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有外感與內傷之分,而且不同證型的咳嗽,對應不同的中成藥,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外感咳嗽的臨床常用中成藥。
???????
繼連續五屆獲得“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之后,“悅讀中醫”再次在數千個公眾號中脫穎而出,入圍第六屆"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網絡投票環節!希望本屆能繼續得到您和您身邊朋友的大力支持!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直接進入投票界面(4月6日前每天都可為"悅讀中醫"投出一票!請大家多多支持我們呀!)
?投票步驟如下:
一、風寒襲肺
主要表現為咳嗽聲重﹑氣急或咽癢﹑痰白稀薄,常伴鼻塞流涕﹑頭痛肢酸﹑惡寒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藥物成分】紫蘇葉﹑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半夏(制)﹑茯苓﹑枳殼(炒)﹑黃芩;輔料為賦形劑蜂蜜。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癥見發熱﹑惡寒﹑咳嗽﹑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肢體酸痛。
【藥物規格】每丸重6g。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藥物成分】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
【功能主治】解表化飲,止咳平喘。用于風寒水飲,癥見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稀。
【藥物規格】每支10mL。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時搖勻。
【藥物成分】苦杏仁﹑紫蘇葉﹑前胡﹑桔梗﹑陳皮﹑甘草。
【功能主治】宣肺氣,散風寒,鎮咳祛痰。適用于風寒咳嗽,表現為咳嗽聲重﹑氣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
【藥物規格】每袋12g。
【使用方法】開水沖服,一次12g,一日3次。
【藥物成分】麻黃﹑紫蘇葉﹑苦杏仁﹑法半夏﹑陳皮﹑桑白皮﹑青皮﹑五味子﹑炙甘草﹑生姜。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風寒﹑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喘,癥見頭痛鼻塞﹑痰多咳嗽﹑胸悶氣喘。
【藥物規格】每袋裝6g。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二、風熱犯肺
主要表現為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嘶啞﹑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黃,常伴鼻流黃涕﹑口渴,或見微惡風﹑身熱汗出等。
【藥物成分】桑葉﹑菊花﹑連翹﹑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蘆根;輔料為蔗糖﹑硬脂酸鎂。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風熱感冒初起,癥見頭痛﹑咳嗽﹑口干﹑咽痛。
【藥物規格】每片重0.6g。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藥物成分】柴胡﹑山銀花﹑黃芩﹑連翹﹑葛根﹑青蒿﹑苦杏仁﹑桔梗﹑薄荷腦。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發熱惡風﹑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周身不適。
【藥物規格】每袋10g。
【使用方法】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藥物成分】荊芥﹑前胡﹑桔梗﹑百部(蜜炙)﹑紫菀(蜜炙)﹑陳皮﹑魚腥草﹑薄荷﹑罌粟殼(蜜炙)﹑甘草(蜜炙);輔料為蔗糖﹑蜂蜜。
【功能主治】疏風宣肺,止咳化痰。用于咳嗽屬風邪犯肺證,癥見咳嗽﹑咽癢﹑鼻塞流涕﹑惡寒發熱﹑咳痰等。
【藥物規格】每支20mL。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
【藥物成分】魚腥草﹑金蕎麥﹑四季青﹑麻黃﹑紫菀﹑前胡﹑枳殼﹑甘草。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咳嗽,癥見發熱﹑惡寒﹑胸膈滿悶﹑咳嗽咽痛;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見上述證候者。
【藥物規格】每瓶300mL。
【使用方法】口服。成人:一次20~30mL,一日3~4次;兒童:1歲以內一次5mL,1~3歲一次7mL,3~7歲一次10mL,7歲以上一次15mL,一日3~4次。
三、風燥傷肺
主要表現為干咳,連聲作嗆,喉癢,唇鼻干燥,咽干而痛,痰少難咳,或痰中帶血,口干;或兼微寒,身熱,舌紅而干,苔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藥物成分】川貝母流浸膏﹑桔梗﹑枇杷葉﹑薄荷腦;輔料為蔗糖﹑杏仁香精。
【功能主治】清熱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風熱犯肺﹑痰熱內阻所致的咳嗽痰黃或咳痰不爽﹑咽喉腫痛﹑胸悶脹痛;感冒﹑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藥物規格】每瓶150mL。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藥物成分】川貝母﹑知母﹑石膏﹑炒梔子﹑黃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蔞子﹑陳皮﹑麩炒枳實﹑炙甘草﹑五味子(蒸);輔料為賦形劑蜂蜜。
【功能主治】清肺潤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熱蘊肺所致的咳嗽,表現為痰黃而黏,不易咳出,胸悶氣促,久咳不止,聲啞喉痛。
【藥物規格】蜜丸,每丸9g。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藥物成分】梨﹑百合﹑麥冬﹑川貝母﹑款冬花;輔料為蜂蜜﹑冰糖。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質黏﹑口燥咽干。
【藥物規格】每瓶50g。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10~20g,一日2次。
四、風邪犯肺
主要表現為咳嗽﹑咽癢﹑癢時咳嗽,或嗆咳陣作,氣急﹑遇冷空氣﹑異味等因素突發或加重,或夜臥晨起咳劇,多呈反復性發作,干咳無痰或少痰,舌苔薄白等。一般無明顯寒熱表現。
【藥物成分】麻黃﹑紫蘇葉﹑地龍﹑蜜枇杷葉﹑炒紫蘇子﹑蟬蛻﹑前胡﹑炒牛蒡子﹑五味子。
【功能主治】疏風宣肺,止咳利咽。用于風邪犯肺之咳嗽,表現為咳嗽咽癢,癢時咳嗽,或嗆咳?作,遇冷空氣﹑異味等因素突發或加重,舌苔薄白等。
【藥物規格】每粒裝0.45g。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療程為7~14天。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參考,需辨證使用,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
好書推薦
《內科中成藥辨證論治》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內容介紹
本書由臨床一線的中醫藥工作人員編寫,以中醫內科學常見疾病為主,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每個疾病羅列常見的中醫證型,并列舉與之對應的中成藥及應用方法等。書中所列疾病均以《中醫內科學》中的疾病為主,所列中成藥參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和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臺的相關內容。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內科中成藥辨證論治》(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郭維 劉敬霞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