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成都專欄】張中信 | 千古無字碑 ——尋找巴蜀歷史人物之武則天 (三)

千古無字碑

——尋找巴蜀歷史人物之武則天

作者:張中信    圖源:網絡    版式設計:路人

(三)

女人不能當皇帝,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就是男人要做皇帝,首先也得先當太子,而且中國歷史上很多皇子已經當了太子,卻也最終沒有當上皇帝,可見皇帝并不是誰人想當就可以當上的。

按傳統帝位傳襲之法,立為太子者一般應該是皇帝的長子,至少也應該是親生兒子。而李世民共有十四個兒子,怎么也輪不上一個女人的份啊。太子本是常山王李承乾,系長孫皇后所生,八歲時就被太宗立為太子。但李承乾生性不敏,為人乖張,很是懦弱,即使有魏征這樣的朝廷重臣為師,也無法將他歷練成一代君王。貞觀十七年初春,太子師魏征逝世。魏征之死,標志著“貞觀盛世”的式微,也正式拉開了唐朝李氏皇子骨肉相殘的血腥序幕。

不久,太子李承乾在其老丈人吏部尚書侯君集的支持下,密謀造反,被太宗發覺,事敗后被貶為庶人。李世民又看好相貌英俊、端莊多才的魏王李泰,認為他可望成為一個有道明君。可是,以長孫無忌為首的一幫朝中重臣都極力支持晉王李治為太子。原因很簡單,李泰個性張揚,才華橫溢,不易對付;而李治溫厚文弱,就像一塊棉花糖,讓他做皇帝要容易應付得多。

李泰也合該當不成皇帝,他對于繼位一事表現得太過迫切,為人行事處處咄咄逼人,甚至做出一副太子舍我其誰的架勢,終于引起了李世民的疑慮,認為立李泰為太子太危險,弄不好會引起朝廷局勢動蕩。只有立溫厚的李治,才能保證兄弟間和君臣間相安無事。這樣一來,武媚的機會也就來了。

善于審時度勢的武則天,經過后宮十多年的熬煉,也看清了朝廷諸王奪嫡的趨勢,顯示了作為政治家的超凡眼光。她知道李世民在世的時間已經不多,一旦駕崩,她必定不會有好的結局,應該及早為自己將來作謀劃。于是,她早有預謀地把觸角悄悄地伸向了太子李治。

自貞觀二十三年(649)三月起,唐太宗李世民身體每況愈下,眼看行將駕崩。那些長年隨侍在身旁的宮女們早已惶惶不可終日。按照慣例,一旦帝崩,她們就會立即被送入尼寺。只要送入尼寺,便終生青燈枯坐,永無天日了。因而,她們日夜祈禱皇帝不要這么快就死去,以免將來身入尼寺,過著那種活著也像殉葬一樣不見天日的生活。

武則天卻變得異常冷靜。她雖然照常執守,內心卻也涌起陣陣風暴。十四歲入宮迄今已經十二年了,僅僅才是個萬年才人。如果就此進了尼寺斷送后半生,怎不讓人肝腸寸斷。

“難道就這樣束手待斃,在尼寺了卻一生?不!一定要設法脫出困境!”這一強有力的意識,無異于為自己打下了一劑強心針。現實讓武則天明白,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將自己的命運押在太子李治身上。除此之外,便再也找不到突破口了。李治在太宗彌留之際,常常隨侍在側。而武則天也極盡侍奉之能事,既忠心侍奉行將駕崩的皇帝,又時刻不忘侍候盡孝道的太子。李治與武則天之間,終于找到了火花碰撞的機會。也許是冥冥中的安排,李治在一次“如廁”時,巧遇前來隨侍的武則天,順理成章地接受了武則天的投懷送抱,與武則天就地極盡魚水之歡。就這么一次簡單的歡娛,居然注定了太子李治對武則天刻骨銘心的眷戀和渴求。武則天的投機成功了!她終于以自己嬌媚的身子獲取了太子李治的寵愛。

貞觀二十三年(649)盛夏,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太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那一年,李治二十二歲,武則天二十六歲。以次年(650)為永徽元年。接著發布大赦天下令,文武進階。進長孫無忌為太衛兼中書令,任命李勣為宰相;立妃王氏為皇后,其父由陳州刺史進魏國公,母柳氏封魏國夫人。

