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父母的愛,要讓孩子看得到,感受得到。一個人唯有感受過愛,才能學會如何去愛。
作者:一鳴(爸媽進化論主筆)
幾天前,一位小女孩神淡漠地坐在高高的樓房陽臺邊上,準備從這里跳下去。
“媽媽現在改了好多了,你也知道媽媽平時聲音大了點……”
一位媽媽一邊嚎啕大哭,一邊跪地跟女兒述說著。
原來,小女孩因和姐姐鬧矛盾,雖然不知道媽媽當時如何處理的,但從媽媽的話里話外來看,媽媽的言行,已經讓這個10歲的小女孩徹底寒了心。
就像有位網游評論的:面對那個失望又絕望的孩子,直到這個時候媽媽還在指責小孩沒有理解她的良苦用心,而不是道歉。
在二胎家庭,孩子之間難免出現矛盾。
父母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往往就有一個孩子要不斷妥協,不斷吞下委屈。
父母對其中一個孩子有多偏愛,另一個孩子心里就有多絕望。
父母的偏愛,
對孩子影響到底有多大?
曾經看過英國紀錄片《富哥哥窮弟弟》,印象非常深刻。
一對僅相差一歲的親兄弟,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個是家財萬貫、資產成謎的保守黨政要,一個卻成了居無定所、三餐無著的流浪漢。
為什么同一個爹媽生出的兩個兒子,在同樣的環境下長大,竟走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呢?
兄弟倆不同的命運,可以追溯到童年。
哥哥伊凡比弟弟大衛年長一歲,兩人都出生于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警察,媽媽是銀行小職員,家里沒啥存款,但尚能養活孩子。
由于大衛是弟弟,所以被格外寵愛。
伊凡猶記得當自己大一些,需要早起送報紙修草坪賺些小錢補貼家用時,大衛卻依然可以睡大覺,然后享用母親準備的餐點。
“我起早貪黑打零工,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時,經常會發現大衛整天沒做任何事。”
如果要說大衛實在做了什么,無非就是些破壞公物、賣小黃書來賺香煙錢的“蠢事”。
但因為大衛是弟弟,所以總能得到父母特別的優容與寬待。想起小時候父母總是護著弟弟的場面,伊凡心里很不是滋味。
小時候的調皮搗蛋變成了成年后的游手好閑,很早就承擔養家糊口責任的哥哥伊凡,反而被錘煉得獨立能干,極富商業頭腦。
教育家孫瑞雪老師曾說:過度的愛,是對孩子的隱形傷害。
被過度偏愛的孩子無法真正成熟,難以形成獨立人格,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而那個不被偏愛得孩子,往往會產生心理陰影。
朋友小顏只比弟弟大三歲,父母一直在用截然不同的養育態度對待姐弟倆。
她回想父母,提到了大學時代讓她痛苦至極的經歷:
由于她念的是計算機專業,十分需要一臺電腦,父母說她是賠錢貨,沒資格用電腦,導致她相當自卑。
同學們在玩電腦的時候,她只能讓自己躲到圖書館去,獨自化解心酸和尷尬。
放暑假,當她回到家里,在弟弟的房間里居然發現了一臺嶄新的電腦,配著音響,放在一張高檔的電腦桌上,她的內心瞬間崩潰。
你真的不能說她內心脆弱。
父母對她和弟弟的區別對待,讓她長期內心憋屈,又無處訴說。
她說,找不到適當的語言來表達她想去死的感受。
5年過去了,至今她都不愿意面對父母,因為總會觸及自己的傷痕。
父母長期偏愛,對被忽視還是被寵溺的孩子都是傷害,不但損害親子和手足之間的情感,也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困擾。
二胎家庭的父母,能分給每個孩子的陪伴和資源都有限,要每時每做到一視同仁,并非易事。
究竟要如何,才能做到不偏愛呢?
父母不偏心,
就是最好的養育
1、孩子有矛盾時,不輕易站隊
《知否》中孔嬤嬤有一個觀點:兒女眾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方能家宅安寧。
在她去盛家之前,如蘭、墨蘭、明蘭三姐妹之間是相當不對付的,互不搭理各自盤算,幾個人之間的爭斗也越演越烈,其實一切都歸因于盛纮的偏心啊。
他忽視如蘭、漠視明蘭,眼里心里只有摯愛林小娘生的墨蘭這一個女兒,平日里對她各種疼愛、各種偏寵。
明蘭倒是還好,畢竟她生母早逝,人又比較聰慧,于這方面很看得開,但如蘭就不行了。
她是正室嫡女,被母親千嬌百寵著長大,本該也是父親的掌上明珠才是,但她不夠聰明機靈、不會討父親歡心、母親也幫不了她使勁,所以生生被墨蘭壓制了十幾年。
闔府上下對此都心知肚明,但從來沒有人去提醒盛纮,給他分析利弊好歹。
孔嬤嬤一番話算是撕破了這層虛偽的紗布,讓盛纮不得不面對過度偏寵導致家宅禍患的事實。
所以他在三個蘭被責罰之后,慢慢地改變了一些行為,不再一味地偏愛墨蘭,也多了對明蘭的關懷和如蘭的包容,盛家的家風也一步步地正了起來。
2、給孩子平等的愛,而不是平均的愛
前段時間,一個二胎朋友都快崩潰了。
晚上剛要陪姐姐做作業,弟弟就過來要媽媽玩游戲。
朋友沒辦法,只好答應他先陪姐姐半小時,然后陪弟弟半小時。
弟弟安撫好了,姐姐卻不愿意了:“你昨天給弟弟講了半小時的故事,只和我待了一小會,不公平。”
無論怎樣都做不到絕對平均,朋友焦頭爛額。
《地球上的星星》有句臺詞:你要明白孩子有他自己的個性,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聰明的父母明白:孩子們需要的是平等的愛,而不是平均的愛。
這里有個很好的辦法,而且百試不爽,它叫做和孩子分享“特別時光”。
和孩子商量她和你一起度過的專屬時間,就你和她,心無旁騖地看場電影、去游樂場或者吃頓大餐。
那位朋友讓孩子有了專屬的“媽媽時間”后,孩子真的沒有再爭吵,彼此感情更好。
二胎父母不可能給孩子同樣的衣服、玩具,也不可能平均分配陪孩子的時間。
但如果能滿足孩子獨特的需求,他們就會珍惜自己所有,不會妒忌兄弟姐妹所擁有的。
3、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不比較不競爭
在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嘉賓胡可表現出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
在小魚兒發脾氣、害怕時,胡可從不會說:“你看看哥哥都沒有哭、也沒有發脾氣。”
胡可會接納孩子的情緒,說出孩子的感受:
“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現在拿不回家心里有點難過”,“我知道你有點害怕,但是你的表現很好、很勇敢,你堅持下來了對不對。”
胡可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和愛,把安吉和小魚兒兩兄弟調教得暖心又可愛,兩人雖然經常打鬧但彼此深愛。
父母的愛,要讓孩子看得到,感受得到。一個人唯有感受過愛,才能學會如何去愛。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一段臺詞非常經典:
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偏心是看不見的一把刀,也是父母帶給孩子最深的傷。
每個孩子,都是帶著愛和期盼,才降落在這人世間。
好好愛自己的孩子吧,無論哪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對待。
作者簡介:一鳴,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富書持續投稿變現營2.0學員 ,中年少女;左手執筆,右手養娃,用一顆執著的心來寫字,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