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孝”的觀念。只不過,這“孝”的標準到底是什么,沒有人能夠給出準確的答案。
有些人覺得,孩子要想孝順父母,就得對父母好一點,言聽計從最好。
有些人覺得,兒女想要孝順父母,最好就是傳宗接代,不要讓家族的香火斷代。
有些人覺得,兒女想要孝順父母,還是早日結婚生子,了卻父母的心事就好。
......
對于孝順,其實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但是,共同點還是存在的,那就是讓孩子結婚生子,為家庭的“血脈延續”著想。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傳宗接代,真的就代表對于父母的“孝順”嗎?
從傳統的觀念來看,的確如此。由于農業社會的地域環境比較封閉,所需要的耕作勞動力比較多,所以人們都以“傳宗接代”為孝順的根基。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同意把“孝順”與“傳宗接代”捆在一起。這,就是現代觀念對于陳舊思想的沖擊。
02
一位父親感慨,兒女選擇“不孝”,才是他們的出路。
在52歲那年,陳先生就催著28歲的兒子結婚。在他看來,我24歲就生下你了,而你28歲還單身,實在說不過去。
可他的孩子還是不為所動,甚至反駁他,說父母的觀念過分陳腐,一點都不體諒兒女的難處,以及不考慮兒女的未來。
對此,陳先生特別不解,你身為兒子,理應結婚生子,傳宗接代,那才對得起祖輩。哪怕當年自己那么苦,還是跟妻子熬了過來,為什么孩子不結婚生子呢?實在想不通。
于是乎,陳先生認為孩子不想承擔責任,特別不孝順。
一年后的某天晚上,兒子跟父親說了實話:“爸,不是我不結婚,而是我們根本結不起婚。我所愛的那個女孩,一開口禮金就得十幾萬,還要求男方有車有房,我們拿得出來嗎?”
觀念陳腐的陳先生聽了兒子的話后,很疑惑地說:“我跟你母親,當年還不是一路熬過來的?怎么到了你們這一代,要求就那么多呢?”
兒子直接回了一句:“不是我要求多,是別人要求多,是現實如此。你能改變我,但你能改變別人嗎?如果你能改變別人,甚至有條件,那我早就結婚了。”
就是因為這件事,父子雙方爭吵了一頓。
03
這件事,讓陳先生思考了很久。像他這般觀念傳統的人,慢慢地理解到了孩子的難處。不是兒子不想結婚,而是他們的家庭,根本給不起結婚的錢。
陳先生算了一筆賬,房子的首付至少一百萬,車子可以租一輛,不需要買,禮金十萬,什么酒席,雜七雜八的費用,至少二十萬。這一百三十萬的錢,陳先生根本拿不出來。
后來,陳先生到處去了解,才發現了最為殘酷的真相——如今的年輕人,內卷太嚴重了,工資連夫妻兩人都養不活,又何談養活一個家庭,養活一個孩子呢?啃老,終究是他們最后的選擇。
況且,又有誰會找一個沒有房子的男人呢?
直到今時今日,54歲的陳先生才真正明白,不是孩子不愿意結婚,也不是孩子不想傳宗接代,而是他這樣的小家庭,根本就撐不起如此巨大的費用。
他跟孩子說了這么一句話:“是父親糊涂了,以為以前是什么狀況,現在就是什么狀況。原來,一切都變了,變得超乎我們這些老古董的預料了。與其強迫你,與其讓全家都睡天橋底,我還是尊重你的選擇。什么傳宗接代,又算得了什么呢?作為父母,我只想你活得快樂,僅此而已。”
04
其實,陳先生父子倆的矛盾,就是諸多家庭矛盾的縮影。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也無法說動父母,最后雙方都會鬧別扭。
就拿上文談到的“傳宗接代”這件事來說,在你看來,陳先生的兒子的選擇,到底正不正常呢?
其實,還真的挺正常的。尤其是如今這個復雜的年代里面,普通的年輕人,無論是男人也好,還是女人也罷,當他們連自己都養不活,甚至還欠貸,那他們拿什么來結婚生子呢?
如果父母有錢,那還是可以支持孩子的。但是,如果父母沒錢,甚至砸鍋賣鐵都湊不出結婚的錢,那孩子,難道拿空氣去結婚生子嗎?
身為父母,其實還是要體諒孩子的不易。要知道,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經歷,如果總是拿老一套來說教,甚至道德綁架,那未免有些脫離現實了。
對于“結婚生子”這件事,對于“傳宗接代”這件事,我們只需要堅持一個原則就好,有能力,那就去做。而沒有能力,甚至生下孩子,只能讓他來受苦,那又何必呢?
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沒有什么固定的孝與不孝,只有符合現實的選擇罷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