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尾曲:李立豐 - 簡單來說
作家沙拉曾在《特別狠心特別愛》一書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導致孩子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他們索要。”
教育最大的失敗,莫過于父母付出一切,卻培養出了一個“仇人”。
01
世上最壞的教育
就是一味對孩子讓步
我們總說,現在的孩子變了,變得越來越任性,也越來越難管。
卻很少去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變成這樣。
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幕幕刺目的場景:
一個媽媽跪在地上哀求孩子,孩子卻無動于衷地玩手機,還發了一條“開心每一天”的朋友圈。
一個媽媽為了勸說孩子用功讀書,在街頭向女兒下跪5分鐘,女兒卻一直袖手旁觀。
一對父子發生爭執,90多歲的老父親給兒子下跪,不斷作揖,卻被兒子罵“老畜生”。
今天,父母可以一味對孩子妥協和讓步,可以放棄自己的尊嚴和底線,甘愿向孩子下跪。
明天,父母就要承擔孩子被寵得一事無成,被縱得無法無天的最壞后果。
就好像:
當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滿足,有可能對父母大打出手。
更甚者,孩子為了滿足一己私欲,有可能罔顧人倫,踐踏法律,殺害父母。
這一代孩子,成長于無憂無慮的環境中,生活在父母的愛護與縱容里,沒怎么吃過苦,沒怎么受過罪,日漸養成一種自私霸道、唯我獨尊的性格。
但父母還是希望孩子快樂,心疼孩子受罰,一味地滿足他們的要求,縱容他們的脾氣,忽視他們的錯誤,也就養出了一個個“小皇帝”、“小霸王”。
但是,溺愛從來都不是愛,而是最不易察覺的傷害。
跪著的父母,教不出站著的孩子!
02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
社會會狠狠地教育他
讀過一個殺人犯臨死前給媽媽寫的一封信:
4歲,我摔倒了,你說是石頭的錯;
6歲,我撒潑耍賴非要買變形金剛,你同意了;
12歲,我騎車撞到別人,你怪別人不好好走路;
33歲,我欠下高利貸,你賣了房子替我還清;
34歲,你沒給我錢,我只好去搶劫,卻失手殺了人……
字里行間傳達出來的,不是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愛,而是教育的失敗。
孩子每一次犯錯,都是一個寶貴的成長機會。
但父母不去管,不去罵,不去罰,就會養出一個越來越壞的孩子。
到那時候,你再想去管也來不及了。
想起《奇葩說》中的一個辯題:我在公開場合遇到熊孩子,他們的父母無動于衷,我應該教育他們嗎?
選手岳岳說:
“社會對熊孩子的教育,遠不止過肩摔、飛毛腿,更不只是打罵和批評。一切皆教育。”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社會就會狠狠教育他!
某一趟飛往美國洛杉磯的航班上,一個熊孩子不斷騷擾鄰座的小伙(甚至用腳踢)。
小伙不堪其擾,勸說家長管教孩子也沒用,忍了3個小時后,終于激動地破口大罵。
這對家長也不甘示弱,更激烈地辱罵小伙,甚至跟小伙扭打在一起。
最終,一家三口被FBI海關執法人員帶走,美國海關以故意傷害罪為由,拒絕他們入境。
心中沒有敬畏,孩子就會越軌,早晚會闖出大禍!
與其等待孩子將來被社會敲打得頭破血流,不如從小教孩子守規矩、知敬畏、有擔當。
03
唯有守住教育的底線
才能守住孩子的未來
知乎上一位媽媽提問:到底什么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該打打,該罵罵。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孩子的守規矩、知敬畏、有擔當等等優秀品質,離不開父母自始至終的約束與管教。
梁啟超在很小的時候,曾經向母親撒謊,并且不以為意。
因為在他印象中,母親十分和藹可親,很少對孩子發脾氣。
但那一天,母親第一次沖他發火,狠狠地打了他一頓,并要求他“絕不能撒謊”。
縱使這件事過去很久了,梁啟超也不敢忘記,時刻警醒自己,做人要誠實。
后來,當他成了父親,終于明白母親當年的良苦用心:
如果孩子很小又很無知,卻學會了撒謊,一定要嚴格管教他,改掉這個陋習。
教育孩子,光有愛是不夠的,還要有底線。
什么才是教育的底線?
正如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所言:
“現在的孩子罵不得、說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
我覺得教育不能再一味地讓步,我們對孩子要真的負責任。
對于一個孩子的教育,必須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尤其是面對獨生子女的一代。”
所有父母都要明白:
當孩子犯了錯誤后,一定不能姑息,必須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
要給孩子制定相應的規矩,遵守相應的規則,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
只有當孩子擁有了是非觀,才會對世界有所敬畏,才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04
對孩子嬌養或慣養
都不如讓孩子有教養
梁啟超說:“人生百年,立于幼學。”
孩子的命運走向,取決于他幼時所受到的教育。
或許,我們真的要好好反思對孩子的教育了。
隔代甚至不隔代的溺愛,沒有原則地為孩子做這做那,都會讓孩子覺得,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也會導致孩子在成長中,沒有責任與擔當,沒有面對挫折的能力,沒有愛心和感恩之心。
慣子如殺子,嬌養,慣養,都不如給孩子教養。
英國哲學家洛克說過:
“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嬌生慣養只會教出敗家子、無能兒。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給孩子好的規矩、好的品德、好的教養。
第一,父母應給孩子立規矩,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
有些事,不能慣;有些事,必須由孩子自己做;有些事,必須讓孩子自己擔著。
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都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第二,父母應守住管教的原則,態度可以和善,但執行一定要堅定。
尊重孩子,控制情緒,不要將發泄不滿當成教育孩子。
該批評的就批評,該懲罰的就懲罰,但牢記對事不對人。
第三,父母應成為孩子的榜樣,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給孩子更好的示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全面發展取決于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
母親的教養,父親的品行,決定了孩子的素質。
想要管教好孩子,首先要成長為更好的父母,我們共勉!
作者簡介:惜朝,來源:紅棉媽媽(ID:gh_3149e977ab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