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及文中的處世之道部分摘自《圖解易經(白話圖解速斷版)》
作者:高永平出版社: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3出版
ISBN:9787539044750)
4.8震坤地雷復卦24,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上卦為坤為地,下卦為震為雷,雷在地中便是復卦的卦象。先王在冬至這一天鎖閉城門關口,商人旅客不出門走動,君王也不到四方去巡視(意在家過節)。
一陽來復,代表出現生機,利于行動,得此卦者應該進取。復象征萬物在輪回中不斷反復,生機勃勃,也象征生命復始,有利于做事。也表示萬物復、回歸正道。
得復卦者如同大病初愈,身體虛弱但又在凋零中充滿生機,百廢待興,此時是施展才能的好時候。但欲速則不達,不可操之過急,養足元氣才可行動。
4.7震艮山雷頤卦27,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山下有雷是頤卦的卦象。君子從卦象中得到啟示,謹慎自己的言語,控制自己的飲食。
代表注重養生,言語節制,得此卦者應加強修養。頤象征保養,保養身體才能得到健康,休整之后才能健康發展。
得頤卦者要懂得正確的養生之道,為人為已,這包括飲食、語言兩個方面。飲食、言語都要有節制,適可而止,吃飯要八分飽,說話前要三思。
上卦為云,下卦為雷,這便是屯卦的卦象。君子應當從中得到啟示,努力經營(籌劃,畜力)發展自己的事業。
萬物始生,克難向前,代表脆弱,因阻力而停滯(動心忍性,不急于求成,畜力待發,內正外求),得此卦者要重視遠處之害。
屯象征創業的艱難,如同草木剛剛破土,不能利用。但長勢不可逆轉,堅定信念則前程無量。得屯卦者,如同初生的稚嫩之軀,最怕受傷害,
同時也最易受傷害。惹不起但躲得起,為了前途最好忍氣吞聲,先求保全,積聚力量。
4.5震巽風雷益卦42,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風與雷組合在一起便是益卦的卦象。君子從中受到啟示,向美善學習,改正自己的過失。
損已益人,合乎時機,陽氣在增加增強,可獲上應,得此卦者要講究分流。益表示得利,但不可能永遠得利,誠信和善良才能不失根本。
得益卦者,損己益人必然會得到回報。大家都追求各自的利益,難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大家追求共同利益則會有意外的收獲。
雷聲一陣一陣響起,便是震卦的卦象。君子因有所恐懼而反省自己的過失。
謹慎行事,從天道,雷聲不斷,懲戒邪惡,得此卦者聲威顯赫。震象征打雷、地震。得震卦者多有受驚、變動,人人恐懼,此時要從容鎮靜,不可慌張失措。
春雷雖然反映了春的威勢和功勛,但別以為已經干出了驚天動地的偉業,與司晨的公雞一樣,功成身退才可以給人留下好念想。
雷電合在一起為噬嗑卦的卦象。先王從卦象中受到啟示,聲明刑罰的作用以法治天下。
學會剛柔相濟,要全力應戰,排除障礙,得此卦者也要學會難得糊涂。噬嗑就是咀嚼,咬碎食物,象征鏟除障礙才能亨通。得噬嗑卦者要學會含糊其辭、打擦邊球。
模糊是一種修養境界,模棱兩可之間,許多事情可順利解決。如果太過認真、較真,會失去人心,或把事情搞砸。
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震為雷,所以澤中有雷便是隨卦的卦象。君子從這一卦象中得到啟示,到了晚上回房間休息。
擇善而從,慎選時機,有時退讓一步,隨遇而安為好,得此卦者應隨從眾人。隨象征虛心隨和,同時保障身心的安樂,這樣才能得到信賴。
得隨卦者不可固執己見,應隨和眾人,從善如流。居高位、有大事業之人,一旦受身邊人左右,就該用新桃換舊符。自己的歷史應該自己寫,別將筆墨付他人。
4.1天雷無妄卦25,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天下有雷在運行,萬物應聲而起,這就是無妄的卦象。先王從卦象中得到啟示,奮勉努力,配合天時變化,養育萬物。
順其自然,不可妄為,不可強行,得此卦者不可有非分之想。無妄就是不要有妄念。堅持正義則無往不勝,走向邪道則必然不利。
得無妄卦者的客觀條件不成熟,如果有妄念、妄動則會帶來災禍。如果循規蹈矩、只耕耘而不問收獲、不作非分之想,就會相安無事。
(本筆記處世之道主要摘自《圖解易經(白話圖解速斷版)》
作者:高永平出版社: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3出版
ISBN:9787539044750)
