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楊絳:人老了才會明白,最親的人并不是老伴兒和孩子
優優娛樂速閱關注
昨天00:58大圖模式
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是愛情、親情,還是金錢、權利?這個問題就算是許多學識淵博的文學家也難以回答,而且每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我很喜歡一個小孩說的一句話:“我喜歡石頭,就多撿一些?!边@或許就是他生命的意義了。
大圖模式俗話說:“老糊涂,老糊涂!”其實人老了身體機能開始慢慢變差,記憶也開始衰退,可是他們的心并不糊涂,作為一個過來人,在人生中的夕陽時刻,他們反而看得越發通透。作為我國著名作家和文學翻譯家,楊絳先生的感慨是:“人老了才會明白,最親的人不是老伴兒和子女!”
楊絳先生活到了105歲,是一位長壽的老太太,但是她的丈夫錢鐘書先生在88歲的時候就離世了,而她的女兒不久后也因為患癌去世,楊絳先生有將近20多年的時間,都是獨自一人度過。
大圖模式這位堅強的老人,卻在接下來的歲月里發現了人生的真諦,明白了更多當年不曾明白的事情,93歲高齡的她,寫下了她的風靡海內外的名作《我們仨》,能夠在丈夫、女兒都去世之后,平靜地回憶當年的點點滴滴,讓不少讀者感慨,楊絳先生該有一顆多么強大的內心?。?div style="height:15px;">
楊絳出生于1911年,生活的時代跨越了晚清,民國,新中國,她從小就是一個很有志向的女子,1928年一心想要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看當時南方沒名額,她只能轉投蘇州東吳大學,1932年,到清華大學借讀,并認識了錢鐘書。
錢鐘書先生除了“博學多才”以外還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狂”、一個是“毒舌”,他曾經說:“清華大學的教授沒有一個有資格做我的導師?!币粋€敢說出這番話的男子,足以可見他的眼光是很高的。
然而,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男子卻喜歡上了楊絳,1932年的春天,錢鐘書對楊絳說:“我沒有訂婚”,楊絳先生說:“我也沒有男朋友”。從此,開啟了一段世紀佳緣??梢?,楊絳先生本身就是一個帶著閃光點的女子。
不過,大家的目光大多停留在他們這段文學伉儷的愛情上,錢鐘書先生的才華引人注目,而楊絳先生一直都很低調,這種好低調她從小就有,小時候去父親的書房看書,還怕打擾父親,就像小貓咪一樣,安安靜靜的陪著父親。
同樣,她也是一位勇敢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性,當年父親問她:“你長大后要不要穿高跟鞋啊?”那時候她勇敢了地說出了“要!”也不害怕有人嘲笑。
大圖模式成為人妻后,楊絳先生成為了一位溫柔的賢內助,她勤勞,節儉,持家,又上得了臺面,會說話,能寫作,大方得體。她的翻譯的《唐·吉坷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60多年。就連錢鐘書也夸贊他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文字最能反應一個人的內心,楊絳先生的文章大家有目共睹,文字沉定簡潔,看起來平平淡淡,清晰明了,仔細品才會發現各中苦心經營,鋒芒內斂,透著一股雍容優雅的氣派。比起那些華麗的文字,楊絳先生韻致淡雅獨具一格。
多年之后,丈夫、女兒雙雙去世,這位堅韌的女子也一度陷入悲痛之中,萬念俱灰,甚至想和丈夫孩子一起去了??缮趺茨軌虮惠p視:“只要活著,就有意義!”
大圖模式當她悟透這個道理之后,又重拾了生活的信心,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錢鐘書先生生前留下了大量的手稿,很多都是用外語寫的,翻譯起來還很困難,楊絳先生精通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最為了最了解錢鐘書先生的人,她肩負起了整理工作。
為了回饋母校,2001年,她將丈夫和自己的稿費和版稅捐獻給了清華大學,并設立“好讀書”獎學金,順便一提,楊絳熱衷于讀書,堅信讀書的力量。
大圖模式到了96歲,她還出版了哲學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實現了從文學到哲學的跨越,102時,她仍然沒有讓自己的手和大腦閑置,出版了長達250萬字的《楊絳文集》。
都了晚年,當在提及誰是自己最親的人時,此時她有了新的理解:
“一個人活著,其實僅僅是一個人的事,生活關照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顆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快樂來了,最快樂的是自己,苦難來了,最苦難的也是自己?!?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