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愿成長的人
此文有劇透,介意者請勿往下看
哪吒可以不認命,我們也能嗎?
文/晏凌羊
1
暑期,一部國產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突然殺出重圍,成為了“票房黑馬”。
該片在很多電影打分平臺上得分比較高。我先是看到很多大V在推薦,后來是身邊朋友們在推薦……雖然這段時間我實在太忙了,看電影也得抽時間,但這次開始按捺不住好奇心。
臺風帶來一場雨,雨停后我帶逗號出去看《哪吒》。
我爸總覺得天黑以后我們出去不安全,開始嘮叨:“都那么晚了還出去,回來又是半夜三更。哪有你們這樣的?”
我說:“你不覺得我們很熱愛生活嗎?”
逗號插話:“是啊,就像我熱愛爆米花。”
逗號當真是奔著“爆米花”去的,而是我是奔電影,我們娘兒倆各取所需。
或許是之前期待值太高,看完電影后我還是微微有點失望。我不是“電影黑”,但還是想說點不一樣的觀感。
電影整體立得住,而且對商朝的風物大弧度進行了還原。有網友把出土的商朝文物跟電影細節做了個對比,才發現制作團隊的良苦用心。
整個電影的動畫效果是挺贊的,但用色太過艷麗,“畫中世界”有點像是貼在農村墻上的風景畫。看慣了宮崎駿動畫電影里自然風光的我,確實不大適應。
哪吒的母親殷夫人時常自稱“老娘”,事業心也強,按理來說是比較不一樣的女性,但她數次在關鍵時刻暈倒、癱軟,這種情節設定讓人覺得稍有點違和、令人失望。
太乙真人的形象倒是挺顛覆的,他胖,貪吃貪喝,還容易犯迷糊,但為人樂觀、善良、樂于犧牲……是一個有血有肉、不偽善、不裝逼的人生導師,與李靖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我也不大喜歡這個故事。
哪吒是三太子,但電影中大太子、二太子都沒出現,他在沒有玩伴的孤獨環境中長大。
哪吒父母給了他最充足的愛,這個設定沒啥問題,但我還是覺得這種“大團圓”的立意有點俗了。
我個人還是更喜歡哪吒“剔骨還父、剔肉還母”,隨后重生、與父母和解的故事(我希望的故事版本),只是可能這種情節過不了審。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的故事,其實非常的驚悚。
他就是一個令人頭疼的“熊孩子”形象。
母親懷了他三年零六個月,一生出來是個肉球。李靖大驚,一劍砍去,分開肉球,跳出一個孩子,剛落地就能滿地走。第二天,太乙真人登門道賀,收孩子為徒弟,取名“哪吒”。
哪吒七歲,去東海口洗澡,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派巡海夜叉來查問,哪吒一出手就把人打得腦漿迸流。
龍王三公子敖丙氣勢洶洶趕來抓他,又被他用混天綾裹住,抽筋而亡。
東海龍王跑到天宮喊冤,又被哪吒痛打,還被他抓下四、五十片鱗甲,鮮血淋漓,狼狽不堪。他性情很暴虐,隨手練箭,一箭就射死了石磯娘娘的愛徒。石磯娘娘大怒,找哪吒來算賬,收走了他的法器:混天綾和乾坤圈。這時候,太乙真人出現了,把石磯娘娘變成了石頭。
哪吒的頑劣,有好大一部分原因是太乙真人太過護犢子造成的。
闖了那么多禍,哪吒說自己不過是“一時性急”。擱現代,這就是一個拿刀捅死了別人,還怪別人的血臟了自己的刀的混世魔王。
在原著里,哪吒活脫脫就是一個惹人頭疼的“熊孩子”,還是有反社會人格的那種。
《封神演義》為何會塑造這樣一個形象?我估摸著是那時的人對某類“熊孩子”也充滿了懼怕。
龍王很生氣,水漫陳塘關,無數百姓遭殃。
