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是一個隱藏得很深的殺手,是危害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 比歐比歐
來源 |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近日收診多位患者,說自己“最近夜尿特別多,尿里面還有泡沫”,擔心是不是“腎功能衰竭”了。根據其它檢查結果,筆者診斷他們的糖尿病發生了微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主要受到高蛋白飲食、高血壓、高血糖、吸煙的影響,總共分為5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特點,其中主要表現為腎小球濾過率增高、腎體積增大、腎小球結構改變、尿量增多、尿中出現蛋白、水腫、高血壓,嚴重時會出現腎衰竭情況。糖尿病腎病是一個隱藏得很深的殺手,是危害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最好是提醒他們在前期就發現并發癥征兆,預防進一步惡化。
提醒患者身體出現這些癥狀要注意
如果你出現下面這些癥狀、表現,說明腎臟出問題了:
水腫:最常見幾個部位是眼瞼、面部和下肢。
蛋白尿:尿中少量的蛋白往往沒有任何不適感覺,大多是體檢時發現。大量蛋白尿時會出現尿中泡沫,嚴重的泡沫尿類似于啤酒花。
敲黑板:蛋白尿是腎臟病明確而早期的癥狀,尤其是微量白蛋白尿是更早期的指標,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應定期檢查尿微量白蛋白,一旦陽性,就意味著出現腎損傷。
血尿:當肉眼可見尿血,就已經很嚴重了,大多數情況是,尿中只有少量的紅細胞,肉眼看不到,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我們稱“鏡下血尿”。和蛋白尿一樣,鏡下血尿也是尿檢發現的。
高血壓:血壓≧140mmHg(收縮壓)和/或90mmHg(舒張壓)就是高血壓,無論年齡。
血肌酐增高:也就是常說的腎功能異常。
尿量改變:如果習慣性的每晚起夜2~3次或更多,而且夜間尿量大于24小時總尿量的1/3,稱夜尿增多。
尿頻、尿急、尿痛:合稱尿路刺激征,是尿路感染的特征性表現。
貧血:慢性腎臟病,腎臟分泌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紅細胞生成障礙,就會出現貧血,稱腎性貧血。面色萎黃、眼結膜蒼白、唇甲蒼白無光澤等。
反復發生的骨折:腎功能受損會產生鈣吸收障礙,而且丟失增多,就會出現缺鈣、高磷、骨質疏松等一系列問題。
除了要注意以上這些征兆,糖尿病患者平時要注意控制好以下6個指標,也可以將糖尿病腎病這一致命并發癥風險降低。
這6個指標,囑咐患者一定要控制好!
1、控制血糖達標
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預防腎病,延緩其發生發展。如果不是孕婦,一般建議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內,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內,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內。
2、控制血壓達標
高血壓會與腎病互相影響,互相加重。建議糖尿病患者把血壓控制在130/800mmHg以下,這樣才能夠避免腎臟惡化。
3、控制血脂達標
高血脂也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同時會和高血壓、高血糖互相加重,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
控制標準為總膽固醇<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2.6mmol、甘油三脂(TG)<1.5mmol/L。
4、控制體重
BMI越大,體重越重,血糖和血壓就越高。建議糖尿病患者通過控制飲食和運動來控制體重,運動以緩和、低強度的運動為主,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提升免疫力,不應做劇烈運動。
5、控制飲食
遵從低鹽、低糖、優質低蛋白飲食的三原則。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天食鹽量控制在5g以內,蛋白質以優質的動物蛋白為主,像雞蛋、牛奶,豆制品等也可以,但植物性蛋白質不應太多。
6、控制蛋白尿
控制尿蛋白:尿蛋白應控制在7.0%以內,要求糖友至少每年一次檢查尿白蛋白及腎功能,盡早發現腎臟損害,早干預早獲益。
用藥和篩查注意
1、不濫用藥物,用藥一定要遵醫囑。不可擅自尋求偏方,擅自換藥加藥,否則會對腎臟造成負擔,誘發或加重腎病。一般采取聯合用藥,能夠減輕藥物的肝腎副作用。
2、定期檢查腎臟,最簡單的是查尿常規,但尿常規易漏診早期腎病。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做24小時的尿蛋白定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以發現早期的腎臟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