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續命湯 風痙通劑
小續命湯桂附芎
麻黃參芍杏防風
黃芩防己兼甘草
六經風中此方通
藥物組成:桂心10g附子10g川芎10g麻黃10g人參10g芍藥10g杏仁10g防風10g黃芩10g防己10g甘草10g生姜10g。
趣味速記方歌歌訣:續命參芍麻黃湯,芩芎二防姜附方。注:麻黃湯指麻黃、桂枝(本方用桂心,亦可改用桂枝)、杏仁、甘草4味。
用法:水煎分3次溫服。
功效:祛風散寒,扶正除濕。
主治:風中經絡證。癥見筋脈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謇澀,脈見浮緊等,又治風濕痹痛。
方解:君———防風辛溫散風,勝濕解痙。
臣——麻黃、杏仁、防己、生姜發表散寒,溫通經絡。
佐——人參、甘草益氣補中;芍藥、川芎補血和營;桂心、附子溫陽散寒;黃芩清熱兼防溫燥藥物傷陰。
使——甘草甘溫,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諸藥相合,具有辛溫發散,扶正祛邪的作用,凡六經為風邪所中的病證,均可以通過本方加減速治療。
運用要點:本方為治外風即真中風之劑,亦用治風濕痹痛,臨床應用以筋脈拘急,半身不遂,口眼喉斜,語言謇澀為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真中風之方,如系肝陽化風之內風,亦可見半身不遂,口眼堝斜,語言謇澀等癥,則不宜用,需要注意。
臨床案例:(1)汪大扶兄,年四十五,善飲貪涼,此素性也。雪途昏仆于地,抬歸始醒,即遍身拘攣,腰足冷痛,手足不能舉,已具六經形證,此真中風也。先醫者作虛治而用人參,困頓于床。后延余治,脈弦而沉緊,此夙昔之風,加以雪天新中于寒,兩邪并發,致昏厥而仆,風寒未解,何用補為?余以桂枝、細辛、羌活、附子、赤芍、干姜、半夏、甘草小續命湯加減,溫里解表。五六日邪氣外出,脈略浮弦,而增咳嗽,再加麻黃、杏仁,續續得汗而痛減。將一月,身發癮疹作癢,外解而痊。(《素圃醫案》)(2)編者曾治陶某,男,57歲。本年5月發病,雙足無力,踩地沒根,上肢欠靈,語言不利。經磁共振檢查,顯示“多發性腔梗、小腦萎縮”。雙手麻木,偶爾嗆水,易出汗,納眠可,乏力,身沉。舌淡赤胖苔薄黃,脈右滑寸弱尺浮,左滑軟寸弱。血壓正常。小續命湯投之:麻黃15g,桂枝25g,杏仁15g,炙草15g,紅參15g,五靈脂10g,白芍25g,川芎15g,附子25g,防己25g,防風10g,細辛10g,半夏25g,白芥子10g,菖蒲20g,龍骨30g,牡蠣30g。12劑。
復診:服藥后肢體活動靈活些,下肢發麻,夜尿頻,尿不盡感,此示腎虛氣化不足,前方附子加至45g,另加淫羊藿、補骨脂、茯神各30g,再投20劑。服藥繼續取效。總計服藥2個月,肢體活動已正常,唯語言稍欠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