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冬季進補,來年打虎”
寒冷的冬季,正是滋補養身的好時候
羊肉、濃湯,甚至人參、燕窩等等
都逐漸進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但這些進補方法人人都適用嗎?
當心補錯了,反而可能危害健康
那么冬季進補到底應該怎么吃?
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上周日關于冬季進補的問答,你都答對了嗎?
跟可可去看看答案吧~
【第一題】
冬季進補,就得多吃滋補品?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錯誤
一說到進補,有些朋友就覺得應該多吃滋補品,比如人參、鹿茸等等,但其實也得分體質,而且一些常見的食材也能達到很不錯的滋補效果,比如:鐵棍山藥、板栗可健脾胃;紅棗、桂圓可養血安神……
而且相對來說,用普通食材進補更溫和,尤其身體虛弱的人,承受不了太多藥物,利用飲食改善體質是比較好的選擇。
【第二題】
冬季重在養陰,但也要護陽?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秋冬燥邪為患,易傷陰;加上冬季寒冷,人們喜食辛辣之物御寒,也易傷陰。所以說“秋冬宜養陰”,適合吃雞蛋、蘿卜、山藥等食物,或者用鐵皮石斛等泡水喝。
但同時,中醫認為,冬季陽氣會由體表潛藏到體內,皮膚就會顯得衰老滄桑,血脈運行不夠順暢,所以養陽護陽也很重要。尤其老人陽氣不足,更要注意。
腹部元陽是陽氣的發源地,腳部是陽氣不足的重災區,都應注意保暖以護陽氣;血管是陽氣的循行道,也要注意溫通,可以適當吃些牛羊肉。
【第三題】
膏方進補,越貴越好?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錯誤
中醫說“急癥用湯藥、慢癥用膏方”,對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朋友來說,膏方進補是調理身體不錯的選擇。但膏方進補并非越貴越好,更重要的是適合自己,比如:
●玉竹草本膏:玉竹歸肺、胃經,能養陰潤肺;百合能補肺胃之陰,在潤肺止咳的同時,能理脾健胃,安心養神,對肺部不適很有好處。再搭配甜杏仁、紫蘇籽、桔梗、桑葉、薄荷等,能滋陰潤肺、補氣清肺、調和五臟。
●紅曲草本膏:由紅曲米、玫瑰、桃仁、代代花、槐花、山楂、白芷、甘草,經過科學搭配制作而成,有助于活血通絡,改善血瘀,保護心腦血管健康。
●酸棗仁膏:具有安神助眠、養心陰、益肝血的功效,對失眠多夢、心煩易怒、入睡難、易驚醒等癥狀有特別好的效果。
【第四題】
冬季宜食咸味,能補腎斂精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冬季對應腎,也是補腎的“黃金期”。而五臟對五味,其中咸對應腎,所以冬季宜食咸味,有助于補腎斂精。一些海鮮、高蛋白都可以適量補充,尤其海帶是比較好的選擇。
另外,五色對五臟,黑色走腎快,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食物,也是比較好的補腎食材。
【第五題】
多吃羊肉,就能祛寒?
A、正確
B、錯誤
C、不一定
【正確答案】C、不一定
眾所周知,冬季吃羊肉可以驅寒。但不同體質的人,適合的食材其實不太一樣,比如:
●陽虛體質:表現為胃寒、滿色蒼白、四肢厥逆、浮腫、泄瀉。可以常吃羊肉、洋蔥、茴香等,洋蔥和茴香辛溫發散、溫中暖胃,羊肉溫陽,陽虛的人群冬季吃羊肉進補是非常合適的。
●內熱體質:表現為怕熱。適合咸寒的食物,咸能潤下,可以降火,但日常飲食中鹽就足夠了。而咸寒指的是中藥中的四氣五味,如需用藥調理應咨詢專業醫師。
●氣郁體質:表現為四肢冰涼、胃痛、脅痛、胸悶憋氣、善太息等,可以用烏梅1-2枚、生姜3-5克、白梅花3-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制成暖身行氣的烏梅茶。生姜辛溫發散,可以宣解氣郁;白梅花解郁,也可以用月季花;烏梅酸味入肝,生津止渴;冰糖/蜂蜜改善口味。
如果您想及時收到更多健康知識
簡單三步,把大醫生公眾號設為星標吧~
???
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