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籃打水
文:緣荷青青 / 圖:堆糖
老公嫌我嘮叨,那我就把這些嘮叨寫成文字,美其名曰:文章。那么我便不是一個怨婦,而搖身一變成為作者了。寫完這兩句話,我心里不禁自嘲起來:有哪個女人在你儂我儂的戀愛期、在青春靚麗的單身期天生就是一個愛嘮叨的怨婦呢?
一切都要從孩子說起。13年前,在各種對人生未來美好的期待中我生下了一枚小公主,這孩子盡揀父母的優點生長,眼睛圓溜溜的,雙眼皮,膚極嫩白,鼻梁高挺微翹,臉型和五官一樣精致。這孩子在眾人的夸贊下慢慢長大,如此,我對人生又增加了許多美好的愿望。她頭發淺黃且及腰,我經常拿電棒給她做一次性電發,她也乖乖地坐在那里,任我各種神馬操作:大卷,中卷,小卷,外卷,內卷……每每帶著她去逛街,回頭率成了我心中的驕傲。時不時有人停下來,問:“她是混血兒吧?”有時候遇到外國人,也有停下來溫和地笑著說一聲“The girl is very beautiful”。
但是隨著她逐漸長大,我們便發現了她身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她兩歲的時候,我代表單位參加集團舉行的一個朗誦比賽。我刻錄了一段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業余時間就在家里背誦練習。這孩子真是乖巧得很!不但別人這么夸贊,我在心里也是這么認為的。她從來不打擾我,只拿一個小凳子靜靜地坐在旁邊,仰著小腦袋目不轉睛地看著我的一言一行。有一天她站起來指著碟機問我:“媽媽,那是什么?”
“碟機。”我回答她。
“媽媽,那是什么?”她又重復著。她才兩歲一個月,許多問題還不太會表達,我猜想她應該不是問碟機,而是想知道碟機里面播放的是什么。
“光碟播放的是音樂,鋼琴曲。”
“是誰唱的?”
“莫扎特。原創作者是他,但這里面的肯定不是莫扎特彈奏的,而是別人彈的。”那時候我一直倔強地想,我的教育方法就是這樣,就算是剛出生的嬰兒,我也絕不使用“嬰語”,而是像成人一樣對待與交談,要說她聽不懂,我認為大多是我們成人的一種多慮。
她聽了,眨了眨眼,又靜靜地坐在那里看我朗誦。
練習了三個月,終于挨到比賽結束,回家第一時間我就把那張光碟扔在光碟收納盒的最底下,因為我再也不想聽那曲子了,再聽就想吐的感覺。有一天下班,還未開門就聽到家里傳來這首曲子的旋律。我一進門,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奔碟機,“啪”地一下關掉了電源開關,而后輕輕噓了一口氣,心頓時舒適很多。抬頭我才發現,天快黑了,家里的燈居然還未開,孩子奶奶坐在陽臺上借著鄰居家的燈光在看她喜愛的《三字經》。未等我開燈,那鋼琴曲又播放了起來。開燈看,原來是女兒。我準備再次關掉碟機,但想了想,又忍不住問她為什么。她說只了兩個字:好聽。好吧,既然女兒覺得好聽,那就讓她聽吧,我塞起耳朵去煮飯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帶著她去逛街時路過一家琴行,里面的一切都從透亮的玻璃門和玻璃墻呈現出來: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端坐在三角式鋼琴前認真地練習。女兒閃著靈動的大眼睛問:“媽媽,她彈鋼琴。”
“是的。”我準備牽著她的小手往前走,她卻極力甩開我的手硬生生地定在那里一動不動。
“我想彈鋼琴。我要買鋼琴。”她固執又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可以,但是鋼琴很貴,需要很多很多錢。”我想嚇唬她,讓她罷了自己的想法。
“要買!”她堅定地說。
“那好,從今天開始,你不可以買零食,不可以買玩具,我們要開始攢錢了。你能做到嗎?”我繼續嚇唬她。
“好!”她爽快地答應了。
我以為她過幾天就忘記了,沒想到外出的時候買東西,她都不讓買,說要攢錢買鋼琴,我買衣服,她也阻攔著,又說要買鋼琴;她經常問哪些東西可以換錢,家里的廢品一律不扔,留下來賣掉換錢買鋼琴。從此以后我們家就一件事件:省錢買鋼琴;同時只聽刻錄光碟里的那一首莫扎特的鋼琴曲。
