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買車是一件幸福的事,但面對眾多的備選車型和銷售顧問的花言巧語,消費者購新車,提新車心理難免忐忑。今天,記者就來和你聊一聊購新車、提新車的注意事項。
“定金”和“訂金”一定要認清
在購車交付定金時,我們一定要問清楚是“定金”還是“訂金”。律師王文浩告訴記者,對于買賣雙方來說,定金具有兩個作用,它不但可以作為合同成立的證明,還對合同起到擔保作用。若給付方違約時,無權要求接受方返回定金;若接受方違約,應雙倍返回定金。
而“訂金”在法律上并沒有嚴格的界定,從文字的理解上來說,“訂”的含義是訂立、預訂之意。一般被視為預付款,若接受方違約,只能退回原訂金;若給付方違約,接受方會以種種理由把訂金抵作賠償金或違約金而不予退還。
王文浩解釋,對于買車來說,如果你在4S店簽訂的是“定金”,若自己反悔了,之前支付的定金就不能收回了;如果你在4S店簽訂的是“訂金”,若自己反悔了,扣除違約金外,可以收回一部分或全部收回訂金。”
“全險”并不是一個保險險種
購買新車后,通常會有4S店或者保險推銷讓你購買“全險”,實際上保險險種中并沒有“全險”這個種類。從事保險銷售工作的范濤表示:“所謂的‘全險’可以看作一個形容詞,只是因為你購買的保險險種比較多,讓你感覺比較踏實,慢慢地才有‘全險’這種說法。而一般4S店所說的‘全險’,實際上就相當于一個保險包,里面包含多項汽車保險險種,而不同的保險公司所包括的險種不同,賠償額度也不一樣。”
那么,購買新車后有必要買“全險”嗎?范濤表示,并不建議買所謂的“全險”,因為全部投保的話一年下來的費用不小,而且對于一些不適合自己的險種投保了也是一種浪費。新手也不要太過于迷信“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險種才是最重要的。
該提車了別激動還有注意事項
提車當天,通常經銷商會有一系列的固定交車流程,包括核對交車資料、新車使用講解、售后服務講解,當然還有交清余款……這些就按經銷商安排做就行。你會收到一大堆資料,行駛證、保險卡、4S店售后緊急聯系人名片比較重要,隨車放好。車輛使用手冊和保養手冊也最后放在車上,剩余的放在家里就行。
此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出廠時間和車架號。這在車輛銘牌上可以看到。出廠時間當然是越新越好,確認交車資料和車輛的車架號一致。
其次,查看車身是否完好。注意看有沒有運輸過程中的刮痕,不但看車身,還要留意輪圈、前后燈等部位。
第三、輪胎必須全新。商品車會在出廠檢驗和運輸途中短距離行駛,但輪胎幾乎不會有磨損的。是否新胎很好分辨:大部分輪胎在邊緣位置都有毛刺,如果經過激烈駕駛,毛刺就會磨損。
第四、公里數。一般來說,國產車從出廠下線檢驗,再運到經銷店,總里程數不應超過30公里。如果里程超出30公里,那臺車基本不能算是全新車了,肯定被用作過某些用途(例如去擺車展)。進口車漂洋過海而來,里程數比國產車略高,但也不該超過50公里。如果里程數確實偏高,那看看經銷商有沒有合理的解釋,也可以同場對比其他庫存的同款車。
第五,油量。現在絕大多數經銷商交車時只會加很少量的油,所以你和愛車的第一個目的地肯定是就近的加油站,出門前要問好經銷商。 華商報記者 樊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