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厥陰之卦,主肝,補法為本。
終于到了傷寒論的最后一經了。
厥陰主肝,這也是眾多醫家的共識。
厥陰排在六經最后一經,說明仲景認識到這是人體正邪交戰的最后一道防線了。肝是人體內最強的器官,現代醫學也證明肝細胞具有最強的再生能力。
病到損傷了肝氣,可說是危險之極了。而在厥陰病的治療中,仲景注重的是陰陽同補。觀烏梅丸,當歸四逆湯,麻黃升麻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無一不是陰陽同補之方。少陰病中以補陽為主,到了厥陰病就要陰陽同補了。
這是因為少陰病是心火育陰,火為主,陰為客,為病往往是喧賓奪主陰重滅陽,治法是扶陽為主育陰為輔;當然因為體質和病變,也有火太過而傷津的情況,此時則重在養陰。
而厥陰是什么情況呢?太陰是陰氣極重,少陰是陰氣初生,厥陰就是陰氣不正其位;正如太陽是陽氣極重,少陽是陽氣初生,陽明是陽氣不正其位,陽氣沒有正確的流轉,從而淤積在胃而生熱盛之病。因此,厥陰就是陰氣沒有正確的流轉,從而淤積在肝,而成寒盛之病。
陽明病的治法是攻胃通腸以泄熱,那么厥陰病的治法是什么呢?
陽氣是奔放性質的,因此只要宣通腸道,胃熱自然就能順勢而下。但是陰氣卻是凝結性質的,它不會自然有動力奔走。因此治厥陰,就需要陰陽同補,以陽氣拖動陰氣,從而引導陰氣正確流轉,肝寒淤積之病自然就解除了。
這一點也說說后世的許多醫家認為厥陰主肝而肝主疏散,看了本文就知道了,肝主疏散,其實是要靠陽氣來驅動陰氣的,當然,最終結果是肝體現了疏散的效果,這樣看來也是沒錯的。厥陰之卦,主肝,補法為本就講到這里了。
至此,傷寒六經就講完了。你可能會問,你就這么把八卦中的六卦一說,難道就把傷寒論講完啦?還別謙虛,讀完了這基本六經,傷寒論就基本入門了,可以說是基礎班就畢業了。
別小看這基礎班哦,很多人讀完了中醫專業本科甚至碩士博士,對傷寒論也還是一頭霧水呢,很多已經臨床的中醫師,也是在錯誤的使用傷寒論呢!這不能不說是中醫教育的悲哀啊,也是中醫危機的根源之一啊。
但是傷寒論可不僅僅是基本的六經,398條397法,根據個人體質和失治誤治情況,可說是變化無窮。一部言情小說紅樓夢都產生了紅學,何況傷寒論呢:)傷寒論的學問,只會比紅樓夢多,不會比紅樓夢少。
進入周易第三卦,屯,水雷屯,坎上震下。
一路讀來應該已經知道,這一卦講的是脾虛有寒+肝陰不運的情況。這一卦比較典型的就是桂枝加芍藥湯。以桂枝湯去脾之寒,加芍藥以調轉肝氣,發陽而不傷陰,處處體現傷寒術的妙用無方。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如果外邪初犯太陽,本應發汗而解而誤下,如果病人脾臟本來較虛的話,那么肺寒入脾就會引發太陰病而出現肚子漲滿而時痛的情況,太陽太陰之氣俱損,那么就需要扶陽為主補陰為輔。這就是桂枝加芍藥湯的要義了。
可以看出,即使沒有肺寒的情況,只要遇到脾虛有寒+肝陰不運的情況,都是可以用桂枝加芍藥湯的,其實就是發揮扶陽為主補陰為輔的要義了。因此也可以知道用傷寒方不單治外感,而同治內傷的用法了。
其實,如果不用原方的話,發揮這一卦的要義,大可以自創經方加減方。震,太陰之卦,主脾,溫法為本;坎,厥陰之卦,主肝,補法為本。所以理中湯的變化之道就出來了,理中湯,或加當歸,或加芍藥,或加黃連,用于脾素虛而肝有寒。
明白了吧,看似很神秘的經方化裁其實也是很簡單的吧 可以現在的情況是,很多人讀了中醫本科甚至研究生,也還摸不清怎么成方活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