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哲學之四:雅斯貝爾斯
1.通過內心追尋存在的" 存在哲學"
雅斯貝爾斯曾對哲學作了簡短的界定。他認為,哲學以人的個性、命運、經驗等為形成基礎,引導人們領悟自己的存在。" 無論什么地方,只要思想使人們領悟他們的存在,就有哲學。" (雅斯貝爾斯:《哲學與世界》,第3 頁)哲學思想是出于自由創造。他稱這種哲學為" 生存哲學" ,其任務或使命是通過人的存在,發現作為本原的實在,即存在本身。
什么是真實的存在?雅斯貝爾斯認為,以往哲學家作出過多種回答,但他們均從主客體二元分立觀點出發,把存在當作對象,沒有找到真正的答案。他的回答是:存在的既不單單是主體,也不單單是對象,而是居于主客體之上的東西,即大全。存在即大全,揭示存在,就是揭示大全。
那么,如何理解大全?雅斯貝爾斯認為,一般地說,大全有兩種主要形式:" 圍繞著我們的存在本身" 和" 我們所是的存在"。作為存在本身的大全又表現為世界和超越存在兩種形態。世界不是我們本身,但我們包容于世界之中;世界也不是對象,而是觀念。人所知的存在只是世界中的一部分,而非整個世界。超越存在不是世界,它借助于世界中的存在說話。然而,當世界建立在自身的基礎上,無法指出超出自身以外的東西時,超越存在就無從談起。作為我們自己所是的大全又表現為此、一般意識、精神、生存四種形態。雅斯貝爾斯的此在不同于海德格爾的此在,是指生活于一定環境中的特殊的人的存在,為多門具體科學所研究。一般意識,即意識本身,是能夠反思的人的存在。每種存在的事物都通過它而成為人的對象。精神與觀念相聯,人通過觀念可使他們面對的外界世界與自己的心靈統一起來,是較意識本身更為深層次的人的存在。
雅斯貝爾斯指出,上述三種方式是人作為世界中的對象的方式,它們同世界、超越存在兩種形態一致,都屬各門具體科學的范圍,尚不能揭示人的真正存在。而生存作為" 我所是的一切以及可能變得對我真有意義的世界上的一切都繞著旋轉的軸心" (雅斯貝爾斯:《哲學的遠見》,第21頁),能夠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及整個世界的存在。它是大全的核心。揭示大全,就是揭示生存。
雅斯貝爾斯認為,大全并不是對象,無法以日常的認識論方法把握。達到生存也是如此。我們只有依靠神秘的內心體驗。具體地說,就是依靠生存照明。生存照明不是一種方法,不是認識生存,它是一種學說,是尋求生存。
生存照明離不開一定的范疇,即生存概念。在雅斯貝爾斯看來,生存概念同超越存在概念密切相聯。超越有三層含義:超越對象世界趨向存在本身;超越存在趨向獨屬于我自己的生存,在超越存在中完成對生存的深刻體驗;超出我自己的生存的界限以外的存在,因為生存并不是關于存在的一切,不是存在本身。超越存在給予世界以統一性,給予人以生存和自由。這就是說,雅斯貝爾斯把對生存的把握歸結于絕對的超越存在。而所謂超越存在實際上就是上帝。
由上可見,雅斯貝爾斯的" 生存哲學" 實際是關于" 超越存在" 、關于上帝的哲學。
2.作為人的本質特征的" 自由"
在雅斯貝爾斯看來,超越概念與自由相聯。每個具體的人都是有限的、相對的,而作為生存,人又趨向無限、絕對。這種由相對趨向絕對、由有限趨向無限的活動,既是人的真正存在,又是人的自由。他把自由區分為外在自由和內在自由。外在自由受外在因素制約,不是真正的自由。內在自由是與人的生存、人的本性相一致,是真正的自由。內在自由構成人的本質特征。他認為,自由是個人自主地作出選擇、采取行動的結果,具有獨立自主性。它企盼自我與自我的交往,企盼人要得到信任,反對任何隔絕、獨斷和不信任。因為,這一切都會淹沒個性,從而淹沒自由。
然而,雅斯貝爾斯又指出,自由的獨立自主性不等于主觀性。他認為自由也必須超越個人的界限,趨向超越存在和上帝中實現。這樣,自由又具有了" 超驗" 性質,即具有了" 客觀" 的屬性。
3.新人道主義
雅斯貝爾斯主張超越存在,尋求自由,其目的是為了論述人,建立他的" 新人道主義"。如前所述,在雅斯貝爾斯看來,每一個具體的人都是相對的、有限的。各門科學,如心理學、生物學、社會學等都研究具體的人,以獲得關于人的知識。但這種知識只是關于人的具體的知識,不能包括人的存在的整體。唯有關于生存的" 超越存在" 式的照明,才是關于人的存在的整體知識,即對人的知識" 不能從我們所認知到的東西上去尋找,而應該穿過他身上一切可認知的東西,單單從他的起源上予以非對象性地體驗。" (雅斯貝爾斯:《新人道主義的條件和可能》,載《存在主義哲學》,第230 頁)因此,在雅斯貝爾斯眼中," 人" 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 人" ,而是作為" 生存" 的人,是上帝造的人。
雅斯貝爾斯還論述了人與人的交往,人在社會、集體中的地位等,以區別于克爾凱郭爾的" 孤獨個人"。但這一切均無法抵消他所講的" 人" 的" 先驗性"。鑒于西方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 平均化、機械化、大眾化" 使人喪失其存在的獨立性,也鑒于他對人的理解,
雅斯貝爾斯提出,西方傳統人道主義已陷入崩潰,應建立新人道主義。他為新人道主義提出了幾點要求:
第一," 要突破技術世界的框子"。科學技術既給人帶來大幸,又給人帶來不幸。要避免其不幸,利用其大幸,使個人重新發揮其獨特的個性和自由。
第二,要擺脫現代社會的各種政治機器、極權和暴力。西方社會龐大的官僚機構威脅著人的生存。要公開擁護精神自由,并為建立保障精神自由的政治制度而斗爭,以擺脫當前的現實狀態。
雅斯貝爾斯志在" 超越存在" ,面向上帝,不得不走向信仰主義和非理性主義。這是其哲學的根本結論。
自雅斯貝爾斯之后,存在主義的重心逐漸移向了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