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鐘靈毓秀一奇山——鞍山千山(人文景觀篇)

 

 

       鞍山千山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臨山已諦金鐘響,入廟先聞玉爐香”。千山有寺、觀、宮、廟、庵等20余處,宛如一顆顆閃光的寶石,鑲嵌在奇峰秀谷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這些古老而宏偉的寺廟,有的高聳于險峰之上;有的依偎于群山環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陽坡上;有的隱蔽在古松怪石之陰,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致、幽靜的動人畫面。正如清初鎮國公愛新覺羅高塞在詩中描寫的那樣:“梵宇起中天,香巖響碧泉。虛堂清曉露,幽壑靜鳴蟬。恣引螺峰翠,松含像巔煙。寺以峰為屏,山借寺為顯。”除廟宇外,還有無數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千山歷史久遠,早在北魏時,千山就有了佛教徒的蹤跡。遼金時代,佛教更加興盛,著名的“五大禪林”香巖寺、大安寺、祖越寺、中會寺、龍泉寺等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古建筑群。明清以來,道教進入鼎盛時期,有九宮、八觀、十二茅庵。全景區有寺廟30多座,僧道數百人。 

      千山佛學流派主要是屬于禪宗的臨濟宗和曹洞宗兩派,以及屬于密宗的毗廬派。松影之下,紅墻碧瓦香煙繚繞,木魚清脆佛樂縹緲,座座廟宇鑲嵌在奇峰翠嶺之間,幾乎每座壑谷都能聽到鐘磬幽鳴之聲,形成了東北地區最大的宗教聚集之地。  

       在眾多的奇峰之中,最為奇特的要數坐落在大佛景區的天成彌勒大佛了。這座高70米的自然山峰,因其形狀酷似端坐的彌勒佛而得名。它是由一座山峰自然形成的,可謂像是一座山,山為一尊像,于千朵蓮花之中端坐,而眾多離奇巧合和古人祭拜的遺址,又為千山增添了太多的神奇。千山大佛于1993年6月4日被發現,同年8月9日(農歷6月22日)開光盛典上,在天空中出現了彌勒佛光云圖、觀音菩薩佛光云圖等異常景觀,從而引來無數高僧、居士及信徒朝拜的熱潮,大佛的出現終于揭開了兩千多年來彌勒佛無道場之迷,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欣然命名題書“千山彌勒大佛”。立體佛字、彌勒寶殿、龍華法堂、來迎門、千佛彌勒閣、釋迦如來舍利法堂、釋迦如來舍利塔、大佛寺等古建筑群,拱衛著天成彌勒大佛,達到了秀美的自然景觀,悠悠的佛教文化,傳統的建筑藝術的有機結合,為此,世界佛教聯合會副會長覺光法師親自命題為“天成彌勒道場”。千山由此成為繼九華山、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之后的中國第五佛教圣地。 

       天成彌勒大佛地處千山第二高峰五佛頂的東南方。整座大佛就是一座高聳的山峰,海拔520米。其長短比例及位置非常神奇,石像身高70米,臂寬46米,頭高9.9米,耳長4.8米。五官清晰,法相莊嚴。石像呈坐姿,左手五指分開置于膝上,右手半握拳,肩負布袋,面西而坐。右胳膊上方還端坐著一尊南極壽星,手臂壓在右腿上。在其胸前還天然形成一只捻珠,迎著陽光還可以看到圓圓的珠環。有人說是個“法輪”,有人說這個光環是個“八卦圖”,種種說法不一。其凹凸部分迎著陽光從遠處看去自然形成一個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環,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鑿刻的直徑約3米的大圓環。在大佛的最低部還長著兩只寬大的腳。在其邊緣還長著棵小松樹,在大佛腹部中央有一個高2米、寬1,2米的橢園型的空洞,從遠處看去宛如一叢長毛掩蓋著大佛的“肚臍眼”。 

立體佛字 

 

       千山的塔林多為墓塔,是道士羽化和和尚圓寂的葬身之地,在無量觀的塔就有玲瓏塔、許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師塔五座古塔。玲瓏塔是千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唐代,高十二點三米,六角十三級。塔身是花崗巖砌筑而成,玲瓏塔掩映在茂密的松林中,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映襯塔頂時,分外輝煌,秀麗壯觀。 藏真塔,又名許公塔,是六角九級飛檐斗拱的寶塔,塔高是13,32米,用雪花石雕刻而成,浮雕為漢白玉。它是無量觀第十一任道長許信友大師的羽化墓塔,八仙塔,高為十三米,六角十一級,塔的四周有八仙的浮雕,正面是南極仙翁,此塔建于清康熙年間,是由開山祖師劉太琳的俗家師弟洪將軍為其打坐而修建,但每一次劉太琳在此打坐時都是心神不寧,之后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功德再高也不能居于八仙之上,于是放棄此塔,至今成為無量觀中為數不多的風景塔之一。另外還有葛月潭道人羽化的“葛公塔”、開山祖師劉太琳的羽化墓塔“祖師塔”等等。