女兒三歲的生日也是正式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送她去教室后我頭也不回地走了,背后聽見她凄慘的哭喊聲,我的鼻頭突然一酸,眼淚差點涌出來了。過了一個月,她好像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早上送去幼兒園也不再哭鬧。然而幼兒園的老師婉轉地跟我反映:這孩子不愛說話,問她什么她也不搭理,應該患有自閉癥,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我很納悶,我的孩子在家很多話說的呀,只是在陌生或者多人的環境中少話而已。雖然我在內心一百個不認為孩子有自閉癥的傾向,但是既然老師說出了問題所在,那我們還是得重視起來。接下來,我和孩子爸爸刻意帶孩子去各種人多的場合,盡力培養她說話的能力,在家里也讓她有說話主動權,讓她學會有理有據地說服或反駁別人。諸如此類的刻意培養確實有效果了,老師驚喜地告訴我,孩子能說會道,在班級活動中積極又活躍。
在她五歲的時候,我多方打聽,覺得古箏這種樂器既便宜又好聽,于是花了2480元買了一把古箏并找了我們市的一位頗有名氣的美女老師來教她。因為有優惠活動,一次性交24節課時費可以送兩節課,所以我選擇了這個優惠套餐。開課那天,我連哄帶騙地把她帶到老師那里。然而優美動聽的古箏樂曲并沒有打動她,勉強上了八節課,她竟然不愿意再去上課,坑蒙拐騙也不去,固執地說只喜歡鋼琴。沒辦法,她沒上完的課時費因為是優惠套餐不能退錢,所以我只好硬著頭皮代替她學完剩下的課程。
在她五歲半的時候,我跟她爸爸商量后,拿出僅存的兩萬元買了一架鋼琴。新琴落家,異常愛惜。鋼琴靜靜地坐鎮在客廳與飯廳的最中央位置,我們經常忍不住上前摸摸它,又退后幾步寬心地觀望著它。
“這架鋼琴真好!長得也漂亮,聲音也好聽。”孩子看到的是琴。
“這可是兩萬塊哪!兩萬塊站在那里。”而我看到的是錢。
然而學琴之路是艱辛的,練琴時間也是枯燥的。孩子坐著練習多久,我就要跟著坐多久;孩子在課室上課,我得跟著進去一起聽;孩子鋼琴作業完成的質量沒達到老師要求,我得和孩子一起挨批評。如此以來,我跟著孩子一起上課,一起練琴,一起聽樂曲,一起看演奏會……諸多的一起,讓我也越來越喜愛鋼琴,有時候還會彈奏一些簡單的曲子,也懂得一些基本樂理知識。自此之后,我的時間已不再是我的時間,我的假期已不再是我的假期,我的任何計劃都要圍繞“琴和孩子”這個主要提綱定制。
終于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我送她進校園后又帶著欣慰的笑容目送她好遠,直到她拐了個彎兒再也看不見,我依然不舍得轉身離開。讓我料想不到的是,下午放學后寫作業又成了頭痛的問題。她坐在書桌著,小手撐著頭,一邊哭一邊說:“做不完啊做不完,怎么辦啦!”無論我和她爸爸怎么勸她,給她怎樣的建議,她都聽不進去,又哭又說一個多小時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眼淚鼻涕一把又一把,作業本上一個字都沒有寫。我和她爸爸又是一番著急一番商量,推理比較,最后決定爸爸寫一個字,媽媽寫兩個字, 再加上老師在每行的首格已經寫了一個示范字,這樣算起來一共4個字,按照老師要求的格式,這個本子一行只能寫7個字,剩下3個字由她寫。這方法果然有效果,慢慢地在我們的鼓勵和帶領下她不哭了,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笨拙又認真地寫起來。一個星期后,她竟然可以獨立完成作業了,不再需要我們帶領。我和她爸爸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好像在苦海里泡久了終于逃脫出來了一樣。
