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今,人們對于身體健康問題越來越看重,每年就會定期去醫院做個體檢。 隨著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高壓力等問題,導致病患及亞健康人口數量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越來越成為“剛需”。 可是,體檢真的有用嗎?到底哪些體檢是必須的?哪些體檢對身體有傷害呢?
1. 國人過度體檢
在中國空氣和食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的陰霾下,人們開始將精力和金錢投向自己的健康管理。
另外許多科普文章,微信熱文要在時時刻刻提醒人們要注重保養身體,按時體檢。
就這樣,他們懷抱著對醫院、醫生和醫患關系的復雜情感,把自己送進一臺臺先進的儀器背后,在一系列健康數據中尋求踏實的安慰或明確的焦慮。
在體檢中心里,可以看到一張長長的各項體檢列表,大大小小商業體檢機構的網站上,各種“精英套餐”、 “感恩套餐” 、“高管套餐”讓人眼花撩亂。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都有。越高端的體檢套餐,項目越多,檢查越復雜。
很多普通人,沒有專業的知識,面對各種體檢套餐 ,根本沒有辦法做出明智的決定,為自己挑選合適的體檢項目。
要完成一次體檢套餐,通常需要幾個小時。程序上也大同小異:基本都是手持一份表格,依次去一間間檢查室完成檢查項目,就像流水線一樣。一趟體檢下來的收獲主要是一份充滿專業術語的體檢報告。
對多數人來說,只要各項指標都在正常范圍之內,便大功告成。
不像是一次健康檢查,醫生好像發揮不了作用,只需要一名機械操作員就可以,整個過程好似一條工業流水線。
2. 不必要的項目
在去年,加拿大健康信息研究所(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在分析了數據和案例之后,發布了一份權威報告。報告指出了令人意外的結論。
有高達三分之一的輕度病換患者,在接受沒有必要的體檢。
(圖片來源:The Star)
這些沒有必要的體檢,研究調查機構在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在多達200多個檢查項目中分析之后,發現有7類體檢項目被濫用。
不僅勞民傷財,還會對健康有影響。
抗精神病藥物
現代人的壓力大,有一些神經疾病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精神健康。
比如焦慮,抑郁,失眠等等。但是一些醫療機構出現了濫用藥品的現象。
在兒童和青少年中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被視為一些醫療檢測中的高風險項目!其副作用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膽固醇等等。
苯二氮卓類藥物
老年人體檢中,被稱為苯二氮卓類藥物的鎮靜劑廣泛運用!其中作為失眠治療的主要藥劑。
老年人在服用后會出現精神恍惚,困倦等情況,很容易造成事故。
醫學影像檢查
比如CT、核磁共振等檢查等醫學影像檢查其實對人體傷害很大。
像是普通的腰痛等輕微問題最好避免進行此類檢查。X光對人體的危害相當于10次胸透的射線量,所以國外一直被嚴格界定為用于診斷疾病的準病人才可以使用。
術前檢測
專家稱,進行低風險(非心臟類)手術的患者,實際上是沒有必要進行X光掃描、心電圖、心臟壓力等繁瑣的檢查的。
不但沒有必要,而且還會讓患者承受更多的醫藥費和痛苦,實際上并沒有幫助。
乳房檢測
在乳腺癌風險較低的年輕女性體檢中,醫學專家認為49歲以下的女性屬于低?;颊?,不需要進行定期的檢查!
除了X光射線對人體的損害之外,由于檢測結果并不準確,很有可能被誤診。
輕微頭部創傷、神志不清
尤其是兒童來說,磕磕碰碰并不少見。
如果發生了輕微的頭部創傷,和神志不清的狀況時,專家們認為不需要進行專業的掃描等檢測。
輕微的創傷不會對患者的大腦產生影響,不需要過度擔心。有23%的神志不清病人收到了額外的檢測項目!
輸血
在準備接受輸血的患者檢測,還有準備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項目中,患者往往被要求接受化學品管理委員會建議的測試,但其中30%都是不必要的!
不必要的程序增加了等待時間,給國家醫療體系帶來了額外的經濟壓力,加上對患者來說又增添了巨大的風險,在此專家們并不是號召大家不接受檢測。
3.中外對比
普通消費者都不具備相關的醫學知識,抱著“檢查項目越多,結果就越精準”的簡單邏輯,體檢中心的各種套餐就迎合了這種心態。
而且除了部分真正關注自我健康狀況的消費者,大部分參檢的人都是享受單位的福利體檢,并非自己掏錢,因此對結論的關注程度并不高。
這種買單者和體檢者身份的不一致性,使體檢機構的服務越來越快餐化。而相比藥品研發和設備制造,健康體檢資產稍輕、專業性略低,成為近年來最“吸金”的領域。
在澳洲,體檢通常需要提前一個月預約,并要求提供體檢者的個人資料,包括基本情況、病史、用藥史等。
隨后,體檢中心會給體檢者一份詳細的回執,包括根據體檢者的個人情況為其量身定制的體檢項目、精確到每一個體檢項目時間的體檢時間表,以及飲食、穿著等方面的注意事項等。
而在國外,你首先會和一個你喜歡、你信任的家庭醫生交流,而且你們已經認識超過10年了,他非常了解你,他會說,哦,你又胖了,小心糖尿病。
需要改變的,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