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有這么一個傳統觀念,那就是“多子多福,多兒享福”。
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他們都希望多生兒女,讓自己的血脈延續下去。尤其是一些較為貧窮的家庭,他們多生兒女,就是希望兒女能夠齊心協力改變家庭的命運。
可以說,中國社會有這么兩個極端,越是有錢的人,越是沒錢的人,他們越喜歡生孩子。前者是為了繼承家業,后者是為了“搏一搏”,希望誕生出天才級的人物。
但是,我們不妨思考這么一個問題,多生兒女,真的就是福氣嗎?
在以往的社會,多生兒女確實是一種福氣。但是,在今時今日,也許你多生兒女,那你的晚年會愈發悲催。因為一切的不幸,都從“人太多”開始。
當時代發展到了今天,我們都感受到社會競爭的加大,內卷的加劇,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復雜,所賺的錢財越來越不值錢,失業越來越普遍。
這說明了什么?年輕一代人也不容易。對于父母來說,當年輕人活得不容易之后,他們也隨之活得不容易。
要知道,中國式“兒女”,是60后和70后晚年不幸的根源。
02
60后和70后的兒女,將面臨殘酷的現實。
一般來說,60后和70后的兒女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甚至有些人已然結婚生子了。不過,90后和00后這些做兒女的,真的有能力讓父母過得幸福嗎?
很遺憾地說,大多人都沒有能力讓父母活得幸福。因為很多人都需要父母的幫扶,甚至需要透支父母的錢財。這個時候,兒女成為了“吸血鬼”。
曾見過這么一個事例。
一位90后的小伙子,他大學畢業之后,就去到社會打拼。可是,他越是打拼,越是賺不到錢,甚至連自己都養不活。
當他差不多要成家立業的時候,他發現了這么一個問題,自己既沒有房子,也沒有車子,更不是什么大家庭出身的人,那他根本就娶不到老婆。
父母發現了兒子的狀況之后,也就認為,如果不幫扶兒子一把,那他一輩子也買不起房,甚至連結婚都結不起。
于是乎,父母便掏空了一輩子所賺到的錢財,還向熟人借了幾十萬,幫兒子買到了第一套房子。但是,父母卻坦言,兒子后續還要結婚,那筆錢財,根本不敢想象。
03
我們不妨思考這么一個問題,上述這個家庭的經歷,是否是當下生活的常態呢?
年輕人沒人脈,買不起房子和車子,甚至找不到安定的工作。這個時候,他們只能處于弱勢的地位,別說養活父母了,他們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
而父母呢?有一定的人脈,也有一定的積蓄。所以說,他們就需要幫扶兒女一把,讓兒女可以過得好一點。可是,這只能苦了自己,也讓家庭處于危機當中。
很多人會疑惑,幫兒女解決了問題,為何家庭會處于危機當中呢?
有個現實我們要明白,一旦父母出現了什么問題,而兒女卻無法解決,甚至拿不出錢財出來的時候,那他們又該如何是好呢?
在如今這個社會,90后和00后這些做兒女的,正處于生活的邊緣。60后和70后這些做父母的,正處于風險的漩渦當中。
尤其是60后和70后,他們離“養老”的距離越來越近了。而且,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夫妻倆要過日子。如此,他們該如何是好呢?
更何況,當下的年輕人結不起婚,甚至生不起孩子,這讓60后和70后這些做父母怎么辦呢?
04
談到生孩子這個問題,如今70后生二胎,甚至生三胎的人特別多。可是,他們生完之后,真的過得幸福嗎?
遇到過很多生完二胎的70后,他們一夜就老了十多歲。他們自己也說,四十多歲了還生孩子,這不知道是正確的選擇,還是錯誤的選擇。
有些家庭,大兒子和小兒子的年紀相差了十多年。有些家庭,父母簡直能當兒子的爺爺奶奶了。父母已然老去,可孩子依舊還未成年。
對于60后和70后這兩代人來說,有一種無奈,并非是兒女不孝順,而是現實的殘酷,讓這些人根本不能停下來好好地生活。
一個兒子需要一套房,兩個兒子需要兩套房。如此,身為父母的60后和70后就得“拼死拼活”一輩子。
有人會說,既然那么累,為何不讓兒女承擔自己的責任呢?
很遺憾地說,沒有房子,那年輕人就結不起婚,也生不起孩子,甚至連家族的香火都斷代了。這,根本是60后和70后不想看到的。如此,他們不得不把壓力都扛在自己的肩上。
所以說,多兒多女,未必是福氣。也許,多兒多女的背后,就是晚年不幸和貧窮的開始。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