玉帝知道了這事兒,讓四海龍王興師問李靖夫婦的罪(這邏輯也沒錯,熊孩子都是熊父母培養出來的)。
哪吒說,“一人做事一人當”,自己不連累父母。隨后,他現場自我解剖,斷臂剖腹、剜腸剔骨,還于父母。
哪吒的孝道感動了上天,李靖夫婦亦因此得赦。
我們小時候學的《哪吒鬧海》的故事,到這里就差不多結束了。
太乙真人實在舍不得哪吒就這么死了,就拿來蓮藕、蓮葉、蓮花,讓哪吒化身成形,重新活了過來。
哪吒非常感謝師父,就搓了搓身上的泥,給師傅沖了一碗藕粉?當然不是,這是我瞎說的。
哪吒第一次死后,游魂飄蕩,見到他母親徹夜痛哭、形容憔悴,推己及人,才明白龍王的失子之痛。后來,太乙真人讓哪吒托夢給母親,修建一座行宮,讓哪吒通過百姓祭拜獲得香火,以香火之力凝煉出身體。
可是,李靖對熊孩子哪吒恨之入骨,看到哪吒行宮,非常生氣,砸毀了行宮。
這使哪吒無法容忍,他認為自己的骨肉已經歸還父母,與李靖再無干系。因此,等太乙真人用蓮花將他化身成形后,他就下山找李靖報仇。
一見到父親,他差點一鞭子把父親給“結果”了,好在當時有其他人相救且李靖逃得快。
再之后,哪吒輔佐姜子牙,百戰百勝,所向無敵。功成以后,武王登位,論功行賞,哪吒肉身成圣。
《封神演義》是根據民間傳說整理出來的小說,文學性非常差,但卻成為了中國神話故事的重要“取材點”(《西游記》也是一個取材點,但這兩本書都成書于明朝,到底誰抄襲了誰,沒有公論)。
2
《封神演義》中的人物設定,臉譜化嚴重,情節到處充滿bug、內涵不足,但也給后人演繹這些故事,提供了想象空間。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對原著進行了非常大膽的改編,其劇情其實非常簡單: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混元珠,元始天尊將其分別煉化成兩顆珠子,一顆是象征著正義、純潔的藍色“靈珠”,另一顆是象征著暴戾、混沌的“紅色魔丸”。
元始天尊命令太乙真人將靈珠帶給李靖,讓靈珠投胎為李靖的三太子,但是,太乙真人因為太貪杯,被同門師哥申公豹設計,導致“魔丸”投胎到了殷夫人的肚子里。
元始天尊為了預防出現這種bug,還有一個特別的設計:如果魔丸不慎投胎為人,三年后就讓天雷收了他。
申公豹則跟海底的龍王合謀,讓靈珠投胎成為了龍王的兒子:敖丙。
哪吒小時候受盡歧視和偏見,也因此成長為一個人見人怕的“熊孩子”。
敖丙則在海底刻骨學習,肩負振興家族的重任,長成一副“眼里有無盡哀愁”的模樣。
一次陰差陽錯,哪吒和敖丙在海邊遇見,兩人不打不相識,成為了好朋友。
哪吒三歲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真相(父母之前一直在騙他,給他好的心理暗示),非常崩潰,幻化為魔。哪吒大開殺戒之時,就是敖丙建功立業之機,但他本性善良,從哪吒手下救下了李靖夫婦和太乙真人。
哪吒后來知道了父親寧肯讓自己被天雷劈死,也要換得他生還的真相,人性復蘇。與受到百姓歧視和仇視故而發怒要活埋陳塘關、為家族爭光的敖丙激戰,敖丙失敗。
天雷來收哪吒,敖丙良知復蘇,和哪吒合二為一,共同對抗“天雷”。太乙真人見狀,也上去幫忙,最后以損耗百年道行的代價,救下了兩人的“魂魄”。
看這部電影,很多人的視角可能是主角視角。大家都為哪吒受過的委屈和偏見流淚,為他的“命運被注定”傷悲,也為他“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精神所感動……
但如果你把視角放到龍族和敖丙身上,心里就全然不是滋味了。