 山大佛塔 

  

       山宗教文化一大特點還表現為“釋道同源”。千山歷史久遠,早在北魏時就有了佛教徒的蹤跡,隨著佛道兩教深入發展而逐漸成為宗教名山。最初的時候,他們于深山巖洞之中修行得道,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曾駐蹕千山大安寺,推動了千山佛教的發展。千山諸多碑文和在《史跡名勝之千山》中都留下了“大安寺內有唐代重修碑和山中石碾甚多,謂當日屯兵碾米之用”的記述。遼金時期,寺廟建筑已具規模,其中著名的有香巖寺、大安寺、祖越寺、中會寺、龍泉寺等,史稱千山“五大禪林”。清康熙六年(1667年),道教全真道龍門派進駐千山,使千山形成了佛道兩家共居一地,晨鐘暮鼓各奉經卷之勢,為千山這座宗教文化名山增添了濃厚的色彩,廟宇建筑達到了鼎盛。千山寺廟建筑的特點是憑山建廟,山廟一體,山中有寺,寺外環山。1989年,千山還成立了以僧眾和道士為主體的千山佛教、道教音樂團,其演出既具有佛教、道教特色,又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既體現了中國佛道音樂北方音韻的風格,更體現了千山佛道和諧共處的良好傳統。千山寺廟音樂被評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詩形象形容這種佛道和諧同處一山中的情景:“釋道環居一洞中,花開花落幾春秋。牟尼莫謾玄真問,貝葉黃庭解不同。 ”千山佛道相諧共生,何止花開花落幾春秋啊!香煙繚繞、木魚嗒嗒,經聲不斷,鐘鼓齊鳴,佛道和諧,這就是千山作為東北文化名山的特色。 

       無量觀位于北部核心景區,是千山廟宇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其建筑之優美也居千山之首。亦名無梁觀,傳因初建時無梁而得名。清代康熙六年(1667)遼寧本溪鐵剎山全真龍門派第八代祖師郭守真之徒劉太琳、王太祥二人至千山,在羅漢洞內修真養性。當時洞內有十八羅漢塑像,劉太琳又增塑真武大帝像,并在洞外刻了“釋道同源”四個大字。劉、王二人被尊為無量觀的開山祖師。 無量觀依山隨景而立,氣象崇宏;觀下山路蜿蜒,濃蔭夾道,古木參天,清幽秀麗;更有亭、閣、奇石、古塔點綴其間,真可謂人間“仙闕蓬萊”。該觀現為全真道十方叢林。是道教著名道場。

  

 

  

 無量觀正殿——三官殿系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7)創建,因祀三官大帝而得名 

       位于無量觀山門西懸崖上的可憐松,無土無罅,根入石中,高1.3米,直徑僅六厘米,矮小蒼老,已有四百年的歷史了,遇風則搖搖欲墜,猶弱不禁風之意,令人頓起憐憫之心,故此而得名。雖然它飽經滄桑,卻透著一股頑強的生命力。清代詩人蓬萊子有詩贊道:“莫把巖松號可憐,空山涵養已多年,頻看喬木摧斤斧,是彼真成地上仙。 ” 

 

