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霞副主任醫師中醫婦產科
青海省中醫院三甲
補脾和健脾是有很大區別的。 健脾是針對功能,補脾是針對能量。脾需要足夠的能量才能運化,舉個不恰當的比喻:脾是倉庫,氣是貨,倉庫里的貨少了,當然要補貨了。氣足了,脾有足夠的能量才能健康地運化。而健脾是幫助脾的健康運作,也就是助脾運化。以上我們就可以知道,補脾的情況比健脾嚴重,因為氣已經虛到連累形質的不足的地步了。 補脾是補形質的,所以用的是黃芪、黨參、大棗容易礙氣運化的藥;而健脾是針對功能的,往往兼有水濕蘊脾,所以用白術、蒼術這類藥扶正祛邪。 至于和胃是針對功能來說的。脾主升,胃主降,脾主運,胃主納,脾胃協調則功能正常,就好比一個杠桿。和胃用于胃失于降,往往導致脾的功能失常,這是因為杠桿原理。
其實補脾離不開健運脾胃的,因為當脾胃虛到需要用補法的時候,功能肯定也低弱了,而且補藥都偏滯,所以多數一起用,你看補中益氣丸雖說補,還不是用了行氣藥嗎?至于調理脾胃,就得視病人的情況而制定用什么法則。久病了不一定要大補,不要隨便對號入座,還是要視病人情況選擇治法。參苓白術散里就有四君子的組成啊,至于怎么用,參苓白術散用在脾虛濕盛,四君子用于脾虛。
簡單點說:補脾的范圍廣泛些,是針對脾虛引起的屬虛的癥狀來說的,比如說:困倦、四肢乏力等;而相對來說,健脾一般是針對脾虛引起的屬實的癥狀來說的,例如:食積、水腫等等。 補脾和健脾臨床一般都是結合來用藥的,常用山藥、白術、大棗(側重補益茯苓、山楂、薏苡仁等,側重健脾、理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