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更理解家人的情緒。人在經歷一些自然災害時,會有的一些心理創傷應激反應,是相對比較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但是在疫情的當下我們每個人都要了解一些,就能夠更加的理解自己,也能夠更加的理解家里人。
心理創傷應激反應:
①否認。這種事怎么會發生在我身上呢?其實這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因為太害怕,所以否認危險的存在。
②憤怒。“幸存者內疚”引發憤怒。其實我們每個人至少目前為止,都是此次疫情的“幸存者”,這是看到一些如混亂的管理、救災物資的去向、國難財等等,此時我們產生的憤怒便是由“幸存者內疚”引發出的。
③討價還價。面對疫情,我們突然覺得似乎什么都做不了,便會出現一些不切實際的祈禱和交換,如用xxx來換我的家人不得病等等。
④抑郁與哀傷。因為鋪天蓋地的疫情消息而產生的不自信、不信任、恐懼、悲傷等,會逐漸進入一個瀕臨抑郁的狀態,但是也有一些小伙伴他的心里自愈能力較強,所以他的抑郁和哀傷的階段會比較短。
⑤接受。接受了疫情、接受了居家隔離、接受了目前災害正在發生,我們正在全力的救助和解決,這一切真的正在發生,我現在全然的接受它。
⑥重建。最后一個階段,我們開始重建自己的生活,重建自己的心理秩序。包括家園的重建、自己健康的重建、家庭關系的重建等等。
在災害事件當中,對于心理創傷應激反應是有易感人群的,就是女人和老人。他們的經濟來源比較少,社會資源比較少,對應急事件的情緒處理能力差,在家中承擔照料者的角色,或原本就有心理障礙。所以,疫情期間,多多地給他們一些理解和體諒吧
2、從自己做起。讓生活正常和有序起來,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不要把注意力全放在疫情上,生活還是要繼續的。
3、尊重家人的情緒。不要強迫家里人和你一樣正常有序,不必保持家庭成員的一致性,不要在這個時候做家庭的監工和警察,尊重接受每個家人的情緒反應。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就可以改變家人了。
4、設立家庭共同時刻。隔離期間,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段,設立一個家人可以一起參與的運動游戲,或者一起做家務、談心等等
5、幫助家人重拾生活。幫助每個家庭成員找回生活的樂趣和目標,前提是他想,千萬不要冷嘲熱諷。比如說家人要現在開始減肥,或者現在起每天做100個俯臥撐在家里。他自己想這么做,你不要去嘲笑和奚落他,并且幫助他、鼓勵他去完成。
6、睡前聊天。一定要注意是睡前,睡前是特別重要的一段時間,在睡前關心一下每個人今天的感受,今天你覺得怎么樣?今天吃飯怎么樣?身體狀況怎么樣?今天是不是看了很多疫情的消息?心里難不難受,關注家人的感受,好好跟家人說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