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
老天不會讓一個人走到絕路當中,除非這個人失去了希望,自己都不想活了。不然,只要咬緊牙關熬下去,多半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對于生活的難關,不少人都唉聲嘆氣,認為日子難過,人生不易。其實,人這一生,有這8張保命符,只是人們都不會用,走了彎路罷了。
一、半精明,半糊涂。
遇到不同的問題,要有不同的態度和策略。對于瑣碎之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好,別糾結。對于大事,要謹小慎微,保持警惕之心。
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半精明,半糊涂”。該精明的時候,千萬不能犯傻。該糊涂的時候,也千萬不能過分精明。
所謂“見菜下飯,因時而變”就是這個道理。人在江湖,本就該時刻變通,不可能抱著某一種方式和策略,因循守舊,一直到老。
二、為人處世三七分。
跟別人相處,最好要有什么樣的原則呢?古人有言:逢人只說三分話,不敢全拋一片心。
三分的真話,那是用來交流感情,讓別人感受我們心意的。而七分的秘密,那是用來提升自己的神秘感,保護自己的。
不論是為人,還是做事,最好堅持“三七分”的原則。就跟吃飯一樣,不能不吃,但也不能吃太飽,那吃得“剛剛好”就可以了。
三、低調,悶聲發財。
自古以來,高調且張揚的人,都不會有好結果。比如曹操的手下楊修,總愛鋒芒畢露,所以他就被曹操砍掉了。
跟楊修同時期的賈詡,既不跟身邊的同僚往來,也不說什么話,更不做什么突出之事,所以低調、懂做人的賈詡,能夠安享晚年,子孫世代富貴。
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和謀略,其實都差不多。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是否低調”。低調者,永遠都不會敗。高調者,永遠都處境危險。
四、少管爛人、爛事。
生活就是一個大染缸,里面有不同的人與事。一般來說,爛人爛事占的比例特別大,貴人貴事占的比例特別小。
不然,人們也不會感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了。這八九成的爛人爛事,有一部分,那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我們不懂得避開罷了。
為什么人們都不懂得躲避爛人爛事呢?因為人們都喜歡“多管閑事”。跟自己無關的事,如果還去管,就等于觸犯別人的利益,只會被人針對。
五、少折騰,多穩重。
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做人生的加法,多折騰,看看自己適合什么,不適合什么,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以及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到了中年,我們就需要做人生的減法,少折騰。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適合做什么了。這個時候,就該過極簡的生活。
其實,對于有經歷的人來說,不折騰的本質,既是穩重,也是成熟。非成熟之人,不可能穩坐釣魚臺。
六、不負債,不被騙。
在這個復雜的年代,該怎么做,才能讓自己的壓力最小化,讓自己和家人更好地活下去呢?就三個字,少負債。
負債累累,永遠都不是好事。試想,如果自己失業了,還不起債務,就連家人也生病了,需要大量的錢財,那家庭不就走到絕路當中了嗎?
一切的絕路,都不是別人造成的,而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與其負債累累,不如輕裝前行。不負債的,才是贏家。
七、多裝慫,少惹事。
現階段,社會的戾氣越來越重,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這就導致了各種極端、傷人的案例層出不窮。
我們只是一介草民,根本無法改變現實,那我們就只能改變自己。比如說,出門在外,千萬不要搞事情,也不要惹事情,更不要得罪別人。
有什么事,差不多就行了,沒必要過分斤斤計較。跟外人相處,保持平常心就好。少跟他人爭論,不跟他人有過多的愛恨情仇。如此,小命就安全了。
八、沒有事,早歸家。
人多的地方,我的建議是,盡量不要去。人多,是非就會多。人多,暗中的爭斗也會多。也許,我們都會成為別人的墊腳石。
在日常的生活中,該工作的時候,我們不妨外出工作,做好本分,賺到錢財。不該工作的時候,不妨早點回家,盡量讓自己處于沒有是非、矛盾和爭斗的環境中。
未來,隨著光棍的增多,賺錢難度的增大,問題只會越來越多。人多的地方,風險或許會比較高。如此說來,沒事早回家,才是明哲保身的明智做法。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