按照宮廷規矩,凡后宮未生子女的嬪妃都要到皇家寺院為尼。嬪妃出家,再無世俗生活自由,青燈古佛,形同枯槁,了卻一生。武則天作為后宮才人,也要隨眾出家。那位已升為二品充容的徐惠也未有太宗的子女,卻不愿出家,她哀慟不已,滴水不進,絕粒而死,以生二十三歲的年輕生命為代價,贏得“賢妃”的尊號,也受到正統史家的溢美褒揚。

李治當了皇帝后,為掩飾與武則天的這段私情,曾詔告天下,說自己當太子時,因父皇寵愛,“常得侍從”,面對如云嬪妃“未嘗迕目”,先帝非常贊賞,“遂以武氏賜朕”。這實在是有些欲蓋彌彰的自我掩飾,如若先皇早已賞了他,為何太宗死后,武媚還出家去當尼姑,而不直接轉入新宮呢?

武則天在去宮入感業寺之前,李治是否與她有過什么面契和交談,正史資料自然不會去記述,太子立即就做了皇帝,史者哪敢直筆,何況私下的動作,誰又能知道。《資治通鑒》十分謹慎地寫過一句:“上(指李治)之為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悅之。”這一個“悅”字,包含了令人猜之不盡的內容。有的作者根據這個“悅”字作出了許多他們戀愛、幽會的文章和風月故事來。有的作家則據此推測他們要別離了,李治也無法不讓她去做尼姑,這是制度所規定,她又是父親的女人。只好向她立誓:到合適之時,一定來接她入宮,還表示要不斷去寺中看她。臨別前交給她一塊九龍玉佩,作為接她回宮的信物。

后人還根據唐高宗李治立武媚為皇后所下詔書的內容,有“遂以武氏賜朕”一語。即是說,在太宗臥病的時候,太子和武則天每天在榻前侍候太宗,不久太子也累病了,太宗就讓武則天去侍候太子,在侍候太子期間,就表示太宗已把武則天賜給了李治。因此那時節太子與武則天很方便地做那些男女之事。再后來武則天要出家之前,拿此事哭訴,甚或以死相脅;而李治愛著武氏,便也拿此事相慰:反正父皇已將她賜予,到時候一定會去接她回宮的。

  夏日的長安城,一片死寂。成群的烏鴉隱天蔽日,嘎嘎鳴叫著撲向古老的宮殿,宮墻和安福門樓上站滿了烏鴉。一大群親服女子在太監的驅趕下走出宮門,被趕入停在宮門外的十幾輛掛著布幔的宮車。她們形同囚犯,仿佛是被拉到西郊赴死。她們唯一的罪惡,便是曾被那個已死的皇帝親幸過,而且未能生出孩子。她們神情各異,有的真如赴死,有的像是在為新的皇帝低聲哭泣,有的靈魂走失,神情木訥、委頓。唯有武則天,顯得那么與眾不同,寧靜動人,以一種絕美的凄艷閃射出光彩。沒有人知道這個與眾不同的女子在想什么,好像只有她不是被驅趕著去做尼姑,卻像是要坐上接她的宮車去做皇帝的新娘。她款款而行,昂著那動人的、永不屈服的美麗的頭顱。

長安西郊的感業寺,依山傍水,古樸秀麗。對塵緣斷絕的人來說 ,是修身養性的佳處。但是對武則天這些世俗的女人來說,就是人間地獄。這里除磬缽的敲擊之聲,便是死亡般的寂靜。一束束美麗的秀發,在兇狠、惡毒的目光投射下,墜落、飄散。轉眼間這群美麗的女人,便成了泛著青光頭顱的禿子。武則天緊閉著嘴唇,看著自己的頭發一縷縷飄散,她強忍著淚水,兩眼直視著那個老尼投來的忌妒的、幸災樂禍的目光。

這是一群被遺棄的美麗女人,說什么佛門清凈,她們誰也無法清凈。自隋文帝力倡佛教,貞觀初年唐玄奘又西行印度,訪求十五年取回一千三百多卷經卷,是為大唐盛事。感業寺是皇家寺院,也藏有許多佛教經典。但是,這些經典對這些慘遭遺棄的女人來說,幾乎毫無關系。

