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出謀劃策對劉邦成就帝業起了決定性作用。那么張良都給劉邦獻了哪些計策呢?
一、兵取關中途中,不需每城必取,但要占宛城。張良認為如果不占宛城,一旦前面攻不下來,后面又有秦軍圍攻上來,進退無據,必遭重創。
二、智取武關。武關是劉邦取關中必經險關。張良給劉邦出謀劃策,不可強攻,只可智取,重金賄賂守將。最終兵取武關,得以攻占關中。
三、勸諫劉邦關中“約法三章”。劉邦一身流氓習性,兵取花花世界關中后,開始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大肆享受。張良勸諫劉邦,要成就帝業,現在絕對不是作威作福的時候。劉邦采納了張良建議。首先,沒有當出頭椽子,在關中稱王。接著,封存了府庫錢糧。隨后,在關中“約法三章”。贏得了關中民心。
四、避免劉邦被項羽殲滅,一手促成鴻門宴。項羽入關中后,駐軍鴻門,準備滅掉灞上劉邦。項羽內奸項伯密告張良。張良當即把項伯引見劉邦。授意劉邦虔誠表態,決無稱王野心,不敢與項羽為敵,并愿赴鴻門拜見項羽。五、運用謀略協助劉邦鴻門宴躲過滅頂之災。劉邦按照張良意圖,徹底示弱,裝懦夫。讓項羽感到劉邦是個廢物,不會構成威脅。致使項羽誤判對手,行婦人之仁,放過了劉邦。
六、賄賂項伯,誘使項羽把漢中賜給劉邦。項羽入主關中后,推行分封制,大封諸侯王,自立西楚霸王,都彭城,放棄關中。把劉邦冊封到了偏遠巴、蜀。張良重金賄賂項伯,誘使項羽把漢中賜給劉邦。漢王劉邦一下擁有了巴、蜀、漢中三地。而漢中距關中,僅秦嶺之遙。七、獻計劉邦,火燒棧道。棧道是漢中通往關中公開道路。張良獻計劉邦,燒掉棧道。目的是麻痹項羽,以示劉邦無意逐鹿中原,借以養精蓄銳。
八、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火燒棧道也好,養精蓄銳也罷,目的都是兵出漢中,再奪關中。這個計謀如何實施呢?張良和韓信英雄所見略同,用公開修棧道方式,解釋招兵買馬事實,迷惑項羽,暗地里不走棧道,出奇兵從陳倉古道偷襲關中。
九、穩住項羽,使劉邦得以完成關中經營。漢軍偷襲關中后,項羽非常惱火準備出師消滅劉邦。張良馬上致信項羽,說劉邦只想要關中,絕對不會東顧中原,爭奪天下。當時,三齊叛亂。張良還偽證三齊叛亂,并夸大危害。由于張良誤導,項羽權衡后戰略誤判,放過最大對手劉邦,出師三齊。劉邦得以徹底占領關中,把關中經營得固若金湯,有了穩固大后方。
十、“下邑之謀”。劉邦經營完關中后,聯絡數路諸侯,揮師出關,輕而易舉地端掉了項羽老巢彭城。結果被從三齊前線趕回的項羽反戈一擊,打得落花流水。劉邦兵敗下邑,灰心喪氣。這時張良獻計“下邑之謀”。利用矛盾,聯兵破楚,圍殲項羽。劉邦在正面對陣項羽,重用韓信開辟第二戰場,聯絡彭越、英布夾擊項羽。這個謀略非常厲害,最后天下大勢履踐了“下邑之謀”。
十一、諫阻劉邦推行分封制。劉邦正面戰場節節敗退,楚漢相持滎陽。劉邦想推行分封制,冊封聯絡的數路諸侯。分封制是歷史倒退。諸侯王有兵權,有地盤,有政權,有財權,是一個獨立王國,可以和中央分庭抗禮,對中央集權構成巨大威脅。張良諫阻劉邦,這時分封,諸侯王都回去過日子了,誰會跟隨戰項羽呢?劉邦猛醒,銷毀已經刻制完成的六國印璽,終止了分封制。
十二、分封韓信。劉邦對峙項羽岌岌可危。已取齊國的韓信卻要當“假齊王”。劉邦大怒。張良、陳平堅主冊封韓信“真齊王”。要求韓信、彭越加緊進攻項羽。由于受到了韓信、彭越背后夾擊。項羽被迫與劉邦達成妥協,楚漢雙方鴻溝為界,罷兵。項羽從鴻溝撤兵東歸。
十三、逾越鴻溝,追擊項羽。張良、陳平認為項羽勢窮力孤,兵不可罷,要逾越鴻溝,追擊項羽,讓項羽無喘息之機。
十四、劃地封王,利誘韓信、彭越合圍項羽。劉邦追擊項羽過程中,韓信、彭越遲遲不來會師。張良獻計,劃地封王,利誘韓信、彭越合圍項羽。有了地盤的韓信和又封王又得地盤的彭越,果然出兵,合圍項羽。垓下之戰,項羽遭到劉邦、韓信、彭越、英布圍剿,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
十五、定都長安。楚漢相爭,劉邦勝利,得到天下,定都何處呢?張良獻計,立足關中,定都長安。事實證明,張良建議正確,在日后蕩平異姓諸侯王和抗擊匈奴及保持漢朝長治久安方面持久發揮了作用。
因此,劉邦稱贊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