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午餐只吃龍蝦
美國國土陸地面積排名世界第四,但地形平坦,地勢起伏小。密蘇里州則得益于兩大河流,支流和湖泊談不上星羅棋布,也十分可觀。而且淡水魚資料豐富。
釣魚自然也是美國人休閑運動的組成部分,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打獵的。參與的人多了,逐步發展為一項體育賽事。
美國的釣魚分兩類:東、西海岸以出海釣魚為主。例如,西海岸的加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東部的緬因州、馬薩諸塞州、紐約州、佛羅里達州等都還有職業漁民。常年出海打魚,收到漁民文化的影響,當地人也都以出海釣魚為樂趣。
很多人都知道澳大利亞龍蝦,其實美國和加拿大也盛產龍蝦。而位于美國東北部的緬因州、馬薩諸塞州都是龍蝦產地。或許,大多數讀者對于馬薩諸塞州比較陌生。不過,說起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高等院校所在的波士頓市,就屬于馬薩諸塞州。
而緬因州最為人所道的就是盛產龍蝦。很長一段時間,雇傭當地人工作的時候,當地人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工作午餐能不能不吃龍蝦。因為從小到大吃的太多了。
在這里可以吃到龍蝦餐、龍蝦漢堡、龍蝦色拉、龍蝦卷餅、龍蝦意大利面、龍蝦冰激凌等,似乎只要是能吃的食物,都可以加入龍蝦。或許,等大家去的時候,還能遇到其他創新的龍蝦食物。
緬因州的Rockland在每年8月份都會舉辦龍蝦節(Maine Lobster Festival)。其規模在全美也是數一數二的。龍蝦節從1947年開始舉辦,規模不斷擴大。早已不再只是單純的吃龍蝦,而是結合了演唱會、歌舞秀、選美、大胃王等衍生活動。
筆者聽當地人說,1947年第一屆龍蝦節的時候,只要1美元就可以龍蝦吃到吐。聽了感覺有點不真實了。現在每年龍蝦節大概可以吃掉2萬磅(約9000公斤)的龍蝦,光作為蘸料的黃油就可以吃掉1700磅(約800公斤)。
美國人吃龍蝦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龍蝦放在熱水里煮成紅色,然后蘸黃油吃。筆者每次看到這種吃法,都會為龍蝦心疼。如此新鮮的食材,烹飪手法太粗糙了。放在大國,搭配各種做法,妥妥的“龍蝦全席”。
美國人對于肉類有骨頭這件事,很固執。寧可不吃,也不能妥協。相較于淡水魚復雜的骨架,他們更鐘情海魚,例如鱈魚、海鱸魚、金槍魚等少數品種。加之美國小型船只的價格比較實惠,考取駕照也不復雜。鼓勵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海釣運動中。
而類似密蘇里州的中部地區,海釣是不太現實。但是上帝并沒有忘記中部美國人,豐富的淡水資源,為他們提供了適宜的場地。
美國中部地區主要盛產三種淡水魚。淡水鱸魚、鯰魚、非洲鯽魚(太陽魚),有些水系內還有大國的鰱魚和草魚。鰱魚和草魚是外來物種,由于沒有天敵,如何減少它們的數量,成為美國中部地區政府的一大難題。同為中部地區的伊利諾伊州政府,甚至提出要設置電網來消滅過多的鰱魚。
筆者喜歡釣魚,曾經向密蘇里州環境保護部門聯系,詢問州內鰱魚的分布情況。回復郵件的是環保部門的一位魚類博士,他負責規劃和保護淡水魚類。當他知道,筆者來自中國,還特意介紹起鰱魚和草魚來美國的淵源。大國的四大淡水魚在美國稱為“亞洲草魚”。最早是為了緩解淡水中過多的藻類植物而引進,不久發現,它們沒有天敵。加之鰱魚等超強的繁殖能力,使得中部地區不堪重負。
筆者在郵件中給博士提出了兩個方案,讓美國開放“吃魚”簽證,定期從中國組織“吃貨”旅行團來中部,幫助消滅過多的淡水魚。第二個方案,可以讓美國出口大量的鰱魚頭去中國,鰱魚頭歷來都是國人餐桌上的摯愛。
02 鯰魚漢堡
正如筆者上文提到的,美國淡水盛產鱸魚。它是一種攻擊性很強的肉食魚。普遍都采用“路亞”釣法。路亞是英文“誘餌”的音譯,主要是通過操縱仿生魚餌,誘使鱸魚上鉤。
筆者之前在國內多半以垂釣為主,一開始接觸全新玩法有點不適應。連選擇合適拉力和硬度的魚線都不會,不過作為長盛不衰的玩法,在美國可以很輕易的獲取大量相關資料。而且美國有個FLW巡回賽,無論電視還是網絡都有播出,對于不同水平的愛好者,大有裨益。
FLW巡回賽全稱為世界戶外釣魚大賽,也叫巴斯釣鱸大賽。顧問思議,就是各路職業選手在規定時間、場地內進行釣鱸比賽。巡回賽是由美國FLW釣魚協會舉辦的一系列比賽之一,最近幾年的贊助商是沃爾瑪,專業組冠軍獎金額高達五十萬美元。
參賽者需要準備釣具、救生設備、車輛和路亞艇(Ranger fishing boat)。路亞艇是一種小型機動船,外形類似高速賽艇。不過艇上有額外的小型轉向舵,用腳可以控制,方便參賽者可以雙手持桿。
