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春季不冷不熱,給孩子斷奶也是很適宜的。不過需要父母在斷奶前后做好準備,讓斷奶更順利一些。
朋友說她剛給孩子斷了奶,孩子快2周歲了,不好好吃飯,總是惦記著吃母乳。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吃飯,就決定給孩子斷奶。她家孩子還真是好斷奶,她給孩子增加了奶粉,跟孩子說好不能再吃奶了,也沒有跟孩子分離,不過也是跟奶奶跟的多些,盡可能的不近距離的貼著孩子。才幾天的功夫孩子就斷奶了,真是太順利了,孩子沒有異常,斷奶之后就好好的吃飯了,倒是她有點留戀。
住在同一樓道的一個老師當時在乳頭上貼的膠布,跟孩子說壞了,孩子也很聽話,就這么斷奶了。
上面兩個媽媽給孩子斷奶斷的很順利,但不是所有的媽媽都這么好斷奶。
有個媽媽在給孩子斷奶的時候,婆婆說不能讓孩子看到媽媽,就讓媽媽自己睡,孩子跟她睡。最初的那幾天,孩子到晚上看不到媽媽又吃不到母乳,哇哇大哭,哭得撕心裂肺的,她捂著被子大哭,有次都想去把孩子抱過來再讓孩子吃算了。不過還是忍住了,最終孩子也斷了奶,但是斷奶后的那幾天看著孩子蔫了吧唧的,也不大搭理媽媽。
還有的媽媽給孩子斷奶通過往乳頭上抹紫藥水、辣椒水等“暴力方法”,這種的方法最終也能給孩子斷奶,但是容易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
還有的媽媽斷奶比較猶豫,本來決定斷奶了,但是看到孩子哭又讓孩子吃,這種的優柔寡斷最難斷奶。
母乳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有母乳吃的寶寶是幸福的,建議媽媽至少母乳喂養到6個月,可以喂到2-3歲再給孩子斷奶。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在1歲左右的時候給孩子斷奶。關于給寶寶斷奶那些事,父母要做好準備,最終目標是為了給孩子減少痛苦,讓斷奶更順利。
斷奶對于媽媽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需要媽媽做好心理準備。自己再不舍得,到了該給孩子斷奶的時候就該斷奶,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傷心的念頭,在斷奶前后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之所以要做好心理準備,是因為斷奶沒有處理好的話,會影響到寶寶的心理健康。
寶寶喜歡吃母乳,不僅僅是因為符合自己的口味,更多的是一種依賴,吃母乳會有安全感。
斷奶要要提前給寶寶打預防針,需要循序漸進,如果突然的斷奶,會讓寶寶無法適應,讓寶寶出現哭鬧、拒絕飲食、情緒不好的表現。媽媽不要給孩子采取暴力的斷奶方法,防止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心理印象。
在斷奶前后,爸爸應該多陪伴寶寶,讓寶寶減少對媽媽的依賴,讓寶寶喜歡上跟爸爸玩,替代媽媽成為寶寶的第二依賴對象。媽媽應該有意識的減少與寶寶相處的時間,給寶寶一個心理上的適應過程,然后再給孩子斷奶,會更順利一些。
最好的方法就是自然斷奶,但是大多數的媽媽很難堅持到那一天,一方面是別人總是勸著你給孩子斷奶,如果一聽2歲還沒斷奶她們就接受不了,更別提喂奶到3歲了,她們會覺得很奇葩。另外是家人催著你給孩子斷奶,最終迫于大家的語言壓力,只好給孩子斷奶了。
斷奶要循序漸進,一定要有耐心對待。
(1)選擇合適的斷奶時機
春秋季節氣溫適宜是很好的斷奶時節,正值春季,如果有斷奶打算的媽媽們不妨開始斷奶計劃。
(2)不要主動提醒孩子吃奶
在斷奶期間,孩子可能不適應而哭鬧,媽媽一定要忍住主動喂孩子的沖動,如果孩子要求吃可以喂,但是不要主動的提醒孩子吃奶。慢慢的就減少喂奶的次數,如果孩子心情緊張或者身體不舒服的話,最好是延遲斷奶的計劃,防止孩子身體不適感增強。
(3)增加輔食
為了讓寶寶更好的接受輔食,應該將輔食做得更用心一些,多下功夫做得好看好吃一些,能夠讓孩子更好的接受。
(4)適當滿足孩子的其他要求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接受斷奶這個過程,爸爸媽媽應該盡可能的滿足孩子的各種合理要求,比如陪孩子玩、抱抱孩子、給孩子講故事、帶孩子去郊游等,做些孩子喜歡的事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心理不受更多的影響。
媽媽在斷奶后應該注意排殘乳,雖然對于排殘奶這種說法有的人覺得沒必要,但是我建議還是應該排排殘乳。因為斷奶后還是會有乳汁殘留,不排干凈的話有可能導致乳腺堵塞,開始可能沒感覺,但是時間長了可能感覺腫脹疼痛,斷奶后要預防乳腺炎,要用吸奶器及時吸干凈殘留的乳汁。
有個表妹當初給孩子斷奶后沒注意,過了段時間就出了問題,腫脹的難受,找醫生開了藥回奶后才好的。
如果媽媽出現了乳腺炎等問題,要及時看醫生,防止加重病情。
各位媽媽們當初是如何給寶寶斷奶的呢?斷奶的過程一定要溫和,平時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愛,有充足的的依戀會讓孩子更容易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