(卦象圖及原文摘自《張其成講易經》 作者:張其成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9月
ISBN:9787545555530)
(圖摘自《楊力全解<易經>》楊力著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8 ISBN 978-7-5304-5271-4)
筆記:
前面按周易64卦次序筆記整理完,為便于先天卦序與周易卦序對接,在每卦后面標注了周易每卦的序號。
從園圖看,按陰極陽生(以坤卦順時針方向,64卦次序的逆數,天道的左旋的逆數):復24 頤27 屯03 益42 震51 噬嗑21 隨17 無妄25,
換卦: 豫16 小過62 解47 恒32 震51 豐55 歸妹54 大壯34;
逆時針為:無妄25 隨17 噬嗑21 震51 益42 屯03 頤27 復24;
換卦: 大壯34 歸妹54 豐55 震51 恒32 解47 小過62 豫16。
第四宮說明:象征萬物在輪回中不斷反復,生機勃勃,也象征生命復始,有利于做事。雷在地下,最后到天上,也不可有非分之想,就會相安無事。
下卦震卦由少陰加一陰而成,由極陰一陽生,震宮在方圖中從下往上數的第四行,其震雷宮的換卦從右往左的第四行,如果以第四行和第五行交界線,喻為赤道,相當于震宮位于北回歸線上一樣。以我國的長江為交界線的話,相當于震宮位于長江以北。震宮與換卦中的4.5震巽風雷益42和5.4巽震雷風恒32(相錯),為方圖中第一層(方圖分四層,第一層中的震為雷與巽為風也是相錯)雷風相簿,是方圖的中心位置。以先天八卦圖立體來看,震宮相當于在還在地下,震的卦德是動,也可以看出一陽將從地往上動。
這過程中要加強修養、慎言少語,節制飲食。因長勢不可逆轉,堅定信念則前程無量,但處世上要學會含糊其辭、打擦邊球,會反省自己的過失。擇善而從、慎選時機,順其自然不妄為。
一、從園圖看,在一天中,是子時至丑時(時間是23-3點,極陰一陽生),一年中是農歷的11月至12月。節氣:冬至、小寒、大寒。
二、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子膽、丑肝)陽氣開始生發,最重要的是好好睡覺、養陽氣,一定要保證良好的睡眠,保持熟睡是對肝最好的關懷。
子時是夜里11點到次日凌晨1點。在這個時間段,膽經(足少陽膽經簡稱膽經)當令,陽氣開始生發,最重要的是好好睡覺、養陽氣。膽氣生發起來,全身氣血才能隨之而起,五臟六腑皆受其益。
(本圖來自互連網(360百科),下同)
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晚上八九點鐘就昏昏欲睡,而一到11點就清醒了,于是就習慣11點以后開始工作、通宵玩游戲、吃東西,這樣恰恰把正在慢慢生發的陽氣給破壞了。
對于習慣熬夜的人們來說,照顧好膽經才是最好的進補。有一種敲膽經的方法非常奏效,沿大腿外側中線從屁股一直敲到膝蓋,兩條腿都要敲,
每日每條腿敲3~5分鐘,無論是站是坐,都可以方便地操作。兩鬢斑白、腿部臃腫難看之人也可以嘗試這種方法。
丑時是凌晨1點到3點,此時肝經當令。肝主目,和人體的眼睛聯系密切,“臥則血歸于肝”,這個時候一定要保證良好的睡眠,保持熟睡是對肝最好的關懷。
同時,“肝主藏血”,人的生發之機全都仰賴肝的疏泄功能。不要為了應酬大量喝酒,那樣只會增加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肝臟功能越來越糟。
也不能為了白天的不愉快而生氣郁悶,那樣只會抑制肝的疏泄、生發功能,容易導致氣郁。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找合適的人把煩心委屈的事隨感而發。
“肝之液為淚”,眼淚是上天賜予每個人的自然解毒法,可以迅速化解肝毒,將體內的郁結及時疏解。
當然,也不能像林妹妹一樣整日哭啼,那就又會造成氣血兩傷了,所以凡事要恰到好處,過猶不及。
三、對于人的先天體質來說震卦,就是代表是震(雷)卦體質(先天體質可按生日時辰起卦,計算方法見本公眾號(讀《易經養生全書》筆記:易經告訴我們健康長壽的秘密,養生智慧的精髓。)
震卦與人體的肝臟相對應。肝在五行中的卦象屬木。震木之人容易患肝病。因為震木之人特別愛發脾氣,常因芝麻大點的事大哭大鬧,搞得家里沸沸揚揚。
這種狀況,多半與震人的肝氣生發過大、肝的陰血不足有關。同時,震人一旦發生久咳不止、眼睛腫痛、扁桃體發炎、口腔潰瘍、閉經等疾病,特別容易發展成慢性病,這時用常規的治療根本無效。
按同氣相求的原則,既然肝臟屬于“震卦”,震人就應該多食用一些得震卦之氣較多的食物和保健品,來補養自己脆弱的肝臟。
