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許攸這個歷史人物,或許我們很多人對其印象深刻,或者是因為三國演義影視劇中許攸這個人物構造的足夠豐滿,也或許是因為很多朋友看過原版的三國演義書籍,總而言之相信大家對于許攸這個人物并不陌生,但是不知道我們大家對于許攸這個人物是什么印象呢?或許有朋友說了,四個字概括就是狂妄自大,的確如此,無論是在三國演義的影視劇中,還是在三國演義書籍中,許攸都是一個十分狂妄自大的人,這一點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許攸在幫助曹操打贏官渡之戰,拿下冀州城之后,酒后失態時那一番狂妄的發言。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事情的起因,許攸背棄了袁紹投奔曹操,原因是自己的家里人犯了事被袁紹收押,這種情況本身不會將許攸逼反,畢竟抓了放了就是,畢竟許攸是袁紹手下的知名謀士,但是很顯然,袁紹沒有給面子,但是恰恰許攸又是一個極度要面子的人,因此許攸在一怒之下就投靠了曹操,并且向曹操獻出計策,偷襲了袁紹的屯糧點,這一件事也進一步奠定了曹操奪取官渡之戰的勝利的基礎,緊隨其后曹操勢如破竹,攻入了鄴城,坐擁冀州,這整個的一系列的事件下來,曹軍節節勝利,整個曹軍上下喜氣洋洋,但是問題也出在這個時候,酒品本身就不好的許攸,邁開了他走向死亡的一步,許攸在自己酒醉的情況下,直呼曹操的小名,并且頗具夸耀心思的說:曹阿瞞,如果沒有我許攸,你能不能攻占冀州?
許攸這是一種什么舉動,用一句現代話來概括,這就是在瘋狂作死,狂妄到沒邊了,我們都知道曹操素有容人的雅量,所以這里曹操也開玩笑的說了一句:是啊,你說得對,沒有你許攸,我的確攻不下這冀州。曹操的這一句話,幾乎給足了許攸的面子,但是說實話,曹操這個時候心里會舒服么?尤其是曹操還是一位梟雄,以下犯上咱們暫且不說,假設兩人同一等級,假設我們大家就是曹操,那么,當有一天有人指著我們的鼻子說,你今天混成這個樣子,其實都是靠的我,這種情況,誰能舒服的了?但是好在曹操不是其他人,就這件事雖然曹操心里可能有芥蒂,但是曹操忍了下來。
但是就算是曹操忍了,卻還有人是忍不了的,是誰?當然是在曹操攻占冀州后的既得利益者——曹操手下的一眾武將謀士,許攸冒犯曹操可能不會傷害到這些武將謀士的利益,但是許攸的這一句話,卻有大問題,許攸的一句:沒有我許攸,你能攻占冀州嗎?就這樣一句話,許攸幾乎把功勞全都攬到自己身上了,或者許攸無心,但是曹操手下的這些武將謀士卻有意,一句話否定了除了許攸自己以外所有人的功勞,難道除了你許攸之外,這數十萬將士和將軍謀士,都是來打醬油的?要知道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手下的一眾武將謀士不可能不行動,所以許攸在曹操謀士集團被排擠了,甚至說直接就是不接受,本身許攸身上就有賣主求榮的標簽,再加上又不會做人,許攸直接被曹操的謀士集團排除在外了,所以這也就是有了歷史上許攸出走鄴城,感嘆說曹操這方勢力,并沒有把自己當做自己人,隨后許攸就被抓了,然后不久就被殺了,從抓人到殺人,時間極短,這里面的味道,你品,你仔細的品。
所以說,許攸之所以被殺,事實上原因并不單純,許攸被殺并不僅僅是因為自身狂妄,畢竟縱觀整個三國時期,比許攸狂妄的人,我們并不是找不到,比如說鳳雛,再比如其他的更多的人,許攸被殺,只不過是因為正好在那個時間點上,表達出來了不應該表達的東西,狂妄自大甚至于情商低,許攸就像一只沖進了鴨群的鵝,本身的確有點東西,但是性格執拗狂妄又不愿意同流合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鴨群的頭領不在意,鴨群的其他個體也會聯手將這只執拗的大鵝轟出鴨群,甚至徹底解決掉。
不過必須要說的就是,許攸的死并不是像很多人說的愚笨,愚笨這個詞本身和許攸就根本不沾邊,三國演義中的許攸智計無雙,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從演義中許攸根據曹操一個暗號,就猜透曹操想要撤軍的心思這一點,可以看出來許攸是很聰明的,再者,在許攸未投靠曹操之前,許攸是袁紹手底下的謀士,而作為四世三公的袁紹,能夠在他手下效力的謀士,幾乎都是一等一的謀士,而這其中的許攸必然不凡,這一點可以從袁紹在建安四年攻伐許都那一次的陣容就能夠看出來些什么,那一戰的陣容是士兵數十萬人,審配和逢紀總領軍事事物,顏良文丑兩員大將作為軍隊將帥,而謀士集團分別有田豐、許攸等三人,從這里我們可以清晰的認知到,許攸本身從聰明程度上來講,真的可以說是智謀無雙了,不然怎么會被袁紹如此倚重,畢竟那可是建安四年,袁紹勢力最為膨脹的時候。
最后一點就是關于許攸這個歷史人物的相關性的猜測,許攸真的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么?就表面來看,的確是這樣,畢竟在曹操手下的短暫時間內,許攸真的足夠作,不過關于這一點,或有爭議,爭議就是許攸此舉是否有故意的嫌疑,也就是故意尋死,這么分析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就是許攸的賣主求榮,雖然在三國時期,賣主求榮的人并不少,比如像呂布,呂布足夠強大了吧,但是最終不得好死,此外從整個三國歷史上來看,三國時期沒有哪個謀士比許攸賣主求榮賣的更徹底的了,頭天投靠曹操,沒多久就把自己的老主子賣了個精光,畢竟官渡之戰之后,袁紹一方基本上就徹底涼了,所以當曹操打贏官渡之戰,占領鄴城坐擁冀州的時候,許攸心里應該是喜憂參半的,喜的是自己在整件事中有功勞,憂的是自己的名聲徹底完了,古代文人謀士看重名聲,許攸應當也不例外,這或許就是贏了功名失去了全世界吧,所以或許許攸這個時候已經有死志了。
另外一方面,則是許攸應當心灰意冷了,很多人說許攸和曹操是發小,仔細算算,許攸建安九年死的,也就是204年,而曹操是155年生人,倆人發小年齡應該差得不多,那么許攸那個時候也是幾乎快五十歲的人了,但是許攸是什么境遇呢?在袁紹處家人被袁紹收押,自己投奔曹操,家人大概全部遇害,而自己到了曹操這里,卻也不受歡迎,心灰意冷,理所當然,所以對于許攸之死,或許另有隱情也未曾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