武則天初入寺院,心里也充滿了怨毒,她厭惡灰色的葬服般的尼姑衣袍,憎恨那頂遮掩著她光禿頭頂的黑色布帽。看著一個個目光呆滯、垂首念經的老尼,聽著那惱人的磬缽敲擊聲,她幾乎要發瘋,恨不得一把火燒了這座剝奪她正常生活權利的人間地獄。

但是,她畢竟是一個非凡的女人,有著男性的剛強和女人的執拗。她很快便冷靜下來,怨天尤人只能是自取滅亡。既然唐高宗李治答應要來接她回宮,她就要等著他到來,即使等不來也不能這樣自輕自賤,天不絕人人自絕,她要為自己創造機會,哪怕還有一線希望,她也要去等待、去創造。

這樣一想,她的感覺立即輕松起來,再看那寺院中的森森松柏,似乎也不比皇宮差。她在皇宮十幾年,皇宮又給了她什么呢?于是,她開始燒香禮佛,面壁打坐,誦讀經典。她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誦讀譯好的佛經,不覺困難。她開始想,唐玄奘千辛萬苦到“西天”去訪求佛經,一定有其道理。她是個好奇心極強的女人,她要發現佛經的奧秘,是何種奧秘吸引唐玄奘去為之奉獻終生的。這種好奇心正好成為她誦讀、研究佛典的興趣。于是,她真的如饑似渴地研讀感業寺所藏佛典了。武則天研習的是玄奘創立的唯識宗,即法相宗。武則天當政后,曾欽撰《大福先寺浮圖記》《三藏圣教序》《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方廣大莊嚴經序》等佛學作品,表現出她較為深厚的佛學修養。她還親自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佛教經典翻譯工作,由此產生了中國佛教新宗派華嚴宗,該宗派以《華嚴經》立宗得名,武媚欽賜創宗人法藏為“賢首”,故又名賢首宗。有唐一代,唐太宗和武則天是兩位推動佛教發展的皇帝,而佛學知識方面,武則天又遠比唐太宗深厚,這顯然與武則天在感業寺出家研讀佛經有關。

由于武則天的勤苦功課,認真誦讀佛經,讓感業寺的主持長明師太對她另眼相看。長明既為主持,亦當有道有識。一天,她問:“你對功課的經文很熟悉,原來誦讀過嗎?”武則天抬頭看著她,見她滿臉皺紋,滿目慈祥,絕無入寺時的兇狠,“弟子幼年曾受家母熏陶,亦曾留意經典”。“原來如此,這說明汝與我佛有緣,然佛經僅為文字,佛法乃大乘之道。望汝努力精進,參知佛法,修為正果,得菩提之道。”

可是,武則天畢竟不是佛中人物。盡管她攻讀佛學很勤苦,但她自己明白,那多半是在打發清苦的日子。她自知“六根”未凈,與佛無緣,大唐國事,新皇帝李治,才是她關心的根本所在。《全唐詩》里收有武則天的一首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有人認為不是武媚的創作,是《全唐詩》的誤錄。但收入者自然認定是她寫的,有人還以為是她在感業寺為尼時寫的。武則天文思敏捷而深刻,她應該還有很多詩文未得收錄流傳,尤其她為尼的幾年,應該有不少詩文創作,只是因為她身為尼姑,作品難以流傳而已。這篇詩作并不算美,詩意淺顯,一覽無余,武則天身在尼寺,心里猶苦苦思念著一個人,因此常常流著眼淚,輕拂著她在宮中的裙帶。她思念誰呢?自不待言。

此詩乍看不大像武則天的性格,她不是纏綿的女性。然而,文學作品,尤其是詩作品,有時也真超脫作者性格。如杜工部本是關心政治和民生的作者,然而也有“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牽風翠帶長”的閑品;李青蓮豪放,讓人不相信“寒山一帶傷心碧”和“霸陵傷別”那兩首優美和寓意凄婉的詞出自他的筆下。更不能讓人理解的是兇殘的政治家曹丕竟寫出《燕歌行》那首七言詩,以如泣如訴的筆調描繪婦女不眠秋夜思念丈夫的悲苦。因此,縱然是武則天那般能夠駕馭群臣、創造社會的偉大女性,在孤身為尼的逆境中,也會思念、流淚,祈盼著為她許有諾言的太子、如今的皇帝李治,盼著他降駕感業寺,救她脫離苦海。