哪吒是出身正統的官二代,享有父母和師父的愛,從小闖禍、搗蛋無數,但總有人幫他擦屁股。不管他怎么鬧騰,都有人給他兜底。
頓悟之后,他又有機會成長為大英雄。運氣是他的,世界也是他的。自我他有,未來他也有。
敖丙才是全劇最大的倒霉鬼。
龍族將危害一方的妖魔鬼怪鎮壓在龍宮底下,維護了一方和平。他們的貢獻更大,卻被迫住進“活死人墓”,一直承擔把守職責。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吃苦耐勞、本事大,“你有本事,遇到困難了你先上;我沒本事,那我就閑著”也是社會一種潛規則;另一方面,是因為龍族出身低,他們不是人,在世人眼里屬于“妖族”。
對龍族來說,命運更不公。
敖丙出身差,從小活得苦大仇深,肩負著拯救整個龍族的使命。他需要在哪吒大開殺戒的時候,揚名立萬,提升龍族的咖位。
有了這個使命,敖丙從小就被當成一顆棋子來訓練。父母不是真愛他,師父也只是想利用他。
他勤學苦練學成了本領,全龍族人每人給他一片魚鱗供他“上大學”,但不管他怎么努力,他還是因為出身差(龍角就是他的出身標記),被萬人敵視、唾棄。
他想要獲得認可,唯一的方式就是加入李靖、太乙真人、懂事后的哪吒所代表的官方陣營……
哪吒曾放火毀物、四處搗蛋,活得人見人厭,搞得民怨沸騰,但他只要做一件好事,就能獲得所有人的原諒和膜拜。
敖丙之前沒有做過任何害人的事,甚至善心大發避免了李靖夫婦和太乙真人的死,卻因為師父盜取了靈珠且出身不好就受盡歧視……
看到敖丙最終以身死的代價,與太乙真人一起救回了哪吒的魂魄,我忽然覺得有點悲哀:這世界是“他們”的,窮二代想逆襲?只有背叛母族,和“他們”合作這一條路可走。他們永遠只能實現自身的逆襲,帶領不了自己身后的整個族群飛升。
再想想突圍到城市里來的農二代們(比如我),我覺得龍族和敖丙更悲壯了。
這個問題,不能細說,細說會流淚。
哪吒有不認命的資本,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敖丙。不,敖丙還是靈珠投胎轉世,還有一個龍王爹和一個師父,他有逆襲的基礎和可能。
我們大多數人是陳塘關的老百姓。大人物鬧得天翻地覆,我們茍且偷生。
在無數感到自卑、沮喪甚至絕望的時候,需要一部電影告訴我們:你還很年輕,還沒有到認命的時候就不要輕言放棄,別去做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你值得更好的一切。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念
這兩天都在趕路,暑假帶娃回老家。也是折騰。每次回云南老家,都是來去匆匆的。老想起許巍唱過的一首歌:如今我對自己故鄉,像來去匆匆的過客。
今天寫的是哪吒,你有去看電影嗎?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寫在評論區哈(但是請不要亂罵人好么)。還有,還想解釋下:小作者在發廣告時其實也沒啥話語權,基本上是按照金主的意思發他們提供好的文案。金主們其實也不容易,我們也是盡力爭取三贏,還請多多體諒。
謝謝你的時間,我們相約明天見!
公眾號頭條有廣告的時候,羊羊的原創文章會放次條,多謝體諒。次條有時候會按照行業互推規則,介紹一些別的公眾號,大家感興趣就關注,不感興趣也無傷大雅。新來的朋友,可能沒看過羊羊的宣傳視頻,大家點擊這個藍色字體的超鏈接,可以查看:《愿你心里有花,手中有劍 》
關注「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