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稱呼一名女孩美女已經有點俗氣,叫仙女,更顯得非同一般。在中藥里面,也有一些被稱為“某仙”。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三仙”,即山楂、麥芽、神曲三味藥。稱為仙,不是因為它重金難買,而是因為療效好,深受歡迎。
其實,這個“三仙”的叫法,是從近代才開始的。據傳在民國時期,有位擅長治療脾胃病的醫生,療效如神。他有一個用藥特點,幾乎每張方子中都有"山楂、麥芽、神曲"這三味藥。為了不讓同行醫生看到自己的用藥訣竅,也為了在患者面前增加神秘感,還為了書寫簡捷,他在處方中便將這三味藥合寫為“三仙”,別人都猜不透,更加好奇這三仙究竟為何物。真相大白之后,很多醫生紛紛效仿,三仙的用法和叫法便逐漸流行起來,直到今天。把三仙炒熟了,還叫做“炒三仙”,炒焦了,叫做“焦三仙”。
這三仙在中醫處方中起什么作用呢?原來是取它們消食化積的作用,其中,山楂擅長消除肉食之積,麥芽和神曲擅長消米面之積。脾胃的功能是運化食物,保持通暢至關重要,當有脾胃病的時候,飲食積滯的發生也很普遍,就難怪三仙在脾胃病中的使用頻率這么高了。目前我們常用的調理脾胃的中成藥,比如:保和丸、啟脾丸、大山楂丸等,都有三仙的影子。
三仙之中,山楂排在第一位,好像一個隊長,作用尤其突出,還是一個美食,藥用和食療頻率極高,下文重點來說它。
消食
《本草綱目》中記述了一個實例,李時珍的鄰居家有一小孩,因食積而體瘦憔悴,腹脹大如鼓。一天小孩偶爾離家,在附近的山上看到了透紅的山楂果,嚼之酸甜可口,竟吃了一個飽。回家后,這孩子大口吐了很多痰水,病好了。例子里這個小孩已經是食積很重了,看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不僅造成了營養不良,而且那鼓脹的肚子里充滿了痰飲。這種痰飲也是積滯的一種,是我們體內多余的廢水排不出去聚集而成的,當然它比食積嚴重多了,很難消除,竟然靠吃山楂就消除了,痰飲通過痰水吐出來之后,這個積滯就化掉了,病自然就好了。
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
——《本草綱目》
今天,街上那讓人垂涎的糖葫蘆,據說也源于山楂的消食功能。南宋光宗時期,光宗最受寵愛的一位妃子病了,不思飲食,面黃肌瘦,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藥,都不見效。于是,宋光宗張榜招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郎中為貴妃診脈后說:“只要將山楂和紅糖一起煎熬,每飯前吃五至十枚,半月后病準會好。”貴妃按此法服用后,果然不久病愈。后來,這酸脆香甜的蘸糖山楂傳入民間,就成了糖葫蘆。
活血化瘀
人們熟知山楂的消食作用,卻不太了解山楂還是一味活血化瘀的婦科良藥,女性痛經、閉經,產后惡露不盡等都可以用它。對于月經推遲未行或閉經,近代名醫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給了一個食療的方法。
女子至期,月信不來,用山楂兩許煎湯,沖化紅蔗糖七八錢服之即通,此方屢試屢效。若月信數月不通者,多服幾次亦通下。
——《醫學衷中參西錄》
對比一下,發現這個食療方和上文宋光宗貴妃的神似。張錫純認為,山楂如果搭配甜味的食物,比如紅糖,就更加平和,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郁氣而不傷正氣。不僅是行經不暢,女性腹部的各種腫塊、肌瘤等,中醫又叫做“癥瘕”,跟氣血凝聚有關,都可以適當吃些山楂來行氣散瘀。
中老年人食用山楂,有益心腦血管健康。當代國醫大師張學文非常推崇山楂,他在《疑難病證治》說“在治療疑難病(如老年人血管硬化、高血脂所致的冠心病、高血壓病、缺血性中風等)的療程中運用山楂一藥,既可以活血化瘀,又可以防止傷血,還有消食降血脂之功,故用之常可一舉數得。”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山楂有明確的降血脂、擴張血管、降血壓的作用,也是受西醫推崇的水果。許多用于心腦血管病的現代中成藥,比如心安寧片、山菊降壓片、降脂寧顆粒等,配方就含有山楂。
食用上的講究
山楂這么好,吃法有什么講究嗎?作為日常食療,不用太多講究,它的性僅是微溫,一般不會上火。秋冬季節,我們可以買到新鮮的山楂果,生食或熟食即可。
李時珍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絕佳”。曬干的山楂干更容易保存,泡茶、煮粥均可。上文張錫純所說的搭配甜味食物后山楂更為平和,可供參考,這也符合我們平時的飲食習慣,山楂加糖或蜂蜜制成的山楂餅、山楂丸、山楂膏等都有很多,可以選用。
在中醫師的處方上和藥房里,可以看到有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三個規格,它們的功效相近,而又略有側重。如果側重于活血化瘀,一般選用生山楂,它是用鮮山楂切片曬干制成的,相當于市場上的山楂干。
生山楂在鍋中干炒,不加水和任何輔料,炒至外表顏色變深,有香氣,叫炒山楂,繼續炒,炒至外表焦褐色,叫焦山楂。炒制后,有焦香氣,香氣入脾,開胃消食作用更強。所以如果是用于消食化積,中醫處方常常寫炒山楂或焦山楂。焦山楂有一定的止瀉作用,用于食積而有腹瀉時更為合適。
孕婦能不能吃?筆者查閱了中醫的妊娠禁忌用藥和慎用藥,其中并沒有發現山楂,這或許和它比較平和,“化瘀血而不傷新血”有關。但是,既然它有活血化瘀的功能,還是慎重為妙,孕婦作為需要重點呵護的群體,盡量不要吃山楂。
山楂有什么缺點嗎?當然也有,它的問題是能消,能通,但是不能補。能消食的東西,空腹的時候吃它,或者吃的過多,它會消什么呢?它會消“氣”,也就是消耗我們的正氣。對于脾胃虛弱的人,最怕脾胃之氣再受消耗。脾胃虛弱又有食積的人,在消食之后,仍要注意健脾益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如,李時珍記載的那個孩子,身體已經很虛弱,在排出痰飲之后,一定要注意補益正氣,鞏固治療效果,避免再大量吃山楂,才能完全康復。
近期導讀:
九個月女孩卵巢竟長出789克惡性腫瘤 是什么讓小孩子得大病?
感恩的泛濫,還是感恩節的泛濫
牛小牛的中醫之旅—第8集—《四時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