李治是如何來感業寺探望武則天的,又是如何引她從俗再度回宮的。這些情節《資治通鑒》所用文字不多,但過程卻極為清晰。而且,《資治通鑒》的潛詞也透露出李治在武則天出家前是有諾言的。其文曰:“上之為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悅之。太宗崩,武氏隨從感業寺為尼。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細讀之,文后不便言者是極為清楚的。“忌日”,應是太宗去世兩周年,李治為父親服喪三個年頭的日子,李治才能出宮借去感業寺為太宗祭奠的機會,去見武則天,并準備接她回宮。既然連《資治通鑒》都說:“見之,武氏泣,上亦泣。”文后的內容大約是李治去感業寺祭奠完畢后,通過寺中住持去見武媚。李治是皇帝,感業寺又是皇家的寺院,自然是不能不讓單獨見面的。見面之后,一定真有抱頭痛哭的情景,以李治的柔弱多情,武則天的悲苦與欣喜交集,是可能出現抱頭痛哭情景的。既得相見,亦有親近之機會,而且,應該會有多次相見的可能。

為讓武則天能夠有正當理由回宮,李治決定通過王皇后來斡旋。而此時,武則天已懷上了高宗的龍種。王皇后答應高宗此事,其實也有自己的打算,一方面想利用武則天對付傲慢不遜的蕭淑妃,合力將蕭淑妃打倒;另一方面也算為皇上幫了大忙,那么,隨后求皇上立陳王李忠為太子的事情也就好辦多了。

  高宗的皇后王氏,是以其出身高貴、淑靜賢德而被立為皇后的。她的確美麗端莊,但美麗的臉像個石膏像,極少有表情,更難見到其笑容。因其出身名門,又多了一份目空一切的高傲,美麗的眼睛總是看著自己的腳尖,眼瞼總是低垂著,毫無聲色,像個死羊。她假意順從高宗,又似乎拘泥過了頭,使高宗感到厭倦。況且她又是關隴大族的后人,有她在高宗身邊,使高宗成了被監視的對象,不得不小心翼翼。在朝堂上,那些老臣為盡責任,總是無休止地勸諫;回到后宮,高宗面對皇后,也還得小心謹慎。他前后應付,不得要領,成了個兒皇帝。     

 高宗像一個笨孩子,家長看得太緊就設法逃避,而逃避的地方便是淑妃宮。淑妃姓蕭,高宗做太子時是他的良娣,即位后拜為淑妃(唐制,皇后之下有貴、淑、德、賢四妃)。此女美麗動人,又天性活潑,妖癡可愛,本不是一個好妃,但當時的情景下,高宗寧可躲入淑妃宮,也不愿去見皇后。這是極為不正常的,叫作冷落皇后,專寵偏妃,弄不好是要出亂子的。高宗與武媚武則天的事為王皇后探知,她更是大為惱怒,一個淑妃就讓皇帝冷落了自己,如今皇帝又愛上了尼姑。王皇后也算是個有算計的女人,如今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是淑妃,她想:莫如把那個尼姑拉入后宮,以奪淑妃之寵。而那個尼姑僅是先皇的侍妾,地位卑下,諒入宮也不致為患。等到先用她取代了淑妃,再回頭除掉她,不過輕而易舉之事。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柳氏,母親也贊同。因為事大,又找舅父商量。舅父柳奭,出身關隴豪族,曾祖父是北魏的大臣,祖父和父親都在隋朝做高官。柳奭很有才學,在貞觀年間官至中書舍人。后因外甥女為皇太子妃,升為兵部侍郎。太子妃被立為皇后,柳奭又升遷中書侍郎。他的升遷與皇后有關,命運拴到了皇后身上。皇后因皇上專寵淑妃備受冷落,他不能坐視不管。他聽了王皇后和柳氏的計劃,也以為可行。而且強調武氏在朝中無任何依靠,將來或殺或逐都極容易。因此,主張速行。有了舅父的支持,王皇后便派人入感業寺,讓武則天蓄發,以待入宮。