震卦人比較容易發生胸悶頭疼、視覺模糊、抑郁等癥狀。梨有較好的保肝、養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如有的人,每天走進辦公室就會感覺胸悶頭疼、視覺模糊、抑郁,就要判斷自己是否屬于震卦體質,因為這種癥狀完全是因肝氣郁結而引起的。
蘆薈以及一些綠色的食物都得震氣,是有利于震人的養生食物。 因此,震人不妨多吃一些,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吃,只要吃就有益無害。但切記,震人不能吃茯苓。
俗話說“怒則傷肝”,任何憤怒、抑郁都可能給原本肝功能就不好的震人帶來傷害。因此,震人應努力做到心平氣和、心胸舒暢,保持樂觀開朗的良好心態。
如果你的家里有震兒,那么你在教育他時一定要注意了。如有一位母親是坎水,她的孩子是震卦。從卦象來說,母親是一位有著旺盛精力并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
坎與震,構成的卦象為水雷屯。坎水,使震之氣郁結,湮沒震的本性。所以說母親是一位一直依照自己的理想,用旺盛的精力來打造兒女的人。
結果呢?震兒變得對母親唯命是從,長大后對所有的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不會變通,使其備受打擊。
肝是人體的“化工廠”,很多慢性病都出在肝上,只有把肝這個解毒工廠建設好、經營好,人才不會生病。許多對養肝有效的穴位以及肝經上的一些要穴,也是震人養生保健的重點。
按太沖穴,排出毒素一身輕松。肝上的原穴是太沖穴,所以,我們清理體內的毒素是相當容易的,在晚上看電視的時候,按摩10~15分鐘太沖穴就可以了。
在揉太沖穴的時候,還會體會到,剛剛和愛人、孩子鬧過情緒的你,現在變得開朗了,而且很多事情都能平和解決了,看問題的心態和解決問題的角度也和以前大相徑庭了。
太沖穴還是女性的良穴。女性在月經時頭痛、心情煩躁的時候都可以按此穴。太沖穴且是治療婦科經帶病的要穴。
按揉行間穴,治牙痛、腮部腫痛。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有人火氣太旺,就瀉火,這就“實則瀉其子”。行間穴就是一個瀉火的穴位。
如果經常兩肋疼痛、嘴苦、口臭,那是肝火旺的表現,而像牙痛、
腮部腫、口腔潰瘍、鼻出血,尤其是舌尖長泡,就是心火旺盛,這時火已經不在肝上,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消失了。經常發火,眼睛總是發紅、有灼熱感的人也宜常按此穴。
月經不調,要按陽陵泉。陽陵泉這個穴位可以說是震人身上的一個寶穴,特別是對于月經不調的女性來說,它相當于中藥“逍遙丸”。
有很多女性月經不調到醫院去,結果醫生給開了點逍遙丸一吃就逍遙了,高興了。
其實,月經不調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肝中郁氣,只要把郁氣排出,郁氣散盡人體自然就通暢了,月經也就如期而至了。
所以月經不調的女性根本無須去醫院開逍遙丸,完全可以自己來治愈,只要每天抽出10~15分鐘,按一下陽陵泉,省了“逍遙丸”不說,女性還會變得更美麗、更快活自在。
四、對于冬至、小寒、大寒的養生。
1、冬至進補正當時,滋補膏藥解你愁冬至在公歷12月21、22或23日,是一年中陰氣最旺的季節。此時養生保健須注意陰陽平衡。
陰虛者可以用沙參、麥冬、天冬、生地、石斛等中藥做成膏滋藥;陽虛者可以用仙靈脾、補骨脂、仙茅、巴戟天等中藥做成膏滋藥;
氣虛者可以選黨參、茯苓、黃芪、山藥等中藥做成膏滋藥;血虛者可以選熟地、阿膠、當歸等做成膏滋藥。
冬季服用滋補膏最好從冬至起連續服用,服用時,取一湯匙補膏,放在杯中開水沖服,也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冰糖調味。
空腹服用膏藥后,最好馬上進食少量熱粥或熱泡飯,這樣既能延長藥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利于營養吸收,還能避免滋補膏膩滯,消除有礙消化的副作用。
慢性咽炎患者,可以將藥汁含在口中慢慢溶化、咽下,使藥物在局部更好地發揮作用。不過服藥期間,一定要配合膳食調理,做到適度運動,勞逸結合,這樣才能使膏藥的作用發揮得更好。
2、小寒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古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里的“三九天”恰在小寒節氣內。小寒可以說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在公歷1月5、6或7日。
