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谷雨看牡丹,夏看芍藥”的說法。
五月,第一個季度正是芍藥花開放的時節,這一時節正是春夏交替的時候,春天已經過去,在春日里開放的花已臨凋謝,正是“牡丹落盡正凄涼,紅藥開時醉一場”。
唐代詩人元稹有《紅芍藥》,詩云:
芍藥綻紅綃,巴籬織青瑣。繁絲蹙全蕊,高焰當爐火。
剪刻彤云光,開張赤霞裹。煙輕琉璃葉,風亞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向人妖娜娜。酡顏醉后并,小女妝成坐。
艷艷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將墮。
結植本為誰,賞心期在我。采之諒多思,幽贈何由果?
芍藥花還有“沒骨花,犁食,黑牽夷,余容,婪尾春”等別稱。
《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說:“芍藥,猶綽約也。綽約,美好貌,此草花容,故以此名”。原來芍藥即綽約也。
古代男女常以芍藥相贈,以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所以芍藥又稱“將離草”。
芍藥花,是春日里百花園中的壓臺花。春末夏初,每當百花開盡,顯得寂寞時,正是芍藥花開放的時節,于是有了蘇軾的“雜花狼籍占余春,芍藥開花掃地無”的詩句。
芍藥花特讓我感興趣的地方在于她那奇特的花型和豐富的色彩。
在她含苞待放時,一個個花骨朵有如小小的雞心,又像廟里大和尚胸前掛的一顆顆大佛珠,還有的像捏糖人口中吹起的小糖球。而當她開放后,你又會覺得她像盛滿了菊花瓣的碗和盤。在她完全開放后,當其花芯中的小花瓣全部伸展開后,你又會覺得她像繡球和美麗的花冠。每當這時,對著那些纖細的小花瓣所呈現出來的多姿多彩,千變萬化的形象,我總會覺得:這才是花神的豐富內涵啊。
芍藥花亭亭玉立,清清秀秀,沒有邀賞之態,她大而不媚,香而不妖。
每年芍藥花開放時節,是我最快樂的季節。不論我多忙,也要擠出時間去寫生??粗炙幓€漫地開放,紅紅白白,粉粉紫紫地抖著層層疊疊的花瓣,顯得多么得妖嬈動人。
每當此刻,我的心情就如飛上九重,真是不知身在仙宮第幾層?;貋砗螅瑢χ@些心中的花韻,我總會反復揣摩,細細地品味,看著那紛繁而疏密變化的線條,我好像能夠從中感悟到某種哲理和人生的真諦。我喜歡用她來作為畫面的主體,因為她有著極其豐富的詩情,在畫面中很自然地會成為主體。
芍藥花兼有色、香、韻綜合之美。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被她的色彩所打動,為她的嬌美而動容,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如宋朝的王禹偁的“牡丹落盡正凄涼,紅藥開時醉一場。”;唐朝柳宗元的“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敧紅醉濃露,窈窕留余春。”;宋朝蔡襄的“吉祥亭下萬千枝,看盡將開欲落時,卻是雙紅有深意,故留春色綴人思。”………
“重葩疊萼殿春光,更比富貴牡丹華。清妍雅韻人皆知,當春多情姐妹花。”
芍藥的花型是奇特的,色澤也是奇特的,她的品格更是奇特的。
芍藥,她雖然是草本植物,卻有雍容華美的身姿,而她更有“不與繁花爭春色的品德”。有人說她是花奴,也有人說她是花相。而我覺得花奴也好,花相也罷,她知道適時展現自己的英姿,才是她的本質。
芍藥花,你是我的至愛,你艷而多情,你可愿三世為花,換我畫筆時時之顧盼?
芍藥園主留言;今天看到您的芍藥花和文字,美麗異常,眾生中,有您這樣一位如此熱愛芍藥花的花友,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