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確實是一種不錯的飲品,可是如果泡茶時出現了問題,那不但無法達到益壽保健的作用,還可能會對身體有一定的不利,想喝茶,先泡茶,喝好茶,泡好茶。
茶的用量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并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泡茶水溫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泡茶用水
好水的標準從水質:清、活、輕,水味:甘、冽這五個方面來判斷。現代科學分析認為,每升水含8毫克以上的鎂離子鈣稱之為硬水,反之則為軟水。軟水沏茶,色、香、味俱佳,硬水泡茶,茶湯易變色,色、香、味也會大受影響。
泡茶時間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泡茶次數
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泡茶步驟
泡茶的步驟因為茶葉的不同,步驟自然也會大同小異,但是大致的步驟是相同的。
泡茶茶具
茶具,古代亦稱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詞最早在漢代已出現。據西漢辭賦家王褒《憧約》有“烹茶盡具,酺已蓋藏”之說,這是我國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條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詞在唐詩里初處可見,諸如唐詩人陸龜蒙《零陵總記》說:“客至不限匝數,競日執持茶器。”
花茶泡法
花茶,又稱熏花茶、香花茶、香片。為我國獨特的一個茶葉品類。由精制茶坯與具有香氣的鮮花拌和,通過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葉吸附鮮花的芬芳香氣而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