武則天見當今皇后讓她蓄發和準備再度入宮,心里既高興又驚疑。從皇帝要接她回宮的為難表情和遲遲未動,應該是皇后的阻力首當其沖。如今皇后主動要她入宮,她認為絕不那么簡單。然而,既接她入宮,就先不用多想,離開寺院后再相機而動。不久,宮中果然來了人,把武則天打扮梳妝了一番,擁上一乘小轎,抬入后宮。

當晚,王皇后把皇帝接入正宮,為武則天的入宮接風,為皇上與武則天“圓房”。從此,高宗下朝即來正宮,武氏勸他多禮皇后,高宗也從心底感念皇后的賢德。皇帝不再去淑妃宮了,皇后重又獲得了李治的垂愛,她以為計劃成功,也真的很喜歡武則天。

武則天居然也很有忍性。這是她為才人十幾年、做尼姑三年獲得的硬功夫,她不再是將軍府的女公子。在皇后面前,她總是殷勤向上,顯得極為知恩相報,沒有些許虛與委蛇的意思。這樣一來,武假成真,連絲毫瞧不起這個先被太宗遺棄,再做尼姑的魏國夫人柳氏,也對武則天改變了態度,常常溫語相加,就像對自己的親女兒一樣。 于是,每當高宗回宮皇后總說武氏如何知書達理、賢淑聰明。高宗仁厚,以為皇后與武氏相處甚洽,以為武氏真的心地純良,他坦然接受正宮里的一后一妾,很少臨幸淑妃宮。    

其實不管皇后,還是皇帝,都太小看了武則天。以她的聰明才智,以她在后宮寺院多年錘煉的心計,她怎能把皇后瞧在眼里。她認為這個花瓶一樣的女人太愚蠢,沒有任何頭腦,自己身處險境,還自我感到得計。武則天很快就看清了她們的那個計謀,她完全看透了她們。對于這個似有權勢的、自己未來真正的敵人。嚴格說來皇后和柳氏這母女倆,就夠得上是她勢均力敵的對手——如今自己還得對她們曲意逢迎,不過自己還必須依靠她們、利用她們罷了。

武則天身居正宮的別室,沒有認為自己是皇后借用的她,她很自信,以為自己是皇后找到的最適合、最鋒利的自殺的匕首。隨著皇帝對她頻頻的寵幸和那份熱烈的愛,使武則天更加自信,她在后宮才是最優秀的,這個龐大的正宮應該是她的。

(未完待續)

  千古無字碑系列:

【成都專欄】 張中信 | 千古無字碑 ——尋找巴蜀歷史人物之武則天(1)

【成都專欄】 張中信 | 千古無字碑 ——尋找巴蜀歷史人物之武則天(2)

作者簡介

張中信,字峰源,四川通江人,經濟學研究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微型小說學會會長、成都市青羊區文聯副主席、《琴臺文藝》執行主編。曾榮獲“全國優秀讀書家庭”“四川省優秀青年”稱號。出版《風流板板橋》《匪妻》《失語的村莊》《哦,野茶灞那些事兒》《成都書》等著作25。作品入選多種選本,榮獲四川文學獎和冰心散文獎等多種獎勵。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隊

總編:湛藍       

名譽總編:趙麗麗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李國仁\楊秀武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白曉輝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Effi   

編輯部:

總監: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 風碎倒影   連云雷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山   西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武則天的政治手腕:為當皇帝殺十位至親(1)
武則天入宮11年,都未能生下一兒半女,是否因為唐太宗不寵愛她?
「好故事」武則天是怎樣當上皇帝的?
讀楊貴妃之色、尋武才人之情
武則天14歲即進唐太宗后宮 為何12年未獲寵信|武則天| 稱帝
“美人心計”之武則天:后宮死斗,武氏得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同江市| 资溪县| 滨海县| 广灵县| 旅游| 灌南县| 潼南县| 商都县| 河池市| 安泽县| 平潭县| 利津县| 新津县| 罗甸县| 长海县| 林口县| 蚌埠市| 泰顺县| 台安县| 伽师县| 余姚市| 平湖市| 涞源县| 南和县| 崇礼县| 墨脱县| 美姑县| 思南县| 始兴县| 卢氏县| 法库县| 噶尔县| 临桂县| 卫辉市| 建昌县| 天祝| 岑巩县| 沂水县| 讷河市|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