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壓歲錢
趙學智
作者簡介:趙學智,1970年出生于白山黑水的東北,后回到老家山東讀書。自幼酷愛讀書,畢業(yè)后教過書,也出過幾本書,作品在《光明日報》、《齊魯晚報》等報刊發(fā)表。現(xiàn)供職于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教育局,兼任牡丹區(qū)作協(xié)副主席。榮獲全國地理散文大賽二等獎并被授予“旅游散文金牌作家”稱號。
小時候,盡管家里窮,可每年的大年三十兒晚上,母親都要給我們姊妹四個發(fā)壓歲錢,多的1塊,少的5毛。有了壓歲錢,就有了向小伙伴炫耀的資本,就有了過年的喜悅,也就有了暖暖的幸福。
那時候,父母勞動一天的工分,折合成錢,也就是幾毛錢。這些錢還要支付生產(chǎn)隊的口糧款和一家人的生活開銷。一年到頭兒,我家和大多數(shù)家庭一樣,很難有什么積蓄。箱子底兒能有幾十塊錢就很不錯了。
快過年時,母親頭好多天便留心攢錢了。去鎮(zhèn)上的供銷社買年貨時,便央求售貨員把成塊的錢,換成嶄新的一毛一毛的紙幣。回到家后,再用紅布包成四份兒,放在箱子底兒。
大年三十兒,晚飯過后。我們都爭著幫母親洗碗、掃地、抹桌子,忙活完后,便都上炕,充滿期待地等著媽媽。望著我們熱切期待的小臉兒,媽媽笑了:“過年了,每人一個紅包,年年有余啊!”我們姊妹們接過紅包,便雀躍著找小朋友顯擺去了。
那些年,農(nóng)民收入少,可物價也低。一兩分錢就能買個氣球,還可以買塊糖果。我們各自保管各自的壓歲錢,各自買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大哥總是買些小人書,一個人趴在炕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小妹愛買鮮艷的頭花,戴在頭上,花花綠綠的。我和三弟更喜歡鞭炮,什么二踢腳、小拉炮、砸炮應有盡有。
小拉炮很小,有一寸長短,比火柴桿兒略粗,兩端有白色的拉線。雙手各執(zhí)一截拉線,將頭側扭,猛地一拽,“啪”的一聲脆響,便引來一片笑聲。
那時候的我很淘氣。將拉炮一端系在門框上,看到有人來了,再將另一端系在門的插銷上。來人一拉門,“啪”的一聲脆響,嚇得來人大叫,我們便傻傻地大笑不止。
記得有一次,小腳兒老太劉姥姥來我家串門。劉姥姥一開門,冷不丁地“啪”的一聲炮響,嚇得她一屁股蹲在地上。等她醒過神兒來,便抓起笤帚疙瘩,口里罵著“奶奶來!”滿院子攆著我打。我人小,可跑得快,早一溜煙兒的沒了蹤影。
春節(jié)年年過,幼小的我們也便年年大年三十兒盼望著母親發(fā)壓歲錢。可是,有一年年的大年三十兒,我們姊妹幾個還像往年一樣,晚飯后,一個個趴在炕上,眼巴巴地盼著母親發(fā)壓歲錢。母親看著我們,一臉無奈地說:“孩子,恐怕今年不能給你們發(fā)壓歲錢了。”我們理解父母的難處,可心里還是失望極了。
大哥在炕上翻看著已經(jīng)爛唧唧的小人書,妹妹無聊地擺弄著紅頭繩兒,我和弟弟聽著收音機。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爸爸扛著木工家什回來了。顧不得抖去帽子上和衣服上的風霜,爸爸喜滋滋地對我們說:“孩子們,來,給你們發(fā)壓歲錢!”爸爸從懷里掏出一沓嶄新的鈔票,每人發(fā)給我們1塊錢的壓歲錢。原來,父親利用年前的閑暇時間,偷偷地跑去城里,為別人打家具掙了十幾塊錢。我們立刻摟著爸爸歡叫起來。
現(xiàn)在,我們都長大了,成家了,再也不用媽媽發(fā)壓歲錢了。每到春節(jié),我便跑到銀行,取出嶄新的1000塊錢,裝進紅包里,遞到母親的手上,對母親說:“媽,過年了,小時候您給我們發(fā)壓歲錢,現(xiàn)在兒給您發(fā)壓歲錢。祝您春節(jié)快樂、健康長壽!”每逢此時,我常看到母親的眼中有淚光閃動。
那是幸福的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