一年級期中考試結束后開家長會,我才知道她的成績在班級里倒數第二,倒數第一是她的同桌,這話是她告訴我們的,說的時候還略顯驕傲:我不是倒數第一哦。后來班主任經常和我反映孩子在學校不聽話,不僅自己學習成績不好,還打擾別的同學。老師反映的問題,我當然也是非常重視,所以每個星期都會找一些時間專門跟她溝通、講道理,她聽得很認真,也答應得很響亮,讓我相信她一定是改變了吧。
在三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有一天天氣突然變冷,她上學前未穿厚外套。當我拿著外套去到她班級的時候,在窗口滿教室搜尋不到我的孩子。同學們陸陸續續發現了我,都扭頭往同一方向看去。順著孩子們的目光,我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一個人一張課桌,坐在教室后門邊上的角落里。頓時我的鼻頭有點酸,想不明白孩子究竟犯了什么錯被老師單獨安排在那個小角落?我忍住所有情緒,找了個合適的時間和班主任委婉地表達了我的疑問。班主任無奈地說,你的孩子上課特別愛講話,特別愛動,影響旁邊的同學學習,各科老師都跟我反映這情況,如果不讓她說話,她就自己一個人在那里自言自語,所以只能這樣安排座位,你或許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看她是否有多動癥。我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兒,一面希望班主任給她一個合適的座位,不要如此特別地對待她,只怕會影響她的身心健康,一面確信地向班主任保證我一定會教好孩子。臨離開前,我還反復地叮囑班主任,如果以后關于孩子的問題,一定要多跟我們家長反映,我們共同溝通解決問題。
經過多次與孩子談話講道理,并積極與老師溝通,她的問題確實有很大改觀,座位也搬到了前排。這個時候,我們搬了家,臨近新華書店,從小區走過去也就不到五分鐘。新家安定后,第二次帶她去新華書店。可能有人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孩子這么大了才第二次帶她去新華書店。這就說到了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她從小就喜歡拆東西,任何玩具玩不到半小時就被拆得七零八散,任何書籍在她手里都完存不到大半天就被撕得沒頭沒尾;上學的時候書包不見了幾次,書本也遺失了幾次。跟她講道理,她滿口答應得好好的,轉身甚至未轉身就順手又去搞破壞了。問她為什么,她眨巴著可憐的大眼睛委屈地說,爸爸也拆東西。我說,爸爸拆東西的前提是他能夠再次拼裝上,那是在維修,讓東西變得完好并且能夠再次使用,而你拆開摔碎不管不顧,那是在搞破壞,讓東西再也不能恢復正常狀態。她點了點頭,好像明白了一些,從那以后再也沒有拆過東西,但撕書仍然在繼續。記得第一次去新華書店,差點撕了那本兒童漫畫書,幸好我阻止得快。我發現她撕書似乎不是主觀意識,而是無意識的手、腦不在同一條控制線上。我想讀三年級了,應該可以去新華書店了吧。去到書店后,我確實發現她不再撕書了,然而另一個頭痛的問題出現了:她箭一樣地在書店內沖刺來沖刺去,拿了十幾本書放在凳子上,幾秒鐘翻完一本又一本,然后又是同樣的沖刺。書店的服務員反復強調,要保持安靜,最多只能拿三本書看,等看完了原位歸還后再取其它的書本。我一邊輕輕跟她講道理,一邊盡力藏好難以掩飾的尷尬。忽然她在沖刺時撞到了書架,一排書嘩啦啦掉落下來,她也因此摔倒在地。服務員實在忍不住了,一邊整理書籍一邊跟我說,我覺得你的孩子不適合來書店看書。我連忙彎腰不停地道歉,幫著整理好書架后,帶著她灰溜溜地逃走了。
三年級下學期大約是十一月份,我接她放學回來需要去新華書店買一點東西。書店在三樓,門口是開放式的,把她放在一樓我也不放心,帶她上樓又怕她影響別人。經過反復思考以及反復叮囑,我帶她到書店的門口,讓她站在那里等兩分鐘,我買好立刻來找她。但是當我買好東西后,怎么也找不見孩子。心慌失措的我輕輕呼喚著她的小名,在書店里到處找尋。最后在書店的一個角落里發現了她,她正坐在地板上背靠著書架靜靜地看一本兒童文學。我走到她跟前,她也沒有發現。我很是驚訝,這孩子什么時候變得如此乖順?從這以后,她只要有空就去書店閱讀,連吃飯前菜上桌的幾分鐘也不放過,同時我也在網上買了許多書籍回來。或許是因為要寫作業,要彈琴,剩余的時間不太多,所以她閱讀的速度越來越快,一本三百多頁的書,她不到兩個小時就能看完。我一直懷疑她這是走馬觀花,根本沒看清書的內容,于是測試她了幾次,她居然能夠把書內的人物和情節一一講給我聽。我對她說,媽媽甘拜下風,真是服了你。她笑咯咯地跑開繼續看書。
