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成都(車)-都江堰-茂縣-松潘古城
游覽景點:都江堰、中國古羌城、疊溪海子、松潘古城
01
游覽都江堰
今天的行程很緊湊,一路游玩往松潘。
第一站去往都江堰市,參觀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16年來過,印象頗深。
處于岷江之中的都江堰,是區分岷江中、上游的分界點,更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留存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古代宏大水利工程。主要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至今一直都還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
都江堰據說有7個出入口,我們這次沒有從離堆公園這邊的正大門進入,而是選擇玉壘閣公園進口,乘坐步云廊兩級扶梯直接到達玉壘閣。
這是一條歇山式仿古建筑長廊覆蓋的電扶梯,長達128米,上下站落差56米,在國內也是少有的了。
玉壘閣位于海拔863米高的玉壘山頂上,是都江堰景區的制高點,是一座仿古旅游觀光塔,分地下一層和作為旅游觀光使用的地上六層,塔前塑有一李冰巡江的銅車馬雕塑。沒急著登塔,而是隨著肖導的腳步,轉到塔前銅車馬附近的平臺,聽取都江堰的相關文化。
參觀都江堰,與一般旅游不同,三分看,七分聽,享受的不是純粹的自然風光,而是感悟古人的智慧、文化的悠遠,當然這需要具備很多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所以事先做一點功課,再實地結合導游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得都江堰的文化之旅更具有韻味。
登塔,或許有些人會產生一種“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感慨,而我此刻只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罷了。
雖然玉壘閣每一層都有其文化宣傳的主題,但我志不在此,一路不歇,直奔頂層,凌風憑欄,極目四望,只想把這都江堰雄偉壯闊的山川秀色盡收眼底。念天地之悠悠,岷山蒼翠千重重,一江奔騰如野馬,至此柔情灌蓉城啊,古人的智慧在這里得以銘記。
從玉壘閣原路返回,再經山道下到城隍廟、二王廟等,一路上青松翠柏蒼翠遒勁,廟宇建筑碧瓦朱檐、雕梁繪柱、層樓疊榭,隨處可見歷代謳歌都江堰水利工程偉大的碑刻題記。雖是有點走馬觀花,但一路濃郁的傳統文化簇擁著、熏陶著,讓人感嘆。
行至安瀾橋。這是一座鐵索橋,據傳歷史可追溯至宋代以前,全長282米,飛架岷江南北,曾是連接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南方絲綢之路支線——松茂古道(冉駹道)的重要樞紐。
過橋不久,坐環保車,直馳都江堰首的魚嘴。
魚嘴是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它把洶涌澎湃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這是古人治水的智慧結晶所在,充分利用了地勢、水脈,深淘灘低作堰,四六分水平澇旱、二八排沙,乘勢利導的把岷江水合理利用,不筑堤而化洪澇為桑田,使得成都平原成就了天府之國的美譽。都江一堰,澤被西川,或許“沒有都江堰,就沒有成都府”一說絕對是個良心話。
而另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寶瓶口了,它是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年代,古人利用智慧,用火燒水澆巖石的方法,用八年時間開鑿出了一條寬20米深40米長80米的引流通道,起著嚴格控制內江進水量的作用。
一路看,一路聽講解,印證著自己先前所做的功課,無比的感嘆以李冰為代表的先賢們的智慧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道理。后面的景點,比如伏龍觀、偃功大道等都是以前曾游覽過的,時間關系,也就不一一細品了。
雖然只是匆匆一游,但也讓我等此行也接受了一次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古代中國,可不僅僅只有四大發明哦,其實我們還有著更為燦爛的文明。
插曲
出都江堰景區后,坐環保車去停車場。發現鬧了一個笑話,竟然把挖苦DD丟了。
原來他在買西瓜付錢時,被攤主那貌似淳樸的小孩坑了,本來就九盒切好的西瓜,結算時,那小孩非得說拿了11盒。
唉,這些無良商販的良心真的有些壞啊!當然我們也不是差這幾塊錢,就是明擺著被坑,心里有些不爽罷了。
幸好,離得停車場路不遠,速速趕上。
02
游覽中國古羌城
由于游覽都江堰時間花的比較多,中午速速就餐后,直奔位于茂縣的中國古羌城。
中國古羌城地處川西北高原上的茂縣,歷史上為冉駹居地,古茂州所在地,是全國最大的羌文化核心保護區,羌民族核心聚居地。在2008年地震中損毀嚴重,現為重建。
車還未到古羌城,就遠遠的看到高原山坡上那高聳著的特色碉樓“邛籠”了。穿過一條曲折的兩旁盡是土特產品鋪子的回廊,進入景區,就是羌文化廣場。
這是羌民族舉行迎賓、集會、慶典的大型文化廣場,又稱冉駹廣場。茂縣地區古為古羌冉駹王居地,長期生活著“冉”部落和“駹”部落,即分別以牛頭和羊頭為圖騰的部落,是先秦時期當地號稱“最大”的兩個羌族部落。
日頭正猛,但在偌大廣場上,估計有四五十個穿著羌族服裝的老人正圍成圈在歡快的跳著薩朗,迎接著四面八方游客的到來。羌族人能歌善舞,據說“會說話便會唱歌,會走路便會跳舞”,也不知真假。
趁著肖導去找羌族姑娘解說去了,我獨自便湊了上去。領頭的老者很熱情,揮手示意,邀請我加入。于是我也裝模作樣的跟著跳起來,雖然我的動作特別的僵硬別扭,但內心還是愉悅的。旅行的核心,追求的就是一種體驗,只有盡可能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或許才會有更好的民俗體驗。
跳了一圈,告別老人,回歸隊伍,向著高高在上的羌城堡走去。
面前,高大雄偉的古羌城矗立在山坡上,氣勢恢宏。羌族,被稱為“云朵上的民族”,他們自稱“爾瑪”,傳說在古時,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大戰,戰后炎帝中的大部分與黃帝部落融合,最終形成了華夏(漢)族,而少部份則西遷/南遷,后來則形成了羌族、藏族、彝族等。
拾級而上,臺階上、兩側的扶欄都是羌族文化的裝飾和圖案,以及5.12地震的紀念標志,有些神秘,讓人好奇心大增。
一路向上,羌城堡的建筑愈發高大凜人,端顯威嚴。城堡中也有小型的廣場,十幾個羌族婦女在歡歌載舞的跳著薩朗。
跟著導游的講解一路游玩城堡,印象最深刻的是羌城里面的羌王官寨。羌王官寨是歷代羌王及土司工作、學習和居家生活的地方,也是羌族王權、地位和高貴身份的象征性建筑。
一樓為羌王政務區,設有議事大廳、羌王錢莊、器械庫、演武堂等區域。在議事大廳里,竟然還是羌王和他的大臣會議的真人場景。看著大馬金刀居中而坐的“羌王”,我隨手致敬了下,沒想到羌王竟回禮示意了,哈哈!
