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句最扎心的話,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么意義?我們的成長速度一定要超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管你是否承認,在職場上,35歲都是一個分界嶺。很多公司在招人的時候,對35歲以上的候選人都是極其慎重的。
所以,如果到了35歲,仍然還在不斷的通過招聘網站投遞簡歷,不斷跳槽的話,那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哪里做錯了。
當然,根據實際經驗來看,如果真到了這個年齡或者已經過了這個年齡,才去思考這個問題,那么大概率情況下,你可能已經沒有辦法解決了,因為很多現實的困難,比如家庭、責任、精力這些問題,已經讓你有心無力,束手無策了。
《職場自我成長》這本書里有這樣一個例子: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對自己的職場生涯要早做規劃,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早日實現職場自由,脫離被動工作的怪圈。
所以,無論是為了避免走更多的彎路,還是想要邁向更大的成功,我們都必須提前思考自己的謀生之路,尤其是30歲之前的規劃,至關重要。
01 30歲以前的職業規劃
30歲之前是打基礎的階段,這個時候,不要太在意高收入,公司是不是大公司;關注點應該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增長,就像滾雪球一樣進行發展。
1、 了解就業環境,設定職業目標
1) 自己喜歡做什么,適合做什么,是進入公司還是自主創業?
2) 了解現階段的大環境,不同行業的發展現狀,自己喜歡什么樣的行業?
3) 憧憬一下,35歲以后,自己想要做到什么崗位,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達到什么樣的收入水平?
2、 自我分析,思考合適的發展路徑
1) 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進行分解,分解成3年目標、5年目標、10年目標,以及每一個階段,自己應該做到什么崗位、具備什么能力,達到什么樣的收入水平
2) 思考一下,從現在開始,要想實現這些目標,自己應該怎么去做
3、 對職業規劃進行動態管理
1) 當了解自己當前階段與目標能力的差距后,就要不斷的學習,進行自我投資,提升自己的能力
2) 當自己的職業路徑偏離預期發展的時候,要根據環境不斷的進行調整,比如說跳槽,但是這個跳槽不能偏離自己的既定職業發展方向
02 30歲以后的職業規劃
30歲以后的職業發展,不應該再是小腳慢跑,或者原地踏步、停滯不前的狀態,要好好利用30-35歲這5年的時間,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IP。
1? 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樹立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
把自己過往累積的知識做一個梳理,形成一個體系,爭取變成這個行業內的專家;同時加入本行業內一些優秀的圈子,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2? 培養自己的管理意識
這個時候,應該考慮如何去當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因為如果到了35歲,還只想著做一名基礎員工,那大多數情況下,可能以后都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3、找一家好公司,一起成長
通過行業報告、公司的財報這些數據,找出一家具有成長潛力和發展空間的好公司,親歷公司由小變大,由弱變強,跟著公司一起成長。等公司發展起來后,你會發現,自己對公司的整個運營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在發展過程中,自己的價值也會得到更大的發揮。
最后,我們每個人,一年工作250天,工作40年,剛好是10,000天,但是大多數人工作的天數肯定超過1萬天的。所以,如何好好規劃這1萬天,至關重要,不管如何選擇,都愿你的1萬天能夠迎著太陽開花結果。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留個話題,您覺得工作中,是錢重要還是能力提升重要呢?期待您的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