祖越寺山門 

       祖越寺是千山最早的廟宇建筑之一。相傳昔日建寺時,有一位祖師從此路過,曾仔細察看該寺的建筑,故的寺名祖越寺。據考證,它最初建于唐朝,當時此寺建筑極為寬闊宏偉,大于現在的數倍。金、元時期山洪暴發,寺廟被毀。現在的祖越寺為明朝時所建,香火曾盛極一時,后逐漸衰微,后經清乾隆、道光、光緒幾代相繼重修,解放后多次修繕。現有建筑七幢:正殿(釋迦殿),韋馱殿,階下為東西配殿,配殿南有鐘、鼓樓,呈東西對稱。正殿東側是胡仙堂和客室,殿堂內供奉有泥塑,木雕佛像等30余尊。寺門正對正殿釋迦殿,門外是長達50米的一堵石墻。現存殿宇,經1978年重修,由比丘尼住持。
       祖越寺的建筑布局嚴謹、規整,殿宇壯觀,坐落在東西兩面山峰的抱合眾,寺周圍峰翠欲滴,松濤波涌,山色秀麗,流水潺潺,小亭玉立。秀美山色使人留戀忘返。前人曾用“祖越多奇境,天公亦幻哉”的詩句來贊嘆祖越寺的景色。
祖越寺后山石壁上刻有“獨鎮群岳”四個大字,據傳這是明隆慶二年(1568年),一位巡侍御所題,旁邊還有“含譯宣氣”四字,由于年代久遠,只能看出字的輪廓。山門東側有一株古松,名曰“懼松”,“懼松”旁邊有石碑,上有清光緒元年刻寫的“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八個大字。
      祖越寺周圍有玉皇閣、羅漢洞、八步緊、七步松、夾扁石、一步登天等二十四景。玉皇閣在三十三天附近,筑于峭壁之上;羅漢洞中塑有十八羅漢;八步緊在臥象峰東,在陡壁下有石階八蹬,循蹬而上,越過七步松、夾扁石,即可達一步登天。游人無不贊嘆祖越寺奇俏秀麗的景色和精湛的建筑。
 

 

       千山五大禪林中最大的是龍泉寺,坐落在北部核心景區中部叢林中,現存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韋馱殿、毗盧殿、龍王廟等十七幢廟舍。是千山佛教開山祖庭,內有關東第一才子王爾烈少年時代在千山讀書的書房(西閣)。乾隆十四年( 1749 年), 18 歲的王爾烈負笈千山龍泉寺西閣學堂,拜龍泉寺元空大師為師。從此王爾烈與龍泉寺留下了終身之緣。 王爾烈曾為嘉靖皇帝少年時期的老師,與劉鏞、紀曉嵐及和珅同朝為官。1798 年,王爾烈 70 壽辰之際,翰林院為其辦壽慶,贈《百壽圖》屏風(現存遼陽博物館),集當時翰林院及朝廷的顯官要員百余人,書畫“壽”字志賀,竟得真草隸篆各體壽字 124 字之多,其中有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紀曉嵐,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等人真跡,在這 124 人中,僅狀元、榜眼、探花就有 88 人。可見王爾列當時名氣和影響之大。清代百多位狀元、名士曾同書百壽屏為王爾烈賀壽。現其復制品在千山龍泉寺西閣展出。

      清圣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東巡至千山龍泉寺曾題詩:“狹徑才容騎,香臺欲起龍。懸崖千仞落,斷碣百年封。泉細通幽壑,庭深暗古松。臨高一騁望,積翠靄重重。 ”

      電影《古剎鐘聲》的外景拍攝地就在千山的龍泉寺。

  

 靈巖寺。金代皇帝世宗完顏雍曾到千山靈巖寺探望其母貞懿太后。清代康熙也曾到過此寺并留下遺跡題詞和詩文。 

       五龍宮。 據記載,五龍宮肇始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是全真龍門派道士彭復光云游至千山,見此地周圍有形狀各異綿綿相連的五座奇秀峻逸的山峰,稱為青龍嶺、黑龍嶺、白龍嶺、赤龍嶺和黃龍嶺,自南、北、西蜿蜒而來,到一孤峰前驟然而止,恰如五條蒼龍翩翩起舞,形成五龍戲珠之勢,又常有紫氣顯現,遂選定此地建廟,并依五龍聚會之山勢而取名五龍宮。 

  

 鞍山市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鞍山千山彌勒大石佛,堪稱大自然之杰作,跟著我游覽千山勝境吧!
千山知識導游問答
《千山天然彌勒大佛賦》-劉青山
地球最古老山脈就在遼寧鞍山,這里還有一座“天成大佛”
劉心田:遼寧千山,“四無”正當稱名山
南有黃山北有千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加查县| 罗源县| 双辽市| 会东县| 恭城| 肇州县| 台湾省| 巫溪县| 金堂县| 天津市| 鹿邑县| 都安| 平湖市| 会泽县| 南丰县| 石屏县| 喀喇沁旗| 湖北省| 渭源县| 安吉县| 内乡县| 麟游县| 静海县| 舟山市| 北海市| 慈利县| 普洱| 溧水县| 隆子县| 姚安县| 新晃| 天台县| 太和县| 无极县| 满城县| 抚顺县| 长兴县| 平遥县| 明水县| 苏尼特右旗|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