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是一種由遺傳和環境等綜合因素引起的全球性流行性屈光不正。我國有近6億的近視人群,近視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從小到大身邊總是有那么幾個人是有近視的,矯正近視的眼鏡等也漸漸地成為了大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對于近視這件事已經習以為常,并不重視其發展,只覺得近視只會導致視物模糊而已,殊不知如果發展成為高度近視是有很多危害的。
您知道嗎?在世界范圍內,高度近視的人數約1.63億,預計到2050年,高度近視的人數將增至9.83億,而在中國高度近視的人數約8700萬,預計到2050年,高度近視的人數將超過1.75億,約占總人口數的13%。
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高度近視的發生率為6.69%~38.40%,是一個典型的高度近視高發的國家。從這組數據中我們就可以認識到,高度近視的人群是有很大的基數的。要知道,隨著近視屈光度的增加,眼底病變的發生率也會增高。曾有研究表明,近視性的黃斑病變是東亞國家的主要致盲原因,我國政府也曾公告:高度近視是我國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近視的分類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按屈光度數分類,近視被分為輕度近視(-3.00D以內),中度近視(-3.25D~-5.00D),高度近視(大于-5.00D)。按照是否有眼底病變和最佳矯正視力的下降來分辨的話,近視可以分為單純性近視和病理性近視。當然并不是高度近視就等同于病理性近視了,因為高的屈光度數并不意味著一定會有眼軸的進行性延長以及隨之而來的眼底病理性的改變。但是,研究表明近視度數越高,其發生視網膜脈絡膜變性的可能性也越高。
高度近視對視力的損害除了高度屈光不正對屈光矯正帶來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多并發癥可以造成視力的嚴重障礙,如視網膜病變、脈絡膜新生血管、視網膜脫離、黃斑裂孔以及黃斑劈裂等眼底病變。同時,高度近視者也會因為幼年時期高度屈光不正未矯正、屈光參差未得到有效治療等原因形成弱視。另外,研究也發現,高度近視者合并眼底先天性疾病而致盲者也不少見,如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神經發育不全等。
目前我們還未能明確高度近視眼底并發癥的發病機制。但是已有較多的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眼軸的進行性增長,鞏膜的膠原纖維形態和結構發生改變,從而導致鞏膜的堅固性下降、對擴展的敏感性降低,造成鞏膜、脈絡膜和視網膜均進一步變薄、萎縮,致使其易發生視網膜退行性病變、視網膜裂孔、脈絡膜新生血管及其他眼底病變。
目前病理性近視眼的治療方法有限,并且無法逆轉視覺上的損傷,因此對于高度近視眼眼底并發癥需要從預防源頭做起。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盡量預防近視眼的發生,針對于已發生的近視要盡量延緩其快速發展。目前兒童青少年的近視高發主要受環境因素影響,戶外活動較少,過度的近距離用眼,包括讀書寫字及使用電子產品等,這些都是導致近視度數增長的危險因素。
近視一旦發生便無法逆轉,所以我們應該對于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度數快速增長引起重視,讓孩子們積極的參加戶外活動,適當地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保持正確的用眼姿勢等,必要的時候可以考慮近視矯正方案加以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