也會給寶寶帶來健康隱患,比如說蛀牙。
脂肪中的一些重要成分(亞油酸、α-亞麻酸、DHA、EPA等等)更是寶寶發育的必需營養。缺少這些營養,寶寶的身體發育都會受影響。
一些重要的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β-胡蘿卜素等,都需要在脂肪的參與下才能被身體吸收利用。
所以,對于大人來講避之唯恐不及的脂肪,卻是寶寶必不可少的營養之一。按照《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各年齡段的小孩每天攝入脂肪占總能量的比例應該是這樣的:
在寶寶還完全以母乳為食的前6個月,脂肪占到母乳所含總能量的48%,可見脂肪對于小寶寶來說是多么的重要。伴隨寶寶地慢慢長大,脂肪的重要性就逐漸讓位給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了。
所以我們在給寶寶規劃每天該吃什么的時候,有一條規則是可以遵循的:越小的寶寶,脂肪在飲食中所占的比例就要越高。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給兩歲以下的寶寶喝奶應該選擇全脂牛奶,而兩歲以后就可以開始慢慢過渡到減脂甚至脫脂牛奶了。
上面所說的是寶寶每天應攝入總脂肪的情況。但其實很多食物(肉、奶制品、水產品、堅果等)都能提供脂肪,而具體到我們今天要講的是植物油,《膳食指南》的推薦是這樣的:
簡單的說,就是前6個月都不需要添加食用油。6個月以上的寶寶,我們可以在精心準備的菜泥、肉泥、面條等輔食里,適當的滴幾滴食用油。如果寶寶肉吃得少,就更應該主動添加一些食用油。
脂肪主要由脂肪酸構成,食用油里的脂肪酸可以分成飽和脂肪酸、油酸(單不飽和酸)、多不飽和脂肪酸三個類別。再分細一點,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包含亞油酸和α-亞麻酸。
食用油能提供的脂肪酸基本上就這四種,所以給寶寶挑選食用油,我們主要就看里頭這四種成分的比例:
- 飽和脂肪酸
- 油酸(單不飽和脂肪酸)
- 亞油酸(ω-6 多不飽和脂肪酸)
- α-亞麻酸(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是很多疾病的元兇,不管對大人還是小孩都是需要限制的。當然,兩歲以下寶寶除外。兩歲以下生長發育需要飽和脂肪酸,但這可以從母乳、奶制品、肉類中獲得,并不用刻意添加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
油酸:
相比之下,油酸就比飽和脂肪酸健康多了。但常用的食用油里基本上都不會缺油酸,所以這不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
亞油酸、α-亞麻酸:
我們重點關注的是亞油酸和α-亞麻酸,這兩種脂肪酸被稱為必需脂肪酸。是因為身體沒辦法合成這兩種脂肪酸,必須食物中獲取。而利用這兩種脂肪酸作原料,身體可以合成其他重要的脂肪酸。
亞油酸在體內可以合成ARA(花生四烯酸),ARA是人體大腦和神經發育所需要的重要物質。而α-亞麻酸可以轉化成DHA和EPA,DHA對寶寶的智力和視覺發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ALA就是α-亞麻酸
所以,同是吃下一份食用油,如果飽和脂肪酸越少,亞油酸和α-亞麻酸越多,這份食用油就吃得越值。說得更直白一點,給寶寶選油,就要選擇低飽和脂肪酸、高亞油酸和α-亞麻酸的。
根據四種脂肪酸配比的不同,我們就可以找出什么油適合寶寶了。
這類油中我們平常接觸得比較多的,像動物油里的豬油、黃油,植物油里的棕櫚油,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都超過了40%。
黃油和豬油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棕櫚油可能了解得比較少。雖然我們買油都不會去買棕櫚油,但我們卻很經常接觸它。主要是因為棕櫚油在高溫下很穩定,所以經常被餐飲業用來炸東西,像麥當勞、肯德基用的都是棕櫚油。要想少接觸棕櫚油,就要少去外面餐廳吃油炸食品。
減少豬油比較好做到,比較讓人糾結的是黃油,因為黃油的味道實在是太香了,做各種烘焙和點心都離不開黃油。但好在這些不是天天吃,其實只要限制好飽和脂肪酸的總量,適當的吃些黃油可以打開食欲、提升幸福感。
我們平常炒菜煎東西用的植物油,按照四種脂肪酸的比例來分類,大致可以分成三類:
-高油酸型:菜籽油、芥花籽油
-均衡型:花生油
-高亞油酸型: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很多營養師都會建議食用油換著吃,但他們并沒說應該怎么換,所以“換著吃”往往成了一句空話。
正確地換著吃,應該是在這幾個不同的種類間輪換。
這幾種油的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都差不多,區別主要在油酸和亞油酸。油酸少一點,亞油酸就多一點。對于寶寶來說,作為必需脂肪酸的亞油酸顯得更重要一些。我的做法是以大豆油、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為主,有時搭配一下花生油或者菜籽油。
我們先來看看橄欖油的脂肪酸比例:
橄欖油的油酸比例特別高。對于成年人來說,把日常飲食的一部分飽和脂肪酸換成橄欖油,對于預防心血管疾病是很有幫助的。但對寶寶來說至關重要的必需脂肪酸,橄欖油提供的并不多。如果長期以橄欖油為主要的食用油,對寶寶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還有,橄欖油分為初榨型和精煉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初榨型的更好。初榨型的橄欖油保留了更多的維E、多酚等營養素,但同時這些營養素在加熱的情況下也容易分解。所以初榨橄欖油是不能用來炒菜煎東西。如果這么做了,就相當于把橄欖油的這些額外好處都給丟棄掉了!
宣傳說核桃油能健腦益智,主要的依據是說核桃油中的α-亞麻酸能在體內轉化為DHA,對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有好處。這一點我們前面也說過了。但我們看一下核桃油的脂肪酸比例,α-亞麻酸的含量雖然要比其他植物油要高些,但并不突出。而另外幾種脂肪酸的比例跟大豆油也相差無幾。
核桃油香氣怡人,作為一種健康的調味料本身就很好。但要扯到健腦益智,那就有點勉強了。如果硬要說核桃油能健腦益智,那也只比大豆油強不了多少,而跟下面要說的這兩種油相比,更是望塵莫及了。
大部分的食用油中所含的α-亞麻酸都不太多。而α-亞麻酸對寶寶又特別的重要,所以我們還需要用別的油來補充。
亞麻籽油和紫蘇籽油都是α-亞麻酸含量很高的食用油,而這兩者中亞麻籽油比較好買到,價格也實惠很多,強烈推薦給大家。每天給寶寶吃一點,對補充必需脂肪酸很有好處。
用亞麻籽油時有一點要特別注意,α-亞麻酸很脆弱,很容易氧化,也不耐高溫。所以買亞麻籽油應該盡量買小瓶的,吃完了再買新的。更不要把亞麻籽油加熱。在做好的輔食或湯里滴幾滴,或者用來拌面、拌沙拉都是正確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