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再障輸血治療是治標還是治本這個問題人們一直爭論不休,事實上輸血只是取得暫時的療效,不能作為再障治療的最終手段。一般再障病人無明顯貧血癥狀,其血紅蛋白在6克/分升以上時是不考慮輸血的。貧血病人輸血,通常是在抗貧血藥物治療無效時才考慮,或因貧血程度較為嚴重以及貧血病人在短時間內(nèi)因其他疾患必須手術(shù)者,為搶救其生命,作為術(shù)前準備而輸血。輸血過多反而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輸血還可帶來一定的副反應,甚至有致命的危險。比如:發(fā)熱和過敏反應;血型不合導致的溶血反應;大量輸血或輸血速度過快引起心臟負荷過重而發(fā)生急性心力衰竭等。輸血有傳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險。
目前我國對獻血者只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檢查,部分地區(qū)可進行丙型肝炎抗體的檢查,對丁型和成型肝炎尚不能檢出,故在獻血員中可能存在有肝炎病毒的攜帶者,通過輸血而導致肝炎病毒的傳播。
因此,輸血必需嚴格掌握指征。急性大量失血時,輸血對恢復正常血容量極為重要,需要及時給予補充。輸血多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效果比較明顯。對于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和某些溶血性貧血,一般都不采用輸血治療。尤其是有些溶血性貧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或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輸血不但不能緩解病情,還可能造成溶血反應加重,應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