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并未想過有朝一日會至金陵,我在夢中夢過那么多場西湖月色,最終卻來到這毫不相干的金陵。
知道自己要來這里時,腦中只恍惚閃過了梅長蘇坐在馬車里進入金陵的那個寂寥的背影和杜牧那句傳頌千古的“夜泊秦淮近酒家”,再無其他。
我一向愛極了有歷史的城,卻對身為六朝古都的金陵始終難起綺思。
但秦淮卻一向是個浮華綺艷的地方。
想那日風流如許的少年泊于秦淮河上,分明為那溫軟的唱腔所心笙搖曳,卻又惱那少女們的無憂無慮。
于是今年的臨別之夜,我也攜佳人同游,一聞秦淮風流。
白日的秦淮實在是叫人失望的,滿滿的現世氣息,而所謂的烏衣巷竟不過那樣短短的一截。不得已,我與朋友們只得回老門東故地重游,只待秦淮入夜。
入夜的秦淮卻是叫人悵然的。
紅燈千盞浮于河上,波光瀲滟有如幻影。我想起那句極愛的“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如今人間仍有“紅蓮夜”,卻不知“兩處沉吟各自知”的情思今何在。
攜佳人立于橋上,卻無法“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一只船載著游客從橋下駛離,我聽過河圖唱“畫舫里伊人何去”。
滄滄長夜,燈火延岸,我們相攜穿梭于人流中,流轉于那些大同小異的店鋪。
印象最深的是一處賣有李香君紀念品的店子。秦淮河畔的八位絕色佳人中,我最是偏愛香君。名字里帶一個“君”字的女子,總令我覺得帶著幾分妖冶的貴氣。
只是那孔尚任的《桃花扇》我看了三四次,卻每每看不到一折便掩卷而去,太早知道了故事的結局,與我而言,實在不是什么好事。
然而故事停在美人掩面,公子執扇看詩的初見時,也是自有一番動人。
離去時帶著幾分悵恨,我所見的秦淮,不是我心中的秦淮。
我回頭看向秦淮河緩緩流淌,我知道它還將經過我未曾去過的地方。而那里,是否會有我心中的模樣?
回來后重聽了河圖和不純君的《金陵秦淮夜》,看見評論里有人因為這首歌來了金陵。我想問問那個人,歌中的秦淮夜,他可曾見過嗎?
不見長安·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