二樓是羌王和家人的生活區,可以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羌笛的現場演奏和制作技藝,還有羌族老婦正在織布、繡羌繡。我是看不錯羌繡之類的內涵的,但這傳統的技藝活靈活現的在眼前,也是眼前一亮。特別是那繡花鞋,上面那些諸如云朵之類的圖案,均是一針一線縫起來的,足顯不易。
三樓為羌王祭祀的地方。釋比敲打著羊皮鼓,祈求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釋比,是羌族人群中最權威的文化人和知識集成者,就相當于古代王朝的宗教國師檔次吧,是所謂能直通神靈的大能。釋比之所以神圣,除了他的知識權威,更因為他的傳承只能通過師徒口口相傳的,猶見神秘。
由于疫情期間,很多地方尚未開放,加上要趕往松潘時間緊,我們只游完羌王官寨就出來了。其實在古羌城景區范圍很大,還有很多的地方可以游玩,如果有時間,登高俯瞰古羌城,或許另有一番壯觀的場景。
匆匆一游,表示來過。臨別時,與廣場中那歌領頭跳薩朗的熱情老者打個招呼告別。
03
途游疊溪海子
繼續沿著岷江逆流而上,處在山谷中的道路路況不是很好,特別是路邊上那陡峭竣險的砂石山體,植被稀少,給人有種壓抑和驚嚇,最怕山上滾石。
走這段路,司機中途肯定要停車一次的,洗洗車,休息一下。好像每次要停足20分鐘,因為在回程的時候,我們提前了幾分鐘,司機公司就打電話罰司機路上再停了一次。
車停在疊溪海子的一個觀景臺的路邊店。
疊溪海子,在茂縣境內的岷江上游岷山腳下,其實就是公路邊的長達十多里的一大一下前后相連的堰塞湖。原本,這里是叫疊溪城,在1933年的大地震中,疊溪城及附近21個羌寨全部陷落覆滅,全城除一放羊的孩子之外無一幸免。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個堰塞湖。
在觀景平臺上,俯瞰這海子,就像是在岷山那崇山峻嶺壁立千仞的腳下,鑲嵌了一塊鏡子似的。有些泛黃的水面,微風襲來,波光粼粼的。風兒似乎在沉重的敘說著當年那悲慘的一天,而一道道水粼似乎就是掩埋在水下的那一條條生命的化身。這真是:
地龍一陣怒,
高峽出平湖,
遙知當年事,
盡覆鏡水中。
04
入住松潘古城
到達松潘已是黃昏了,風有些大,氣溫急劇下降。不急著吃飯入住,先去古松州的城門打卡一下。現在旅游開發的大環境里,很多都是新建仿古的,惟有這城門似乎是老的。
松潘古城,在古時叫松州,是一座邊陲重鎮,被稱為“川西門戶”。自漢唐以來,此處均設關尉,屯有重兵,是一處戰略要沖之地。最著名的便是發生在唐時的唐蕃松州之戰,后來便有了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的故事。
不討論“和親”這種政治性的敏感話題,只談風月,那文成公主入藏也是一段愛情故事的佳話了。那立于城門口的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便是紀念這一歷史故事的最好坐標。
唐太宗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者前往長安求婚。使者路過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贊干布大怒,親率大兵二十萬攻打松州,唐都督韓咸戰敗。唐太宗命史部尚書統軍抵達松州,經川主寺一役,唐軍大勝。松贊干布返藏后又遣使臣送黃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曉以大義,將文成公主嫁與松贊干布,傳為千古佳話。
晚上住在松潘古城里的一家叫做“昂昌”的客棧。客棧很有特色,也很溫馨,是一座藏族風情的客棧。晚上與店老板閑聊時獲知,這客棧的位置,是原先松潘的公安局所在。
安頓下后,踏著酒店布拖鞋,短褲短袖,與挖苦DD兩人隨意的在古城閑逛。城中漢、回、藏族雜居,藏式的,清真的,能感受不同民族的風情。
直到夜深。
——小卒不過河 寫于2020.8.19
旅
2020松潘-九寨行
愛生活、愛戶外、愛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