到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她好像大腦突然開竅了一樣,一改之前拖拉懶散的性格,一回家就寫作業,早上起床也不賴床,成績直往上升,老師每次見到我就夸贊她乖巧懂事,到期末考試時,班級排名第九,四年級下學期,又排到前五。很多人問我是怎樣教育孩子的,我都無法給出一個合適的說法,因為在學習方面,我確實沒有管理她太多,也沒有給她報補習班,反而從四年級開始又多學了一門樂器——二胡。學鋼琴的過程已虐我千萬次了,又加上二胡,我只覺得已經虐掉了我半條命。只因為一位音樂老師的一句話:你女兒聽力強過極大部分孩子,她是標準音的耳朵,能聽出鋼琴上百分之八十的音并能說出音名來。這樣的聽力,不學二胡算是可惜了。由于不想天資被“可惜”,所以順了老師的話并拜他為師。老師教了一段時間回家鄉了,我又火急火燎地給她另請了一位老師。她學得快,比一般孩子接受能力強很多,但不能精益求精,這是二胡與鋼琴老師反映的共同問題。而二胡學得比鋼琴還快,不知道是不是“標準音耳朵”的原因。
小學畢業如愿考上了市最好的中學,而上中學的路并不像我想象中走得那么順那么好。學校雖好,但教學強度不同一般。由于四年級下學期左眼受外傷,導致現在視力越來越差。每個月要去廣州幾次復查,也耽誤了不少課程。有一段時間,她在家又哭又鬧,煩躁不已。課程節奏快,作業量多,她沒辦法跟得上,也無法按時完成作業。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廣州某附中音樂學校的招生簡章,于是跟她班主任商量后,決定每天晚上接她回來練琴,備考2021年三月份招生錄試。二胡老師又介紹了廣州的音樂老師,于是我們每個星期又奔波三百多公里去廣州求學。我應該是一個非常沒有耐力的人,所以往返開車我覺得特別辛苦勞累。但只要想著孩子,我就能堅持下來,繼續前行。
所以我常常安慰自己:無論哪一種選擇,只要堅持下來,就不會有太壞的結果吧。
在廣州上課后,老師也發現了孩子的問題,比如:不愿意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意愿與想法,讓她照做的動作她不能夠做出來,讓她帶著演奏的表情她也不能夠表現出來。有時候老師干巴巴地跟她講了許多,甚至大半個鐘,都不能夠起到明顯效果。一開始,坐在旁邊的我心急如焚、焦慮難當,既心疼對我來說極其昂貴的課時費,又著急孩子的進度。我時常感覺她是一頭拉磨的驢停滯不前,而我恨不得上前去狠狠幫著推一把。課后老師發微信與我聊天,建議我帶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我想盡辦法說服老師:我相信孩子心理一定是沒有問題的,她只是需要一段時間去成長,這方面我會慢慢跟她做思想工作,慢慢開導她、啟發她。老師回復的“我們一起努力”,給我內心增添了許多信心。
因為招生考試要考樂理知識,所以我又在廣州給女兒請了一位樂理老師。樂理老師和我同姓,但她并沒有因為我們同姓而多跟我說一句話,也沒有多攀到一分關系。一節課后,老師稱孩子的基礎太差,最主要是不敢唱出來,也不愿意跟隨老師模唱,雖然她耳音很準,但我們考的是唱,不僅僅是聽。我問老師是不是需要加課,老師說,不是加課的問題,而是沒有多的時間給孩子加課,如果孩子不改變自己,真的很麻煩。回家的路上,我一邊開車一邊跟她交談,她和我同時意識到,這個老師有些不想教她了。回到家,她心情特別沮喪。我抱了抱她,告訴她不要放棄,我們一起想辦法。
我想到她的鋼琴老師正好是星海音樂學院畢業的,也可以教學樂理,所以就向鋼琴老師說明情況并求助于她。她是個快樂的女孩兒,這種快樂的磁場能力不但吸引著孩子們,也讓我們家長特別喜愛她。而后又與廣州的樂理老師溝通:每個星期在廣州上完課后,每周一、二讓鋼琴老師當她的陪練。周一的陪練課后,鋼琴老師跟我發了許多條信息,她說一開始孩子也是不愿意唱、不敢唱,后來她就逗我女兒笑,又教她彈一些好聽的鋼琴曲,再后來孩子的狀態越來越好了,進步很大呀。