隨著釣鱸運動的日益流行,FLW的比賽已經成為系列賽事。不但有世界戶外釣鱸比賽,還有全美區域系列賽、聯賽、大學生、高中生等比賽。參與者也從美國人向國外選手擴展,國內旅游衛視和中央電視臺也曾播出過該賽事。
筆者所在的大學,暑假有三個半月。除了正常在餐廳工作以外,業余時間筆者會去練習操控路亞。拋擲的距離、假餌的選擇、釣點的評估、天氣的掌握等諸多環節才能確保能有收獲。當然,最重要的是需要持有合法的釣魚許可證,筆者在《美國系列見聞二中》已經提到。不然,環保警察來查驗許可證,可不是小事。
筆者有一次在湖邊玩路亞,已斬獲三四尾鱸魚,大小不一而已。本打算結束的時候,把小于14英寸(約35厘米)的鱸魚放回去。恰好此刻,一輛深綠色皮卡拉著一艘小型機動船停在湖邊。從車上走下一位身材健壯的警官模樣的人,身穿綠色制服,腰配手槍,皮鞋錚亮。皮卡的車門上寫著環境保護執法徽章。筆者是第一次見到環保警察,不免好奇盯著看。
警官下車后,用望遠鏡觀察了一會周邊環境。沿著湖邊小路向釣魚者集中的區域走來。出示警徽后,檢查了幾位釣魚者的許可證。
當看到筆者有收獲,警官說:運氣不錯啊。筆者回復:謝謝。出示警徽后,要求筆者提供許可證。然而筆者當時許可證并不在身邊,只有駕照。筆者向警官說明后,警官說:讓我來問一下。讓筆者一起去皮卡等待詢問結果。美國是沒有身份證、戶口本之類的概念,駕照是日常唯一可以證明身份的證件。
來到皮卡旁,警官通過電臺向調度中心詢問筆者是否辦理過釣魚許可證。筆者繼續好奇的看著皮卡內部,駕駛位旁邊插著一把M4步槍。后座中間有個打印機,副駕駛位置有一臺筆記本電腦。當電臺告知警官,筆者已經辦理過許可證后。警官再次露出微笑。
警官和筆者一起回到原先的位置,他拿出一把尺,仔細測量筆者的收獲。同時說:”有兩尾鱸魚沒有超過14英寸,它們還是孩子,讓我們把它們放回去吧”。
筆者解釋等會結束后,會放回不符合規定的鱸魚。警官說:”釣上來后,第一件事就要測量一下。這是法律,我們都要遵守”。之后,警官把小船放入湖中,獨自駕船離去。
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合格的鱸魚數量越來越多。筆者打算把魚帶到餐廳,讓大家一起品嘗。很多美國人從來就沒有吃過鱸魚,筆者打算做成水煮系列。
因為餐廳菜單上沒有水煮魚,為了避免誤解。水煮鱸魚只邀請餐廳的老客人,并事先告訴大家注意魚骨。嚴格來說,餐廳是不能提供菜單上沒有的食物給客人。還好,老客人們都很喜歡水煮鱸魚,還拍照發到了FACEBOOK上。
由于筆者沒有小船,所以無法進入湖中心。一位美國朋友知道后,主動提出自己家有一條小船,假日可以同去釣魚。筆者知道附近湖里,有大量鯰魚。但是鯰魚是千年沉底,輕易不會到淺水區。這次有船、有朋友,或許是個釣鯰魚的好機會。
兩人挑了一個好天氣,開著皮卡拉著船歡快的來到湖邊。一應用具安置好后,解纜出發。果然湖中已經有不少小船,有釣魚的,也有游泳的。
鯰魚在密蘇里州沒有天敵,個個都膘肥體壯,在水中甚能折騰,筆者和朋友花了近二十分鐘才把第一尾鯰魚拉上船。體重近三十磅(約14公斤),這尾肯定是合法獵物。進過三個多小時的合作,一共釣到三尾鯰魚,總重超過60公斤,還有一些鱸魚。
面對如此之多的鯰魚,最好的辦法就是找朋友一起聚餐。美國朋友問:”這個如何處理?”。筆者說:“BBQ是最好的方法“。回到朋友家,搬出燒烤架在后院,筆者和朋友一起處理鯰魚,不得不說,這些鯰魚實在太肥了。掐頭去尾后,切成一塊一塊,稍加腌制就可以上架。
朋友們陸續抵達,飲料、面包等也都齊備。鯰魚燒烤大餐開始了,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吃鯰魚,都在感嘆原來鯰魚這么好吃。一個把漢堡奉為美食的國家,一片面包、一層鯰魚、一層蔬菜,抹上滿滿的蕃茄醬,再蓋上一片面包。鯰魚漢堡誕生了。
吃飽喝足后,大家就討論鯰魚漢堡店的可行性。其實更多的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體驗。淡水魚如此美味,或許不是筆者的愛好,美國朋友們估計一輩子都無法體驗到。
03 結語
筆者是屬于好奇心比較重的一類人,始終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隨著游歷的豐富,越發感覺到交流的重要性。為何我們常常覺得外國人顯得更自信、更獨立呢?其實就在于它們對世界的好奇心,重視不同國家和文化的價值。為何西方國家長期在諸多學科占據優勢,好奇心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大國的教育經歷數輪的改革,依舊不見起色。以至于相當一部分有條件的家庭,根本不選擇公立教育。小留學生數量日益增加,應運而生的“陪讀媽媽”這一獨特群體。作為人才大省的江蘇,已經連續多年,參加高考的人數不斷下降,甚至已經蔓延到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