經過了春、夏、秋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有所偏衰,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
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以補充氣血、津液,抵御嚴寒侵襲,還能讓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
像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和海蝦等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膳食中還可以搭配其他食物,如核桃仁、紅棗、桂圓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
另外,進補還應做到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何首烏、枸杞子、當歸等都是常用補藥。
天氣寒冷時,關節痛、頸椎病、心腦血管疾病容易發作,保暖是此時的第一要務,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尤其要加倍呵護。家里如果有老年人,保暖時還要注意通風,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小寒節氣陽氣潛伏,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寧神定志,心態樂觀,避免情緒過于激動,不要勞神憂事。俗話說“冬練三九”,小寒時節的運動項目可以選擇長跑、滑雪、跳繩、踢毽子等。
運動時還要注意這些原則:日出后才開始鍛煉;運動前應待身體暖和后再脫衣鍛煉;運動要適度,以養胃氣,不能鍛煉得大汗淋漓才滿意;鍛煉后要及時穿衣,避免寒邪侵襲。
3、大寒喝碗臘八粥,全年“運”“氣”有保障。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尾,也是冬季即將結束的預告,
雖說大寒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但卻是全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所以,做好大寒時節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
公歷1月20或21日是大寒時節,熬煮一鍋香氣美味的臘八粥,配料按照中醫學陰陽五行的理論,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而配,更能為新的一年帶來好“運、氣”。
雖說基本上不外乎粳米、糯米、黑米、紅米,紅小豆、黃豆、綠豆、黑豆、蕓豆、花生、蓮子、百合、桂圓、紅棗、枸杞子、山藥、山楂等食材,
但最好還是用五谷、紅棗、桂圓之類食物來熬粥,這些食物都屬于植物的種子,而種子又是植物一生的精華,蘊藏著旺盛的生命力。
而且冬天的時令與我們人體的腎臟相對應,豆類從外形看很像腎,是補精髓的,能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
需要注意的是,大寒適逢春節,家里往往會備好豐富的過年食物,此時要避免饑飽失調,建議多吃些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
比如山楂、柚子等就是不錯的選擇,同時也要多喝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來進行調理。大寒時節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處于相當緩慢的時候,養生還要著眼于“藏”。
這就是說,人們在此期間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把神藏于內不要暴露于外;遇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于內,避免急躁發怒,這樣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以上筆記的二、三、四中的養生內容摘自微信讀書電子版的《易經養生全書》作者:曾了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