如此以來,經濟便成了我心橋上的第一重壓力,而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進步、快樂。看著她每天放學一回家就自覺地進房間練琴,練累了就出來寫作業,寫累了又去練琴,我和她爸爸特別心疼又無能為力。感覺她如同是在一座孤島上,而我們父母便只能是隔水觀島了。
第二次去廣州樂理老師那里回課時發現她的進步非常大,老師上課的時候也是笑著,整個課程顯得比較輕松。下課后我們又匆匆趕往廣州另一個區上二胡課,路上她開心地對我說,媽媽,哈哈,其實視唱練耳也沒那么難嘛。我也很欣慰地回答她: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做了有心人,而且還要感謝你的鋼琴老師。
至今二胡課已經在廣州上了半年時間,前天我主動找二胡老師聊了很久。我希望老師能夠讓課堂的氣氛活躍一些、輕松一些,而老師無奈地說,“在我認識的朋友、老師和學生中,我還從來沒有發現一個人能說出音名而模唱不好音調、音高,她是唯一一個。這就像是她能口算出1000以上的加減法,而不知道1+2等于幾一樣。我讓她照著我的樣子抽弓,她做不到,讓她用力,她也做不到,好像感覺她不愿意做一樣。確實,她自從跟我學二胡以來,進步很大,但遠遠沒有達到考試的要求。其次她的接受能力真的很強,同樣一首曲子,可能她兩節課不到就能學完,但是高三的學生五六節課不一定學得完。音樂是演奏,所以必須是需要表現力的,僅僅只是平平淡淡地拉出來,就如一杯無色無味的白開水。所以我還是如之前一樣建議你帶孩子去找一個好的心理醫生看看。我知道你們的經濟能力有限,可能是在傾其所有,但是她不能做到我所教的,最終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啊。就算她有一些音樂天賦,但沒有音樂表現力,不一定適合走音樂這條路。”
那次回家的路上,我和她心情都很沉重。
“媽媽,我們去找以前的二胡老師,讓她給我陪練,效果應該會好一些,我自己一個人練習效果不怎么好,因為我真的已經非常努力了。”
“好的,你別擔心,我們一起努力。等找個時間,我就去找以前的二胡老師談談,讓她給你當陪練。媽媽相信你是非常棒的,媽媽也理解你的辛苦。我相信,你只是需要時間去成長。現在只是量的積累,以后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嗯。”女兒點了點頭。
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腦海里涌現著各種與女兒去廣州趕課的畫面。在車里面,一個小小的空間,我們像朋友一樣談論著許多問題:未來,理想,以及現在;在我開錯路的時候,我們又互相鼓勵,商量著如何重新規劃路線;暴風雨狂起的時候,我們依然堅定前行,只為按時到達目的地上課不遲到;為了省錢,我們互相謙讓著吃一餐簡單的快餐,把僅有的兩塊肉留給對方;如此,我們感覺互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每個星期往返廣州一到兩次,天亮時出發,天黑時到家,我覺得自己很辛苦,但也是次次都堅持下來了;我相信,女兒也覺得很辛苦,她也是每次都堅持下來了。
學會堅持,學會忍耐,對她今后的人生一定有很大的幫助,也是人生過程中的一種收獲;而我們的每一次趕課,都會成為以后美好的回憶,所以縱然她未來考不上這所學校,但絕不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想到這里,我更加堅定: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成長的節奏也會不一樣,而女兒的成長與蛻變,只是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