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制作青銅器的水平,幾乎可以與中原文明比肩,但若是論起金器的制造水平,恐怕中原文明就要遜色得多。為何三星堆文明鍛造黃金的水平如此高?他們又會掌握何種技術?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鴨子河畔,發掘面積約有12萬平方米,該遺址發掘于1929年,由當地農民燕道成發現,從此成為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文化遺址。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眾多,其種類包括青銅器、玉器、金器、骨器等等,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能夠代表三星堆遺址風格的文物,仍然非青銅器莫屬。
青銅器是華夏文明源頭的重要特色產物,它們華美莊重,具有獨特的民族氣息。三星堆遺址青銅器種類繁多,著名的青銅大立人、青銅神樹、青銅面具等也都世界聞名,其鑄造工藝精湛、花紋雕刻繁縟,絲毫不遜色于中原青銅器。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中原文明青銅器中的鼎、鐘等大件文物,三星堆青銅器仍然處于“小巫見大巫”的狀態,其鑄造規模要稍遜色于中原。
論文明的發展程度以及青銅器的制作規模,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文明不相上下,但三星堆另一項技術卻是中原文明無法比擬的,該技術就是“黃金鍛造術”。談到這里,我們在介紹“黃金鍛造術”之前,需要弄清黃金的來源。據化學家稱,黃金的合成環境十分復雜,需要中子星的高強度壓縮才能構成,僅僅是壓縮還不夠,同時更需要天外隕石能夠攜帶黃金墜落在地球上,如此一來,人類才會在野外發現單質金。否則的話,僅靠地球的溫度與壓力是無法有效合成金元素的。
有一句古語叫作“真金不怕火煉”,誠然,黃金的熔點極高,以至于在古代的生產條件下,工匠很難讓溫度提到到黃金的熔點之上。黃金的熔點是多少呢?答案是1064.18攝氏度,如果想以鑄造的方式加工黃金,就必須要將火焰的溫度達到1064.18攝氏度以上,但中原古人無法在800左右攝氏度的柴火的極限內提升溫度,因而只能采用一種較簡單的辦法,就是將黃金錘煉成薄片,一點點的緩慢塑型,這也是為何我國古代黃金飾品都是以小件出現的原因,金笄、金臂釧、金耳墜等一系列中原黃金制品就是最好的例子。
兩相對比之下,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黃金制品卻完全不同,三星堆遺址黃金文物多是以大件形式出現,包括金杖、金面具等等。古蜀人之所以能夠制造出大件黃金制品,本質上也是在火焰溫度上做足了文章。古蜀人在燒制黃金時,往往都采用干柴燃燒的方式進行,但干柴的火焰溫度僅僅能達到800-900攝氏度,仍然難以將黃金熔化。可古蜀人卻并不為此擔心,因為鍛造黃金的目的絕不是融化黃金,而是使其變軟,干柴的溫度足夠令黃金變軟,故此能夠錘制成需要的形狀。除此之外,古蜀人在鍛造黃金的過程中同樣注重拋光細節,無論是任何出土的黃金制品,其表面都十分光亮,充分展現了古蜀人對黃金的熱愛,詮釋了其黃金制造技術的先進。
三星堆文明的秘密實在太多,簡直令人目不暇接,它們靜靜地隱藏在歷史的“沙塵”中,等待著我們的發掘。我們也相信,終有一天,古蜀國的秘密會全部被揭開。
參考資料:《三星堆之謎》 四川出版社出版 劉明著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