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名稱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
展覽時間
2019/12/12~2020/03/12
展覽地點
太原市萬柏林區濱河西路13號-(山西博物院)
主辦單位
山西博物院
展覽概況
本次展覽首次集中展示院藏北朝壁畫,分三部分展出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呈現1500年前的繪畫技藝和真實的社會面貌,回顧北魏定都平城至隋統一的歷史。
北朝時期,山西是北魏、東魏、北齊的核心統治區域,也是民族融合、文化匯聚之地,平城和晉陽地區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北朝文物遺存,其中墓葬壁畫尤為重要。北朝壁畫初期以草原風格為主,后來汲取南朝優點,融合西域畫風,形成兼容并蓄的特色。
第一部分
「婁睿墓壁畫:
鞍馬騎游圖現驚世華彩」
迎賓圖 北齊 武平元年(571年)
縱205厘米,橫121厘米 墓道西壁第三層
北齊婁睿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祠王郭村,墓主人婁睿為鮮卑人,是武明皇后婁昭君的侄子。墓室壁畫描繪墓主人死后飛升的空幻境界,包括天空星象、祥瑞、神怪異獸、夫婦宴飲場景等;墓道壁畫則勾勒墓主生前的顯赫生活場面,如鞍馬游騎、軍樂儀仗和門官儀衛等。
1979年,北齊婁睿墓壁畫在太原一朝面世,中國古代美術史由此翻開新篇:“使千百年來徒憑藉志、臆見梗概的北齊繪畫,陡見天日,使中國繪畫史,猶長河萬里,源流更匯支流,空缺得以證實。”(吳作人語)
西壁鞍馬導引圖 北齊 武平元年(571年)
縱139厘米,橫169厘米 墓道西壁第二層
婁睿墓壁畫是南北朝時期中國繪畫藝術的代表作,填補了美術史上北朝繪畫的空白。其藝術成就承漢晉而啟隋唐,足以印證北朝畫壇的瑰麗氣象。
西壁鞍馬游騎圖 北齊 武平元年(571年)
縱158厘米,橫198.5厘米 墓道西壁第二層
第二部分
「九原崗墓壁畫:
多元異彩」
東壁一層局部
九原崗北朝壁畫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下社村,墓道兩側壁畫自上而下共有4層:第1層為神仙怪獸伴隨墓主升天圖景;第2層北段為狩獵圖,南段為備馬出行場景;第3層、第4層繪有儀衛隊列出行圖。墓道北壁繪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木結構門樓建筑。
墓道北壁壁畫—— 門樓圖
九原崗北朝墓壁畫內容包羅眾多:飛行的仙人,奇譎的神獸;疾馳的駿馬,奔逃的野獸;龐大的隊列,剽悍的武士;崔嵬的門樓,神圣的爐壇……氣象萬千,蔚為大觀。
騎馬引弓反身射虎
北朝時期,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交織融合,大放異彩。九原崗墓葬壁畫是北朝時代的一個縮影,漢晉傳統、草原文化和異域宗教薈萃一體,包括繪畫的意象和技法,都彰顯著那個時代的獨特風采。
第三部分
「水泉梁墓壁畫:
古韻新彩」
夫婦并坐圖 北齊 (550—577年)
縱276厘米,橫495厘米 墓室北壁
水泉梁北齊墓在山西朔州,墓主人是鎮守朔州的軍政長官。墓室壁畫分為4層,從頂部到底部依次是天象圖、四神圖、十二生肖圖、以及表現墓主人夫婦生活的四幅主體壁畫,包括宴飲圖、鞍馬儀仗圖、牛車出行圖、鼓吹圖。
伎樂侍從圖 北齊 (550—577年)
縱200厘米,橫100厘米 墓室北壁
朔州水泉梁北齊墓,墓主人當為鎮守朔州的軍政長官。該墓壁畫采取全新的“復原性”保護技術,把原本置于自然環境中“不可移動”的壁畫揭取回室內,精心修復養護,然后按照原有的墓葬結構拼接復原,再現一個完整直觀而又可以參觀的地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