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媽媽在不在身邊,孩子的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孩子表現特殊地好,媽媽們就很高興,覺得孩子獨立了,其實,先別急著高興,有的好表現可能顯示寶寶缺乏安全感了,媽媽們要學會甄別。
媽媽不在時,從來不哭不鬧,特別乖巧
很多老人看孩子,和媽媽看孩子,孩子的情緒是兩個極端,在媽媽面前,不是哭就是鬧,要不然就是纏人得不行,哼哼唧唧的,讓人心煩,可是媽媽不在的時候,孩子的情緒就會非常好,不哭不鬧的,所以很多老人對媽媽說,孩子在你面前就不聽話,都是你慣得,弄得媽媽很委屈,孩子為什么在外人面前很乖巧?恰恰說明孩子很缺乏安全感,跟老人或者保姆不是太熟悉,不知道他們的底線,所以努力表現得乖巧,說明他不信任媽媽以外的人,而在媽媽面前,才會肆無忌憚,才會表現出不討喜的一面,因為媽媽從不會嫌棄她。
媽媽不在時,睡覺不讓陪,睡一會就醒,醒來沒有起床氣
孩子跟著媽媽睡,不是要求媽媽陪著一塊睡,就是纏著講故事,好長時間都不睡,如果媽媽陪著他睡,他會睡很久,醒來也會膩膩歪歪,緩一會才行。但是離開媽媽,就非常自覺,自己脫了衣服,也不讓陪,一會就睡著了,但他們可能睡不久就醒來,也不會哭鬧,更不會出現起床氣,這一點未必是好事,孩子睡一會就醒,說明沒有進入深睡眠,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在身邊,和別人在身邊,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表現得異常乖巧,越說明孩子過得小心翼翼的。這里要強調,孩子的表現是出現明顯的不一樣,如果前后一致,說明媽媽不在也很放松,被照顧得很好呢。
第三種好表現,媽媽不在時,自理能力突然特別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孩子自理能力比較好的表現,但有的孩子,在媽媽面前撒嬌,凡事需要媽媽代勞,可是離開了媽媽的視線,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甚至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東西,也會努力去做,這可能是他想拼命討好這個人,害怕受到責罰和訓斥,總是繃著一根線。舉個例子,四歲的萌萌在學校里表現可棒了,她會拖地,還會擺桌子,還會幫著老師收拾小板凳,可是回到家里就啥都不做,媽媽問她為什么,她說老師可兇了,還會訓人,因此,她害怕被訓斥,所以就拼命干活,借此討好老師。
當然了,媽媽在不在身邊,孩子的表現肯定有差異,這里所強調的,是孩子特別異常的一些舉動,媽媽需要觀察,并查看孩子是否有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比如他總是咬指甲,或者怯怯地看著你,對別的照顧他的人特別抗拒,另外就是上面提到的這三點,可不要覺得這是好事,每天跟孩子交流,了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他才能夠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