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日本放寬了人-動物嵌合胚胎相關研究方面的限制,為這些研究亮起了綠燈。此消息一出,人們紛紛猜測是不是已經被禁止的研究又放開了,其實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樣,此次放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器官移植所面臨的難題。
眾所周知,每年都有大量的病人在等待著可供移植的器官,據統計僅在我國每年就有約30萬例病人在等待著器官移植,可是每年只有1萬例能夠完成器官移植手術,剩余的29萬人只能繼續等待,人命關天,盡管病人焦急的等待,也沒有合適的可供移植的器官來源。
而且,就目前的器官移植手術來看,即便手術成功了,患者也需要每年服用抗排異藥物,畢竟器官不是自己身體原有的,它是外來的,自身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外來物,所以需要經常服用藥物,這給患者帶來很大的不便與痛苦。
此次日本放開的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如果可以獲得成功,那么就可以解決器官移植所面臨的器官短缺的問題。
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并不是如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明白了。假如一位患者需要移植胰腺,科學家首先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制造出一個先天性缺乏胰腺的實驗性胚胎,然后再往這個胚胎中引入人類iPS細胞,從而生成了一個動物性聚合胚胎。由于原先的實驗性胚胎缺乏胰腺,那么引入的人類iPS細胞就會有針對性的生出含有人類細胞的胰腺。
再將動物性聚合胚胎移入動物母體子宮中孕育,產生出含有人類胰腺的動物幼體,由于iPS細胞是利用病人自身的體細胞制備的,所以在進行器官移植之后,很大可能上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
什么是iPS細胞呢?它的全稱叫做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它的發明者日本的科學家山中伸彌也因此獲得了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這項技術已經被應用到醫學的多個領域中,對于攻克某些重大疾病有很大的幫助。
2018年,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宣布,通過他們的研究,他們可以利用iPS細胞制備出可以定向攻擊癌細胞的“殺手T細胞”。其實在早之前,科學家就曾制備出這種T細胞,不過它既攻擊癌細胞,又攻擊正常細胞,后來科學家利用基因技術修改了iPS細胞的基因,成功的制備出了定向攻擊癌細胞的T細胞,這一項實驗成果已經在小鼠實驗中得到確認,有望幫助人類攻克癌癥,延長人類壽命。
除此之外,日本科學家還首次開展了利用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對于此次日本放開相關方面的研究,有贊同的,當然也有反對的,反對的一方是考慮到了道德倫理上的尖銳問題,贊同的一方是考慮到這項技術在未來很可能會極大地造福于人類社會,對于這個問題,您是贊同還是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